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苏联为何没有打扫战场?

南昌快报


在二战中,苏联最大的战场就是苏德战场。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打的苏联措手不及,一连失去了大片领土,但是随着列宁格勒保卫战役的开始德军进攻受挫,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粉碎了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略攻势后开始不断反攻,大片领土被收复,甚至一路打到德国门口——柏林。

按理说,这么多战场肯定少不了事后一番打扫,但是苏军基本很少打扫战场,毕竟在这种冰天雪地之中,即使不马上收尸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比如瘟疫。

再者,苏德战场交战双方都是机械化部队,重炮轰击之下哪有完整的尸体,想拼凑一副完整的躯体太过耗费时间。


如果选择就地掩埋,身处冻土层的苏德战场也是颇为耗费精力,需要调集人力物力挖坑,明显不划算。唯有焚烧才是最佳处理方式。所以在打扫战场方面苏军显得不太上心。

肯定有人会说,就算不去打扫战场,收拾点战略物资也可以吧,比如收捡一下敌军枪械,补充一下自身弹药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但身为两个军事大国,重工业都是极为发达的存在,武器装备都是极为充裕的,不会像中国抗战期间因为缺少战略物资,每次胜利后都仔细打扫战场收捡敌方物资的情况。另外,德军经常会在尸体周围布置诡雷,苏军为了避免已方人员受伤都会避免去收捡敌军枪械。顶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搬空敌军军械库就不错了。


即使苏联前期在德军的闪电战中失去了大片领地,可是在美国强大的物资支持下,苏联又在莫斯科周边地方建立起大量的军事工厂等后勤设施。因此在大反攻的时候,苏联的后勤十分充足,根本不会存在什么需要来打扫战场获得物资的情况。

由于苏德战场比较广袤,苏军为了能尽可能的追击敌军,都会选择放弃打扫战场。毕竟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才是首选,万一打扫战场的时候遇到敌军反扑岂不是白白为敌军做了嫁衣。已放战场况且如此,更别说德军控制的战场,敢去那里打扫让你有来无回。

双方都是机械化部队,且又是工业强国。装甲部队肯定也不在少数,士兵尸体你不扫,枪械你不收。坦克装甲车这么个大铁皮玩意儿你肯定得回收吧!毕竟这造价高。


实际上,还真不收,像一些失去移动能力或者残破不堪的装甲基本上是能毁则毁,战场上修复这些玩意儿不仅难度大,耗时长。还不划算,有拖走修复一辆残破战车的时间,本土都已经造出了一辆不止。

这也是为何至今都能在这些“古”战场上看见残留的“大家伙”的原因。而在东欧战场,大炮轰击过后都会留下一些巨坑,而身处这些大坑的尸体和装甲都会在雨水的冲刷下被沼泽所吞噬,直接省去了收拾的麻烦,这也是为何至今有些欧洲人能从土里挖出一些老物件的原因。

况且苏德战场中机械化、大纵横的闪电战役,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这点不仅对于德国如此,对于苏联也是一样。这样广袤的战场,这么长的战线,使得任何一方打扫战场都是一种奢望,他们都是一处战场完事后再匆忙赶赴下一个地点。 在本土作战苏军况且如此,更别说本土之外。


苏军认为在哪个国家的打仗就该由哪个国家自己打扫。因此在攻打柏林的时候,苏军更是恶意损坏战场,当然也有报复德国人的成分在其中。大量的火炮将德国直接炸成一片废墟。


历来现实


有网友问:二战苏军为什么不打扫战场?我们举几个例子,第1个就是战争初期的维亚桥马,军史记载当时:车辆已降到编制定额的一半。灰尘、沙地和长途行驶使发动机严重磨损,而提供新的发动机进行替换,又有困难。摩托车辆也负担过重。

