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同時雨水較多,容易造成豬舍溼度大、溫度變化快,豬群受到的應激也比其他季節更大。所以,養豬人在秋季更要做好豬場的飼養管理工作,重點預防秋季常發生的疾病。本文就給大家分享三種豬場在秋季常網見疾病的防治,助養豬人順利度過“多事之秋”。點個關注先?

流行性感冒

症狀:該病是豬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各個年齡、品種、性別的豬對豬流行性感冒病毒均有易感性。本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天氣多變的秋季、冬季和早春易發生。傳染性極強,寒冷、潮溼的天氣使豬受涼是暴發的主要原因。

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發病初期,病豬體溫突然升高至40-42℃,厭食或食慾廢絕,極度虛弱或虛脫。精神萎靡,常臥地不起;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陣發性咳嗽。從眼和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鼻分泌物有時帶血。觸診肌肉僵硬、疼痛。病程較短,如果沒有併發症,多數病豬可於一週後康復。如有繼發感染,可使病情加重,發生肺炎幾率增加,病死率也會上升。個別病例也可轉為慢性,持續咳嗽、消化不良、瘦弱,長期不愈,能拖延1個月以上,也常引起死亡。

預防:豬流行性感冒尚無有效的疫苗,所以最主要的是做好飼養管理工作。陰雨潮溼和氣候變化急劇的季節,應特別注意豬群的管理,保持豬舍清潔、乾燥,做好防寒、保暖、驅蟲工作,儘量不在寒冷多雨、氣候驟變的季節長途運輸,發現豬流行性感冒流行,要採取隔離措施。病豬急宰,豬圈、工具和飼槽和嚴格消毒,以防止本病的擴散蔓延。

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治療:豬流行性感冒的治療主要採取對症治療、消除症狀的原則。打針可以用板藍根、雙黃連等抗病毒中藥,配合阿莫西林、頭孢、林可黴素等抗生素來消炎。當豬的體溫明顯升高時,可適當配伍柴胡、氨基比林等退燒藥。全群治療可以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多西環素等來治療,因豬發生流行性感冒時精神萎靡,採食量下降,飲水治療是較好的方法,筆者推薦用阿莫西林+板青顆粒來飲水。飲水時,要把豬全部趕起來活動,讓更多的豬能攝入藥物。

豬黴形體肺炎

症狀:豬黴形體肺炎也叫豬氣喘病、豬支原體肺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寒冷、多雨、潮溼或氣候多變時較為多見。

急性型黴形體肺炎主要見於新疫區和新感染的豬群。發病初期精神不振,頭下垂,呼吸次數增加。病豬呼吸困難,嚴重者張口喘氣,發出哮鳴聲,似拉風箱,有明顯的腹式呼吸。咳嗽數少而低沉,有時發生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正常,若有繼發感染可升到40℃以上。病程一般為1-2周,病死率高。

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轉變而來,也有部分病豬開始時就呈慢性經過,常見於老疫區的架子豬、育肥豬以及後備母豬。主要症狀為咳嗽,清晨趕豬餵食與劇烈運動時,咳嗽最明顯。咳嗽時站立不動、弓背、頭下垂、用力咳嗽多次,嚴重時呈連續的痙攣性咳嗽。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及腹式呼吸(喘氣)。這些症狀時而明顯,時而緩和。食慾變化不大,病勢嚴重時減少或完全不食。病期較長的小豬,身體消瘦而衰弱、生長髮育停滯。病程長,可拖延2-3個月,甚至長達半年以上。病程和預後,因飼養管理條件和衛生條件的好壞而差異很大,條件好則病程短、症狀輕、病死率低,條件差則抵抗力弱、出現併發症多、病死率高。

預防:疫苗是首選的預防措施,用豬氣喘病乳兔化弱毒凍幹苗,對豬安全,保護率約80%,免疫期為8個月。一般在仔豬7-10日齡時首次免疫,15-20日齡時再進行二次免疫,效果更好。

此外,保證豬群生長所需的溫度,保持空氣新鮮,減少應激,也是預防氣喘病的重要措施。

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治療:豬氣喘病對青黴素和磺胺類藥物不敏感,但對土黴素、壯觀黴素和卡那黴素敏感。單獨治療時,可以用林可大觀黴素、替米考星、土黴素、卡那黴素等來注射;大群治療時,筆者給大家推薦的方案是:支原淨+替米考星+多西環素,這個方案給豬拌料,連續飼餵7-10天,效果很好。

口蹄疫

症狀:口蹄疫是秋季高發的一種疾病,傳染性很強,危害較大。病初體溫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慾減少,隨著病程的發展,在硬地上行走時呈明顯的跛行,相繼在蹄冠、蹄叉、口腔的唇、舌面、鼻鏡、乳頭等部位出現一個、幾個或更多的米粒大小的水皰,小水皰可相互融合成豆粒大、蠶豆大。水皰內的液體初期淡黃色透明,以後變成粉紅色。水皰自行破裂後形成鮮紅色爛斑,表面滲出一層淡黃色滲出物,乾燥後形成黃色痂皮,若無繼發感染,通常約一週左右結痂痊癒。

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當繼發細菌感染時,病變向深層組織擴散形成潰瘍,可發生化膿性炎症,嚴重時造成蹄殼脫落,在硬地上行走時明顯的跛行。其他部位的病變較少,哺乳母豬乳頭上的病灶比較常見,可導致泌乳下降。當口腔出現病灶時會影響豬的咀嚼吞嚥,導致食慾減退。本病的患病大豬很少發生死亡,但初生仔豬及哺乳仔豬,尤其是日齡很小的仔豬往往呈急性心肌炎和腸胃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達60%-80%。

預防:首要的預防措施就是免疫疫苗,以往免疫的疫苗多為口蹄疫0型,目前來看,用口蹄疫三價苗(O型、A型、亞洲型)來免疫,效果更好。仔豬約在25公斤時免疫一次,以後每6個月免疫一次。也有很多養豬人選擇在春季、秋季各普免1次,也能很好地預防口蹄疫。此外,良好的飼養管理、溫度、衛生條件也是重要的基礎預防措施。

養豬人秋季要給豬預防的3種疾病,溫度下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治療:對發病豬首先要加強飼養和護理,並保持豬舍清潔、通風、乾燥、暖和,要增加營養,不食的豬要進行人工飼餵。對水皰潰爛的皮膚,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乾淨,再塗上碘酊消毒。病豬儘量少打針,但對嚴重者要用退燒消炎藥注射;大群拌料可用黃連解毒散+阿莫西林拌料,加大藥量,連用10天。

總結:秋季豬容易生病的根本原因是溫度的變化,所以養豬人一定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和豬舍的溫度,特別是夜間豬舍內的溫度。如果不能控制好豬舍的溫度,豬容易得病,並且治療起來很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