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從古至今“俠”都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如果將“俠”字當做動詞來看,指身懷絕技或高超武藝,又願除暴安良、見義勇為之人;

當將其當做名詞之時,就是一種能夠捨己助人的高尚品德,以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崇高精神。

在古代人的觀念中“俠”,隨著時代變遷以及朝代更迭,會表現出不同的含義。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古之俠客應該是一種正義的化身;同時也是集多種美好品德於一身的,以鋤強扶弱為己任的群體。所以司馬遷才會為先秦時期的遊俠列傳。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史記·遊俠列傳》記載:“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這其實也是古代人對“俠”的一種正面褒揚。


而東漢史學家班固卻在,《漢書·遊俠列傳》中,對“俠”表達了截然相反的觀點。“立氣勢,作威福,結私交,以立於強世者”,且“扼腕而遊俠者,以四豪為稱首。於是背公死黨之議成,守職奉上之義廢”,其“罪已不容於誅”。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二人雖同作《遊俠列傳》但卻對“俠”,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這其實除了與時代變遷影響下,所產生的思想意識變更有一定關係之外。其實還與西漢和東漢時期的“俠”,在政治與社會發展層面,所表現出的既然相反的態度息息相關。


筆者認為古人思想中的“俠”,會根據不同朝代、不同思想觀,以及歷朝歷代有倡導的價值觀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歷史涵義與社會作用。

唐朝時期的“俠”亦或作“遊俠”,就是一群以行俠仗義為己任,喜歡閒雲野鶴生活的“英雄”。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唐代“遊俠”精神的忠實踐行者李白

1.詩壇首席,“詩仙”李白

李白是一位聲望與才華都足以,震鑠古今的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他一生曾創作出了幾千首,題材各異、思想飽滿、情感充沛的詩歌作品。

但是歷經世事變化之後,很多佳作早已遺失於歷史洪流之中,但從現存的詩歌總量也高達981首。

或許很多喜愛李白詩作的讀者,都會被其爽朗大方、放蕩不羈的性格,以及愛酒如命的行為所感染。正在主觀上認為李白就是一位,才華橫溢、灑脫風流的大才子。但事實上李白的內心獨白卻並非如此。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生活在盛唐時期的“詩仙”李白,不僅親自感受到了大唐風華的盛世之景。而且他也曾是唐朝統治者的“座上賓”。

但因其想做一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蓋世英雄。所以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與唐朝統治者及官僚制度格格不入。

2.“玄宗降輦步迎”的耀世才子

公元727年即開元十五年,曾有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但此時的李白正處於人生的踟躕階段。

所以他並未趕上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直到公元742年李白遊歷長安,並多次“獻賦謀仕”之後。才在當時文壇領袖賀知章的推薦下入宮“供奉翰林”。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事實上在這之前李白也曾,有過“獻賦謀仕”的經歷。只不過在諸多原因的影響之下,他才沒有機會達成所願。李白進宮朝聖之時,“玄宗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這充分說明了李白的人生經歷,大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之勢。筆者認為如果按照這種人生軌跡發展下去,相信李白不僅會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而且還很可能得到玄宗重用。但歷史總是在關鍵之時,與李白這位浪漫主義大詩人開玩笑。

由於李白性格中的狂妄與不羈,所以他對這段“金絲雀”生活並不滿意。雖然當時他極受玄宗寵信,但是卻厭倦了御用文人生活,於是“始縱酒以自昏穢”。

再加上遭人妒恨“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三年後李白在“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中告別長安。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3.源於骨子裡的“遊俠”精神

筆者之所以用長篇大論講述,李白作為詩人時的人生起伏經歷。目的就在於讓大家更深切地,瞭解到李白深埋於骨子裡的“反叛”精神。而這種所謂的“反叛”,其實正是李白“喜交友,慕遊俠”的根源所在。

筆者認為李白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重量級文化名人,以及唐朝詩壇上的“第一人”。他的才華與學識自不必多言,但是筆者想要說的是,在李白的眾多人生經歷中,可謂“成也才華敗也才華”。

這樣說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李白才華橫溢,所以他的思想才更加廣闊,並且要比當時很多人都要深刻。再加上他曾依仗才華入宮“供奉翰林”,這種源於思想、精神,以及社會地位上的優越感。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都對李白放蕩不羈、灑脫俊逸的個性,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直白一點說李白為人其實比較任性,如果他不任性就不會出現,“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的逸事;如果他不任性就不會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恣意。

