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位外貿牛人跳槽16次後才想明白的事情

「分享」一位外貿牛人跳槽16次後才想明白的事情

做了十幾年外貿了,說說我的經歷和體會:


我的經歷


1. 2006年7月畢業後就去寧波了,由於學的是旅遊管理,第一份工作便是去了一家寧波的五星級酒店,僅僅做了一天,我就厭倦了。雖然我性格內向,但是我真不喜歡酒店的規規矩矩,次日就到人事部辭職了


2. 感覺外貿挺有錢途的,而且自己英語也過了六級,於是一直在人才市場裡面找外貿業務員的職位,忘記人才市場去了多少次,簡歷投了多少分,面試的機會少的可憐,有次打電話問招聘人結果,對方問我: 你知道FOB是什麼意思嗎, 我回答說,我現在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學。對方客氣的回絕了我,說他們只招聘英文專業和國貿專業的。

3. 網吧上網結識一個自稱順德的女孩,通過QQ視頻,感覺對方工作環境挺不錯了,對方也鼓勵我去他們公司工作,我當是在求職受挫情況下,於是答應去順德找她。幸好當日晚上百度一下他們公司的信息,在貼吧裡面有一條**,就有點擔心,沒有去,後來才體會到他們應該是傳銷


4. 於是去了杭州,很快去了濱江一個偏僻幾個人的小作坊,做汽車車頂架。做了半個月,老闆認為我不如他前面的業務員,給了我半個月工資,就把我炒了。於是又到蕭山一箇中型工廠做外貿,電腦被老闆的親戚小孩霸佔,人事給了15天的工資,把我炒了。


5. 又回到寧波,人才市場上僥倖看到一個攤位招聘外貿業務員的要求只有英語過6級一個要求,對方看了我的簡歷後,再去確認英語證書後,讓我去上班。是在慈溪一個做鼠標墊的小工廠,開始了我真正意義上的外貿從業經歷。

在這一年半,通過阿里巴巴接到許多訂單,但是由於產品屬性大單很少,還由於我是工廠唯一的懂英語的人,所以邊做邊學,基本掌握的外貿流程。雖然老闆人很好,但是我覺得平臺不夠大,於是去蘇州了


6. 在蘇州也面試外貿了7,8次,結果被上海的一個做進口貿易的小公司錄取了。主要做的是進口跟單,但是感覺自己還是不喜歡這份枯燥的工作,經常會弄錯數字,雖然期間和幾個年齡相仿的同事度過了愉快的一年,我還是辭職了


7. 辭職後,我試圖從原來寧波的工廠那裡買鼠標墊成品,在上海地鐵口擺地攤,賣了幾次後發現效果還是不錯的,於是想找人一起做,找到另外一個常年在上海擺地攤的小孩。但給了他一點貨後他人找不到了。我又找到一個在電腦城賣電腦的銷售,幾百元的結款都要我催七八次。於是放棄了。


8. 於是開始研究做網站,賣防滑墊,做了2個月就做了一個小客戶,感覺產品市場太小了,基本沒啥人問。當然,我也沒什麼資源和渠道。又開始找面試找工作,都無果。


9. 回到武漢,到親戚的親戚的辦公室做了一下,感覺被鄙視了,於是跑到鄭州大學同學那裡,剛開始說和他一起做旅行社,期間去洛陽旅行社發名片一次,也接到一次散客。但是感覺還是不適合我。期間為了散散心,一個人去了洛陽龍門石窟,和陝西華山登登頂一次。


10. 於是在鄭州開始找外貿工作,結果和另外2個人一起到了河南濟源的一個做石油鑽具的小工廠,老闆給了我一些海關資料,這就是我找客戶的唯一的渠道,然而沒用。這是由產品的特性決定的,期間週末,我辦了一張本地的旅遊年卡,王屋山,太行山,小浪底都去看過一次。


11. 當時一個在非洲高中同學給我介紹一份去非洲做外貿的工作,雖然知道非洲貧窮落後,但是我在國內實在呆不下了,而且最近2個月的工資都沒發,於是簡單和老闆留言後,我就去非洲烏干達了。


