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導語

劉備辛辛苦苦打下蜀漢江山,剛當了3年皇帝就一命嗚呼了。劉備白帝城託孤,把江山交給了劉禪;劉禪在眾多文武大臣的輔佐下,竟然奇蹟般的讓蜀漢存在了40年。三國蜀漢歷二帝,國祚43年。蜀漢這麼多文武大臣中,有諡號的只有

12人

在古代,大臣死後能夠得到諡號,就是對這個大臣一生的肯定,肯定這個大臣地位和他在朝中的影響力。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了蜀漢,直到263年,劉禪向魏投降,一共歷時43年,就有12個大臣有諡號,而且你會發現個個都是蜀漢的精英。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蜀漢立國時間短,得諡的大臣並不多,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這樣記載: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根據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蜀漢加“諡”的不過12人而已。這12個人得諡的情況分為兩種,一是死後即諡,如法正、武侯、蔣、費、陳、夏侯6人;二是追諡,分兩批: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 景耀四年春三月,追諡故將軍

趙雲

除了第一位法正是劉備親賜的諡號外,其餘十一人都是後繼的一把手劉禪欽定的。諡號作為一種榮譽象徵,代表了官方蓋棺定論式的評價,並不是隨便就能享有的。對於諡號,劉禪的理解是“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意思是活著時有美好名聲的人,那麼去世後就給他加上美好的諡號。而赫赫有名的關張馬黃趙五虎將的諡號卻是在最後一個批次被劉禪賜予,而且諡號的稱謂又是那麼的耐人尋味。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這些名臣的諡號

法正(翼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法正

法正諡翼侯,諡法記曰:剛克為伐曰翼(伐功也)。思慮深遠曰翼(小心翼翼)。

法正有幫助劉備迅速穩定成都、進取漢中的大功,連諸葛亮也“每奇正智術”,可以說是劉備開疆闢土的第一功臣。雖然其人人品尚待商榷,後世對他的評價基本不高,以至於很多都沒聽過他的大名,但在當時他的功勞不比龐統差。三國志裡陳壽擬之於魏國的

程昱、郭嘉嗎,同樣是兼具戰略思維與戰術思維的謀士。運籌帷幄(思慮深遠),開疆闢土(剛克為伐),奠定蜀漢基礎,應該說也是個正面的也是準確的評價,名至實歸。法正長於謀略,助劉備得益州,取漢中,使劉備猶如插上了一雙翅膀,無愧於翼侯。

諸葛亮(忠武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諸葛亮

諸葛亮諡忠武侯,諡法記曰: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剛強直理曰武(剛無慾,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威強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徵,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誇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忠”字不必多說,讀小說都能夠讀得出來,諸葛亮是有名的

鞠躬盡瘁的楷模,封建統治階級的好乾部,想必大家已經公認;可這第二個字裡,卻大有玄機,武字除了剛強直理、威強敵德、克定禍亂外,還有“刑民克服”、“誇志多窮”兩意。後面兩個啥意思?大概就是峻法嚴刑窮兵黷武。諸葛亮事蜀事必躬親,法度不可謂不嚴苛。至於六出祁山,從戰略的角度來講當時的蜀漢完全不具備對魏連續作戰的實力,諸葛單單為了承先帝遺志或許也是為了自己管樂之功而屢進中原從後世看來意義不大,所以這個武意味不可謂不深長了,值得聯想。

蔣琬(恭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蔣琬

蔣琬諡恭侯,諡法記曰:尊賢貴義曰恭(尊事賢人,寵貴義士)。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尊賢敬讓曰恭(敬有德,讓有功)。既過能改曰恭(言自知)。執事堅固曰恭(守正不移)。愛民長弟曰恭(順長接弟)。執禮御賓曰恭(迎待賓也)。芘親之闕曰恭(修德以蓋之)。尊賢讓善曰恭(不專己善,推於人)。

這位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死後,擔任蜀漢的宰相。蔣碗繼續聯吳抗魏,在漢中六年,魏軍都不敢進犯。曾經上奏,可從水路進攻曹魏,但劉禪並沒有採納。蔣碗抱病仍擔心蜀漢大業,最終病重而死