李白身上所表現出的種種性格特徵,其實都源於他骨子裡的“遊俠”精神。而這種“遊俠”精神除了表現在性格中之外,其實還抒寫在了李白的《俠客行》組詩中。

所以從這些方面去分析之後,筆者認為李白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唐代“遊俠”代言人。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唐代“遊俠”代言人

1.文武雙全的浪漫主義詩人

“俠”是行為、精神與思想的有機結合,就像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說,“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筆者認為既是先秦遊俠的正面體現,同時也是李白內心的“遊俠”精神的真實體現。

李白“遊俠”精神內核形成,其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相比較於同一時代的其他文學家來說,李白的經歷相對來說比較神奇。他雖然出生於書香門第,但是從小就一邊學文一邊習武。尤其是在劍術方面付出的努力尤為突出。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李白絕應該一個文武雙全之人。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太高,因此也掩蓋了他作為一名“遊俠”的身份。

雖然史料中並未正式提出過李白就是遊俠。但是“好任俠”三個字卻完美的詮釋出了,李白作為一個唐代“遊俠”的真實面貌。

2.劍術高明的“詩仙”李白

據史書記載李白其人不僅文采斐然,而且因“十五好劍術”,所以在劍術水平方面,也達到了一定水準和高度。“劍術自通達”五個字則有力證實了,李白作為一代古之俠客的本來面目。這說明他在劍術領域的造詣越非同小可。

自古以來就曾有“唐代三絕”的說法,所謂“三絕”即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雖然在“三絕”中李白依然,以文學造詣位居其列。但是這也不能抹殺,李白作為唐代俠客的史實。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3.《俠客行》中的俠義精神

(1)詩與劍中的遊俠精神

據後世文學家以及諸多李白崇拜者們統計,在李白所創作的詩歌中,“劍”字作為兵器,一共出現了103次之多,分佈在106首詩中。其中不乏“湛盧”、“干將”、“莫邪”;“青萍”、“秋蓮”、“龍泉”、“霜雪”等古代寶劍之名。

當然,其詩中也有對其他兵器的描寫,諸如“鋏”、“吳鉤”、“吳鴻”、、“匕首”等。李白之所以反覆提到“劍”,就是因為唐代遊俠以佩劍為尊。而據史書記載李白也曾對,腰挎佩劍之舉尤為熱衷。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兩句,就是對遊俠精神中,為國為民精神的至高體現。“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

以及“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等詩句,不僅說明了李白對“寶劍”的熱愛,同時也體現出了李白對俠義精神的崇拜。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2)《俠客行》賞析

《俠客行》是李白遊俠精神的終極體現。同時也是李白對古代遊俠的一種崇敬心態。他希望自己能夠跨上戰馬,像詩歌中所描寫的“趙客”一樣,可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一位趙國的俠客即將披掛上陣,他手中所執的吳鉤像霜雪一樣明亮。他的戰馬配上銀鞍跑起來就像流星閃過一樣。目的是為了表達即將上陣殺敵的俠客,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句詩其實寫出了戰爭的殘酷性,以及俠客在完成報國理想之後,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這八句詩歌實際上描寫的是,古代俠客意氣風發的生活態度,以及氣貫長虹的俠義精神。“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這些古之俠客或者說英雄,縱然死去但卻俠骨留香,或者說他們的精神將流傳於後世。

遊俠精神踐行者: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有何特別之處?


結 語

有人說一千年才能誕生一個李白,他是古代文人競相追逐的“詩仙”;同時,也是後世文學愛好者們崇拜的偶像。他的文采斐然在斗酒之後,可文不加點的完成百篇詩作。他的性格放蕩不羈頗具古代俠客風範。

當李白用自己的文采去抒寫歲月與豪情之時,又怎能忘記他胯下的寶劍呢?因為這胯之劍是他遊俠精神的外在體現,而他用筆墨抒寫出來的“劍”,則是李白遊俠精神的內核。這種源於骨子裡的“詩與劍”的豪情與精神。

必將會成為李白閃耀文壇,以及“文武全能”的重要歷史鑑證。李白雖以詩文聞名於世。但是筆者認為他諸多以“劍”為詩的,詩歌中所飽含的“劍氣”,才是其浪漫主義精神,以及遊俠精神相互融合之後的的重要表現。


【參考文獻】

陳斐《李白詩歌中的劍意象分析》

周曉明《李白的新型遊俠精神與唐代社會之關係》

嚴正道《李白的遊俠經歷和遊俠精神》

陸地《試論李白的遊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