12. 2009年臘月到了非洲,雖然很有新鮮感,但是還是很失望的。除了對烏干達本身的髒亂失望外,也對目前的工作失望,就是坐在鬧市區的門店賣二手衣服。由於內向,嘴巴不甜,得不到臺灣老闆的喜歡,於是很快讓我去另外一個賣汽車配件的浙商店鋪,結果感覺比在臺商那更不舒服。

很快當地移民局來了一次行動,我和眾多中國商人和印度商人被押著進了移民局,結果我被要求限期出境,就這樣了在烏干達呆了一個月,之後來到了深圳。


13. 2010年在大學同學深圳民治租房的地方落腳之後,開始了面試工作,很快來到了車公廟一家做虛擬眼鏡的貿易公司,一個公司40多人,30多人是銷售,新人一個月要求出業績,否則走人。很快,我又被炒了


14. 於是又到石巖一個做印後設備的公司做外貿,公司環境不錯,研發部的幾個同事年齡都差不多,所以我們關係都不錯,直到現在還聯繫者。但是,公司技術上始終沒有突破,造成公司主業一直虧損,我在這家公司剛好一年,就要面對公司解散。但是原來的總經理把主要人員組織起來,在西麗開了一家設備工廠,由於主要服務一個大客戶,效率還不錯,我也只做些編寫機器操作和維修說明的工作,空餘時間多,感覺很閒散。


15. 我一個大學同學所在公司也在西麗,於是聯繫了一下,2011年,我開始在空餘時間做他們的保護膜材料產品,其實我也就是做個簡單的網站,沒有想到竟然很快做了2個小單,頓時對未來燃燒了一絲期望。


16. 在西麗公司上班,感覺太輕鬆了,學不到多少東西,於是主動辭職了。之後去了一趟陽朔,桂林,順便南寧做火車到了越南。從河內到西貢,做這旅遊大巴經過了6,7個旅遊城市。

最後,我又回到深圳民治了。


17. 保護膜剛開始做,有擔心收入問題,感覺還是要去打工,於是通過同學關係,進了一家辦公地址在國貿大廈的貨代公司,做了3個月,一票訂單都沒,我感覺很不好意拿工資,於是又辭職了


18. 之後到同學開的公司裡面弄了一個卡位,專心做保護膜材料,直到2017年底搬到中山,一是塑料手機保護膜逐漸被鋼化膜取代,二是在中山買房定居。


19. 現在一邊做少量的保護膜訂單,一邊為一家跨境電商做兼職。期間,想做照明的外貿業務,不想離家太遠。結果沒有找到,後來進了附近家大型電纜工廠,不到一個月,感覺產品,管理,外貿方式實在不適合自己,於是辭職了。


20. 又想開始做照明行業的諮詢服務,在接到一個瑞士客戶要求尋找“High quality, Better Price”的燈具要求後,我竟然不知道怎麼答覆。看來,這條路又走不通


21. 今年上半年,通過一個同學的接受,到順德的一個老鄉的爐具廠做外貿,以為是一個很好的資源,熬過一個月時間的工廠學習階段,發現我們和老闆如何做外貿的想法差異太大,目前老闆不想影響他目前的國內業務,又要求不能以他公司的名義做,現在國外客戶要看我的名片,都只能說名片還做設計中,又在失望中

「分享」一位外貿牛人跳槽16次後才想明白的事情

一點跳槽心得:

1. 進入外貿行業,儘量先做跟單,再做業務。


我做過很多產品,成交過很多訂單,與潛在客戶也有很多失敗的交流,之所以成功接單或者客戶不再聯繫,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看誰對產品更瞭解,誰就有主動優勢。我相信大部分買家不喜歡與生手業務打交道,因為很費精力,而且變故也很多。


另外,從跟單到業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如果從業務變為跟單,心裡上就會有道坎。我到電纜公司做業務,20多天後,我感覺很難有訂單,於是領導建議我改做跟單,先熟悉產品,同時且也有固定收入。但是我首先就是心裡不舒服,果斷拒絕。


