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


《俠客行》| 說金庸

《俠客行》| 說金庸


文章轉自知乎@謙之


   《俠客行》這是一部金老爺子寫的佛經,看透其主旨者寥寥無幾,讀此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金庸先生不愧是皈依了佛門的弟子,他的人物中達到最高境界的,無論是武功還是心性,最高境界的,竟然是這本並不那麼起眼的書中的石破天。


   武功為何是石破天最高境界,這個有人專貼分析,我就不贅述了,陰陽合一的無上內功加李白詩作摩崖石刻中的綿綿劍意,無論是內功還是招式皆是最高等級。而他能獲得這一切,源自他奇佳的心性:第一,他無所求。第二,他不思善不思惡,心中從不動心起念。第三,他不識字。可是正是因為如此,他因為缺乏了世人的聰明心機是非觀念,卻獲得無上的神功,成為武聖無師自通的真徒,真可謂反者道之用。看到這裡,尤其是不識字,有沒有人想到六祖慧能呢?“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他才知道心生萬法,也萬法唯心。一切萬法,原來都是自性所現。


   而且,這還不夠,最神奇之處,其最高明的心性表現,還是在他獲得無上神功之後。對於江湖無數人都夢寐以求如痴如醉的神功,他根本不當一回事。得道後的石破天既沒有像郭靖楊過一樣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也沒有如張無忌一般引領群雄改邪歸正光復中華,即使如胡斐一般除惡懲善的念頭他也沒有。來的即是緣,沒有比他更隨遇而安的了。他是完完全全地,根本不把自己的神功當一回事,也不會覺得神功蓋世好或者不好(這是郭靖思考過的問題,困惑得差點送了命),也不會想著運用神功去做點什麼大事小事(這是很多高手無法放下的執念)。和他們這些人相比,周伯通對武功算是比較純粹,但是如果說周伯通心中無名利已然是五絕中的最高境界,但是周伯通心中畢竟對武功有一個單純的熱愛執著和痴念。而石破天,他心中自然無有名利,對武功也如其他一視同仁,來者即緣,順其自然,不思善惡,自在放下。如果說,這個孤兒從一開始是一無所得,到最後他經歷種種,對他而言仍然是一無所得,真正是不思善惡心無掛礙。


   這是佛陀的境界啊。卻竟然藏在這本小書中,我真的被震撼到。至於其他各種無處不在的佛學隱喻,什麼黑木崖光明頂,什麼坐冷禪靈鷲宮等等,在此書面前都頓時黯然失色了。


   全書自始至終,還貫穿了一個終極問題:石破天的身世。“我是誰”,這個問題郭靖同學也思考過,但是他沒有想明白,被黃蓉拉回了俗世。石破天卻一直必須面對這個終極問題,排除掉世間種種身份,我是誰。這不是佛家所說的自性,又是什麼。他活著的狀態竟然是真正的無我。


   另一個問題:我在哪裡。除了石破天不斷變化的身份,還有不斷變化的空間。浩瀚時空三千大千世界,我在哪裡?回到哪裡去?沒有家,沒有歸途。除了不斷變化的身份之外,不斷地行走,應無所住。


   這本不起眼的書,就是金庸先生寫的《俠客行》,也有人稱之為佛經。


《俠客行》| 說金庸


   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行》| 說金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