机动车辆陷入泥淖无法开动,步兵劳累不堪,每天有几十匹战马在执行任务中死亡。官兵们几个月洗不上澡,没有换过衣服,蓬头垢面,肮脏不堪。他们整天卷曲着躺在地上,呆立在狭窄的、有积水的掩体里,身上被虱子咬,两脚冻得失去知觉。疾病和寒冷造成的减员要比作战伤亡大。雨下个不停。由于雨淋、寒冷和缺少休息,病员增多了。

而每二万俘虏就需要一个师来执行看守、分类、运送等任务。虽然敌人在战场上丢下大量良好的武器装备,但德军却找不到人来组织和领导收集工作。

综合起来就是,部队在这种高速大纵深连续作战当中,都非常疲惫,已经没有精力去收拾战场,组织人员收集保管战场上对方遗落的武器。而且,收拾战场,还有看管俘虏,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也将耽误装甲部队持续性的进攻节奏。

那么为什么,在抗战战场就打扫的非常干净呢?首先是,抗战当中的战役,不是苏德战场那种持续不断的大范围突破和连续不停歇高强度作战。而且规模也没有苏德战场大,苏德战场一个战役动辄损失几十万人。

而在抗战战场,日军经常一个战役下来损失几千人,规模要小很多。另外就是,我国当时极度缺乏武器,可以收拾战场得到一些武器弹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来源。


深度军事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打扫战场一般是为了回收枪支弹药等装备,苏联和德国都是重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苏联资源相对于中国和日本是非常丰富的,所以一般他们不乐意打扫战场,因为这样可能得不偿失。


苏联在四年卫国战争中仅使用掉子弹就高达170亿发,炮弹4.2亿,1.2亿枚手榴弹。而中国从1937年到1945年总共才生产了11亿发子弹,而日本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也不到17亿发。可以说苏联和德国是土豪的战争,所以我们不能拿我们的眼光去衡量他们。

苏联和德国部队的机动能力很强,苏联和德国虽然没有中国和日本人口多,但是他们之间的会战要比中国和日本的场面宏大的多。苏德战场动辄就是上百万人的大会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战争动员率高,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机动化能力强。在这么高机动化能力下,有可能耽误一点时间,有可能耽误一点时间就贻误战机。


再加上苏联地广人稀,苏德会战很多都是百万军队以上的大会战,所以战场区域太大,再加上苏联天气寒冷,有时候一些战场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覆盖了,也不便于打扫。

不像中国和日本,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岛国,后来连制造子弹的铜都不足,大肆掠夺中国的铜器。甚至连故宫的一些青铜文物都被他们掠夺走做成了子弹。而中国是因为工业化程度非常低,需要回收这些武器弹药。


不过这也让一些“挖土党”欣喜若狂,他们常常能挖出很多二战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甚至还有钱币等等。


渔耕樵读


肩扛德军MG34,手持德军98k的苏联少年。

苏军缴获的德军41型6管150mm火箭炮

苏军机枪手使用德军的MG34

还有这个多联装的MG34。


再看这

看这

苏军士兵使用德军的MP40。

苏联女兵使用从波兰缴获的wz29。

苏军使用德军的黑豹坦克,坦克被涂上了苏联红星。

我再随便挑几段苏军官兵的回忆录粘出来。







苏军不打扫战场吗?

苏军不打扫战场吗?

苏军不打扫战场吗?


二战就没有一个国家壕到敢不打扫战场,别说苏德这种对武器需求量比较大的国家,就算是现代治安战中美军打部族武装也不敢不打扫战场——就算你用不上那些武器,你怎么敢保证你把武器遗留在战地不会被其他人捡取?

所以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感到很奇怪,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就像吃完饭以后要排泄一样正常,因此我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就好像是在问人为什么只吃不拉。

问题已经比较厉害了,而顺着问题的意思还能论证出道理的答主就更厉害了。

就因为一些挖土党能挖出来东西,就能脑补成苏联不打扫战场,那国内的挖土党也时不时挖出来一些武器装备,你咋就没脑补成中国军队不打扫战场呢?

因为二战中国军队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不好忽悠,而苏德战场离的比较远,大家不太清楚,可以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