但這點對於新奇的產品不適用,此類產品可以直接做業務,邊做邊學習,因為業務員一定會比客戶更瞭解產品



2 . 不要頻繁的換產品


我做外貿十幾年,公司工廠去過一些,產品也換過許多,老闆炒過我,我也炒過老闆,自己也SOHO過,真正能存點錢的還是打工超過一年的公司,或者自己SOHO過幾年的保護膜。我就一個普通人,畢業後四年基本是四處飄蕩,輾轉多地,一無所獲。直到深圳後,在逐漸穩定下來,後來SOHO,待了8年,期間保護膜也是我做的最長的產品,才積累了一些資本。


拿我本人的例子,實在告訴新人,雖然“樹挪死,人挪活”,但是要想賺到錢,一定要穩定,穩定地方,穩定產品。剛入新公司,剛做新產品,建議不要想著立刻就能賺錢,賺錢是一年以後的事情。


對應那些搞人海戰術的貿易公司,建議不要去了,對於“試用期無業績就走人”公司,能選擇不試,就不要試。


高曉松說過:司馬懿的才能不及諸葛亮,又能熬過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不死而成為當時最大的贏家,就是因為他活的長。三國第一戰士呂布就是一個反例


3 . 外貿業務員與性格內向外向無關

有一種說法,內向的人不適合做外貿。我堅決不同意,如果說不適合做內銷,我還無法反駁,但是性格內向與外向與做外貿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如同找對象一樣,有人喜歡說話好聽的,有人喜歡穩重踏實的。況且,我們銷售的對象是外國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我們真的不一樣。聖誕節前給美國客戶發賀卡,客戶根本不理我,我說給他們免費做個產品日曆,客戶的產品圖片很快就發過來了。只有亞非拉的友人有事沒事的微信你brother/Dear.


況且,做外貿大多數時間都是非面對面的交流,偶爾會見客戶,客戶短時間內也沒法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自己就是一個內向的人,有些習以為常的話,我就是很難說出口。我也不喜歡別人奉承我,特別是我購物的時候,一聽到甜言蜜語,我反而認定對方不可信,以前吃過虧啊。

我做採購時,更傾向與穩健的銷售打交道。當然我不是說外向性格銷售不可靠,只是強調,如果內向的你想做外貿,那就努力去做,不要因為個別人的觀點影響你。


4 . 善待你的供應商


總是聽工廠抱怨客戶或者外貿公司將價格壓的很低很低,我們也經常聽到一分錢一分貨的話。我在幾個工廠裡面待過,也聽過許多工廠的故事,所以我從內心裡面很佩服那些工廠企業老闆,外貿公司可以僅僅因為價格問題拒絕接單,但工廠不可以,工廠的事情太瑣碎,要考慮庫存,機器,最重要的是養工人,而且還要應對眾多的相關政府部門。有些業務員抱怨工廠看起來雜亂無章,但起碼還活著,如果真讓這些工廠各部門一下健全起來,說不定就會被一系列成本拖死。


我見過國外客戶跟工廠老闆砍價砍一個小時的,把在場的所有人都聽煩了,我也很反感這種客戶,有點強買強賣的感覺,砍價很正常,但是一直砍價就不正常了。我很少跟工廠砍價,只會去對比不同供應商的價格,有時候,我也會直接告訴供應商我的目標價格。


中國供應商很多,但是找到貼心的供應商很難。借用《破冰行動》裡東叔的一句話“同富貴容易,共患難真難啊”,訂單不出問題,買賣雙方雙贏,一出問題。

不負責任的工廠往往不認為是自己的錯誤,退換貨條件苛刻。貼心的供應商往往和你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之後在劃分責任,相應承擔責任。所以,如果一味的壓供應商的價格,廠家很有動力將其變成一次性買賣。


我做保護膜剛起步的時候,由於是同學的所在公司,所以可以月結,帶客戶去參觀公司毫無壓力,甚至只要貨物有問題,他們主動補發。當然,我其他的供應商也有負責的,但也有從不承認自己失誤的。

有感而寫,寫下此文,供新來的外貿業務員參考。


看完這篇文章很震撼,這位仁兄挺能折騰,但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敢想敢做、執行力強這些特點。2006-2019,13年換了16份工作,這份膽識也不是常人能有的。不過人家終歸賺到錢了,不得不說是職場中的一枚奇葩。

他的案例僅供參考,不建議效仿。後面的跳槽感受非常好,每個人都可以看看。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