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在詩歌中運用最多的三個物像就是“酒”,“月”,“劍”,據統計李白的詩中“劍”字總計出現過118次,分佈在他的106首詩中。李白這麼喜歡寫劍,那他的劍術究竟如何?

有人說他的劍術師從於裴旻,裴旻在唐朝時期勇冠第一,後來王維和顏真卿都寫過《贈裴將軍》的詩來讚頌他的劍術。但是正史上並無記載,所以這個說法還有待考證。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對於劍的痴迷不亞於對酒痴迷的程度,今天我們來講一下他劍氣凌厲,最霸氣的一首詩《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一說到劍,李白和劍的淵源可就深了,撇開李白劍術師從何方,單說《新唐書》對他的記載就是:“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說他喜歡劍術,做事情就像遊俠一樣。

他本人也有自述的:“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意思就是說十五歲的時候就愛好劍術,拜訪各類名臣。但他的劍術確實不怎麼樣,這不是我說的,而是他自己說的:“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告急清憲臺,脫餘北門厄”,幾個小混混都要請人解圍,這劍術可能也不是十分高超。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但李白的豪氣絕不是隨便一人就可比得了的,從第一句話“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就可以知曉他的豪氣。

趙客就是燕趙之地的俠客,韓愈在寫《送董邵南遊河北序》的時候,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李白看來,最佩服的就是有俠氣的人,什麼是俠,拔劍而起,發正義之氣。

吳鉤就是寶刀,自古寶刀贈英雄,俠士就是英雄,自然佩戴寶刀,王昌齡說:“丈夫佩吳鉤”,要大丈夫才能夠佩戴。

我們寫一個事物就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正面描寫,另外一種是側面描寫。李白在表現俠士的形象時,不會直接寫這個俠士長得什麼樣子,而是從他的配飾開始入手,說他繫著武士的纓帶,腰間佩戴著寶刀。

在寫寶刀的時候,李白從細節出發,這點和唐代令狐楚“弓背霞明劍照霜”

的表達方式相近,用了 “霜雪明”三個字就展現出寶刀的鋒利程度。不僅如此,我們在生活中瞭解一個人物絕對是先從外表出發,然後再開始和他交談,瞭解他的氣質修養,而這一句話巧妙避開繁瑣的外貌描寫,直接通過配飾就展現出俠士的霸氣,燕趙之士的俠氣。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古代的英雄有二愛,一愛寶劍,二愛寶馬。這兩件東西是英雄的標配,缺一不可,寫了劍,還未寫馬。

李白很有順序的表現,“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這匹馬是什麼顏色的,白色的;人穿的靴子是銀色的,寫的非常妙,沒有誰說為了表現一種自然的感覺,就強要把“銀靴”換成“”黑靴”吧,這樣寫的好處第一在於自然,而不顯得突兀,第二個好處為了下半句的承接。

如果穿著黑色的靴子,怎能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我們看流星雨的時候,都是一顆一顆墜下夜空,沒有誰看的時候是一塊黑色的石頭吧。

除此之外,黑色的靴子無非就是布靴,一不能折射光源,二外表不平。只有銀光閃動,再加上馬奔跑的速度,從大街上飛馳而過,才能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讓大家眼前有了俠客的形象之後,就要介紹這個俠士的能力了。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句話說得是:十步之內,穩殺一人,千里關隘,不可留行。試想一下,十步之內就可殺人,並且沿途的關隘無法阻擋,這是何等的厲害。

莊子說:“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表現的是勇敢之士,劍術高超。李白將這句話化用,用殺這樣的字眼,更突顯一種凌厲之風。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現代人最喜歡用最後一句話形容一個人的做大事的態度。真的俠士是不會留下姓名的,留下姓名的大多都是愛慕虛名的人,一個俠士要殺的絕對是不義之徒,何須留名。

李白認為做大事的人是不留下姓名,正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不是說要被世人所知,而是出於此處不為人所知,卻知所做的大事。

李白一生狂的沒有邊際,討厭地無非就是那些徒有虛名,沒有實幹的人,從他的觀點出發,認為做大事不留名,只是背後操控一切的人才是高人。如果這樣的解釋還不能理解,就用別人打趣的話來講更容易理解那就是:

“做好事不留名,請叫我紅領巾”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善用典故,用的典故大多是耳熟能詳的,後面的六句話統統化用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典故。

當時秦國攻打趙國,圍困邯鄲,信陵君為了馳援趙國,聽從侯嬴的建議,盜取了虎符,本來想以此號令三軍,害怕晉鄙不聽從號令。這時,侯嬴又提出,如若晉鄙不聽號令,就命令朱亥錘殺。等信陵君到了大營之後,侯嬴自刎以此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晉鄙被殺,三軍得以統領,大破秦軍,威震天下。從歷史說,朱亥和侯嬴兩個人都是沒有詳細記載的人,李白為什麼要講這兩個人形容為壯士,最大原因可能就是看中他們身上的俠士之氣,一個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計策,一個幹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說“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這上下四句話用了“邯鄲和“大梁”兩個地名,這兩個地方都是兩國的王都,幹出來的大事都使得滿城轟動,這二人先不論事情本身的對錯,單論所做之事都將永垂於青史,無論千百年之後,史書上都有這兩個人的名字。

李白佩服他們,更佩服的是那些有大才,卻棲身毫末之處的大哲,我們原來說過李白想做一番大事業,從這一點上看,李白寫這兩個人很有可能是為了表現自己同樣也具備俠氣,也能做出這二人的大事來。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這個閣指的是天祿閣,是漢代楊雄在此校刊藏書的地方。楊雄被稱為西漢繼司馬相如以後,最著名的辭賦家。“文章兩漢愧揚雄”就是來形容他的文才橫溢,一生皓首窮經於天祿閣。

楊雄的辭賦在繼承司馬相如的文風下還影響後世很多人,諸如韓愈等。旁人對他絕對是欽慕已久,但李白可不這樣認為,他不想成為楊雄這樣的人,一輩子在藏書閣中校對。他想做的是一個政治家,一名偉大的政治家。

《俠客行》李白最有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渴望做一隻大鵬,他曾經在《上李邕》一詩中寫:“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他從來沒有忘掉自己是一隻大鵬。他認為自己這樣的人才終究會有被錄用的一天,能夠成為治理國家的名臣。

所以說李白狂,非常狂,完全是受到那個時代的影響,在那個時代不狂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年輕的小夥。丈夫未可輕年少,他認的“俠”,是能“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的人,揮三尺之劍,縱橫天下,試問不平事。

如果說死亡是對人肉體上的毀滅,那他絕對要追求精神上的不朽,這也正是李白為何選擇用“俠”這個字來作為全詩起筆。

利刃出鞘,一曲長歌震天下,三尺長劍指天涯,正是十分酒氣夾雜九分浪漫,九分狂任帶足十分俠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