这是毛主席和鲁迅都极为重视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之巨作

这是一部中国哲学之巨作。

毛主席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鲁迅说:老子之辈,盖其枭雄。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其术善也。

这是毛主席和鲁迅都极为重视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之巨作

国学经典,是文化宝藏。《道德经》里有道德之言论,但这里的“道德”二字,绝非我们现在说的那个“道德”。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所以合起来就是道德经了。

尼采这样评价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我喜欢古文,古文非常精炼。道可道,非常道。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很难用短短一句话来表述清楚。所以,中国的文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真的说不清楚。

这是毛主席和鲁迅都极为重视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之巨作

道德经里的第一句话,耳熟能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短短的12个字,其实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翻译,大体是这样的:可以说出来的道道,不是长久的道理;能够叫出来的名称,也不是可以长久表述的名称。

好吧,很多人的头都晕了。为什么道理都不可表述呢?为什么名称都不能永恒呢?看随后的两句话,大体能懂一些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实,天地万物从混沌状态发展而来,开始都是没有名称的。天地间的万物,之所以有万物的区别,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其进行了命名而已。

这是毛主席和鲁迅都极为重视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之巨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东西,可以有多种叫法。地瓜又叫红薯。百度一下还有其它名称:豆科藤本植物豆薯的块根。又称沙葛、土瓜、凉瓜、凉薯、薯瓜。既然你能这样叫,那我也可以叫个其它的名称,只要这是个可以命名的物品。人也一样。每个人可以有很多名字,现代人除了户口本上的姓名外,还有笔名、网名、小名等。古人也如此。比如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这是毛主席和鲁迅都极为重视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之巨作

再往下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予以观其檄”。所以,我们常常从无形处观测世界本来面目,本来的妙处。我们常常从有形中观测世界的表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形和无形其实是同源的东西,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当然。这里的名称,不仅仅是名称,应该拓展到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和描述,或者说是概念。

那么,这段话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的理解,就是我们看事物,不要被外在的表述和概念所局限,而是要看到事物背后的东西,那些不可道或者不可名的道理。道理有大有小,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这是毛主席和鲁迅都极为重视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之巨作

打个小小的比方吧。前几天我坐地铁时,看到地铁上贴了一张公告:《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乘客守则里写了几十条规定,比如说一人一票、不要带宠物等等。说实话,我基本上没有记住,也觉得不需要记住。公告最后写上一条:数年前发布的乘客守则作废。

乘客守则是什么?是可以说出来的道理,是可以叫出来的概念,那当然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政府相关部门会不时推出新的文件来替代那些不合适的文件。但是,我们大众其实是不需要去看、去背,甚至是知道有这个规则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些规则背后那些没有说出来的道理:诚信、不影响他人等等。当然这些道理我也无法用文字一一表述。我们不要受乘客守则的限制去考虑问题,因为我相信,这个守则上有无数个没有明确不能做但却一定不能做的事情。

这是毛主席和鲁迅都极为重视的一部经典,中国哲学之巨作

《道德经》里的开篇,点出了全篇的要点,就那不可言表的道理,就是我们要探究的这个世界的奥秘。

【苏雷读书】第一百八十五天,《道德经》,老子 ,2019/9/22/Soly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