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貫穿於病人入院到出院及以後生活的各個階段,患者在院期間經過系統的臨床治療及康復鍛鍊,出院後的康復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肢體功能鍛鍊及生活指導

頸髓損傷患者

(1)功能鍛鍊

①上肢:可通過臥位或坐位的上肢抬高、伸肘、屈肘等動作進行肩部及肘部肌力和肌耐力的練習,每日2次、每次10分鐘。 可通過對工具的改造儘量完成生活自理,如加粗加長勺子完成進食,加粗輪椅驅動圈儘可能完成自我驅動輪椅。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②下肢:主要是家屬給予患者下肢關節的被動活動訓練。堅持每天2次,每次10分鐘。

(2)體位轉移

①翻身練習:雙上肢伸直,頭、軀幹協同向兩側擺動,當擺動幅度足夠大時,向希望翻身的一側再用力擺動,即可達到翻身的目的。

②床上仰臥位坐起:雙側手肘屈曲慢慢向身體內側移動,撐起頭頸部,然後身體側向一邊(以右邊為例),左上肢儘量伸直使腕部撐床,身體再向左側移動使重心落在左上肢,右上肢伸直腕部撐床,接著雙上肢慢慢向前向身體移動,即可完成床上坐起。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③坐位到床上仰臥位:同②動作相反。

④床到輪椅轉移:雙上肢撐床臀部慢慢向床邊輪椅方向移動,並緩慢移上輪椅,接著鬆開輪椅剎車,將輪椅後移一點,再將雙下肢放下,調整好輪椅腳踏板。

⑤輪椅向床轉移:同④動作相反。

胸腰髓損傷患者

(1)功能鍛鍊

①在臥床時間內,可利用啞鈴、沙袋等方式鍛鍊上肢的伸肌與屈肌,家屬給予患者下肢關節的被動活動訓練,下肢存在部分肌力的患者通過直腿抬高、伸膝、屈膝進行下肢肌力、肌耐力的練習。堅持每天2次,每次各10分鐘。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②能坐位時可利用啞鈴、沙袋等方式鍛鍊上肢的伸肌與屈肌的練習,通過彎腰拾地面物品等練習坐位平衡堅持每天2次,每次各10分鐘。這時候患者可將腳放在對側大腿上穿鞋襪等。

③能站立時則練習扶床或助行器站立,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如擺至步。

(2)體位轉移

①床上平移:雙上肢伸直撐住床,臀部抬高可進行床上及床邊的平移。

②床上仰臥位坐起:由於胸腰髓損傷者較頸髓損傷者上肢功能好,故床上坐起更容易。首選抬起頭頸部,雙側手肘屈曲撐起身體,接著手臂伸直向前移動進一步坐起。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③坐位到床上仰臥位:同②動作相反。

④床到輪椅轉移:胸腰髓損傷患者床椅轉移多采用輪椅斜放在床邊的方法。先將臀部平移到床邊,剎住輪椅,然後一手撐床一手撐輪椅扶手,將臀部抬離床面移至輪椅座墊,雙腿放下,調整好腳踏板。也可採用的按方法。

⑤輪椅向床轉移:同④動作相反。此方法同樣適用於輪椅—凳子、輪椅—馬桶轉移。

⑥地面-輪椅轉移:先將身體移至輪椅前方,雙上肢撐輪椅坐墊,伸直抬起臀部移上輪椅,調整好輪椅腳踏板。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併發症的預防及指導

(1)壓瘡:壓瘡是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患者由於下肢活動未能完全恢復,家屬應每2小時給臥床患者進行翻身,坐輪椅患者可通過上肢撐輪椅扶手使臀部抬離坐墊減壓防止壓瘡的發生。患者也可抬起一側臀部利用鏡子自我觀察臀部皮膚是否發紅、是否有壓瘡產生。

(2)泌尿系統:防尿路感染及促進膀胱排尿動能的恢復。①留置導尿管的患者,隨時保持尿管的通暢,引流袋不可高於恥骨聯合,防止逆行感染,可每3—4小時放尿一次。②多喝水,保持每日2500ml的飲水量,以增加尿液,預防尿路結石。③患者應做排尿功能訓練,每次放尿的時候,自己做膀胱區的按摩,並有意識的使用腹壓排尿。④每週更換尿袋一次,每月更換尿管一次。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3)防肺部感染:多進行有效咳嗽及咳痰和深呼吸,並翻身扣背,促進排痰。

(4)預防關節僵硬和攣縮畸形:每天2次,每次10分鐘的關節被動活動訓練,以防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畸形,足部用軟枕支持使踝保持90°,防足下垂。


(5)防損傷:出院後家屬應謹慎使用熱水及熱水袋,擦澡、洗腳等水溫應低於正常人,熱敷時水溫以50℃為宜,還應時刻觀察皮膚狀況,如異常發紅應立即停止。患者及陪護應勤剪指甲防止意外刮傷皮膚。

定期複查

「必看」脊髓損傷患者出院指導

出院後患者一般3—6個月複查一次,以便在醫生指導下更合理用藥,以及治療師指導下合理的進行後期的康復訓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