費禕(敬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費禕

費禕諡敬侯,諡法記曰: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相繼接任,在他們掌權的幾年裡,基本上保持了諸葛亮在世時的政策,而能避免出現大的征伐,讓蜀漢出現了一小段較為安定的發展期,不過兩人最為人詬病的也在於此——由於政策上的保守,讓蜀漢在此期間也漸漸喪失了軍事上的進取心。這兩個人的諡號基本上不功不過,點到為止,也可以代表當時的蜀漢群臣對他們的評價。恭、敬都屬於中等的諡號,不好不壞平平常常

。而費禕死於刺客之手,夙夜警戒曰敬看起來有點像諷刺,估計是個誤會吧。不過他被刺殺確實是因自己的不戒備,張嶷的規勸他沒有放在心上。而敬這個諡號有日夜警戒的意思,頗為巧合。

陳祗(忠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陳祗

陳祗從小就是個孤兒

,他在他舅爺大司徒許靖家長大。生活的困難磨練了陳祗,他長大後做事穩重,還多才多藝。費禕看他儀表堂堂還有真本事,就破格提拔他為內侍。後來,侍中董允去世了,陳祗接替了董允的職位。董允生前一直打壓宦官黃皓,陳祗上位後和黃皓走得很近,這樣一來黃皓有了參與朝政的機會。黃皓是後主劉禪的心腹,陳祗和黃皓搞好關係,就是和劉禪搞好關係。幾年後,劉禪讓陳祗兼任尚書令,加鎮軍將軍。陳祗懂得和朝中的宦官搞好關係,於是他在朝中的權利越來越大,最後他的權利甚至超過了姜維。但陳祗又不得罪姜維,姜維要北伐,他就支持姜維北伐,這樣一來,姜維對陳祗也不反感。陳祗真是個圓滑的人,深得劉禪信任,在內和宦官關係好,在外和大將姜維又沒有矛盾,他完全是蜀漢第一“好人”嘛!其實陳祗這樣的人正是最沒有原則、趨利避害的小人,他和黃皓一樣,都是蜀漢的罪人,蜀漢的大奸臣!可惜我們的阿斗皇帝辨不清好壞,在陳祗去世後,劉禪悲痛不已。劉禪甚至下詔追諡陳祗為“忠侯”
,就這樣陳祗這樣的奸臣也擁有了諡號。

夏侯霸(不知道諡號是什麼)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夏侯霸

夏侯霸原來是魏國的大將,司馬懿誅殺曹爽後,夏侯霸害怕才投靠了蜀漢,並且得到了重用的。跟隨姜維討伐魏國,並在洮西打敗魏軍。雖然那時已經是個高齡老將,但仍勇猛無比。夏侯霸死後也得到了諡號,是什麼卻沒有資料可以查到。夏侯霸是三國後期一位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及顯赫名聲與家世的人物,其父乃是魏國宿將夏侯淵,夏侯霸是其次子。其本人親身經歷或見證三國中後期的許多具有決定影響力的重大歷史事件。但由於夏侯霸的家世地位和經歷背景有著相當的特殊性與複雜性,這麼一位有著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被簡單化,“為尊者諱”隱去夏侯霸親身經歷過的一些重大事件,也使得後人失去探究那個時期某些歷史事件有關真相的第一手資料。夏侯霸的意義在於魏國之強也有權重大臣跑到我這裡來,況且夏侯霸還是劉禪老婆的舅舅

關羽(壯繆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關羽

關羽諡壯繆侯,諡法記曰:名與實爽曰繆(言名美而實傷)。

“壯”字雖然無典可依,卻有例可援。漢初,得項羽殘屍的五將都諡“壯”(但是這五個人確實不是英雄人物,看起來壯字諡號的開頭不是很好)。漢末三分,諡“壯”的人更多,先後有張郃、徐晃、文聘、許褚、龐德、曹休等,到了晉朝還有滅蜀的鄧艾也諡“壯”。三國志裡有一篇龐德的諡文“策曰: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愍焉,諡曰壯侯。”大致上有一種豪壯、壯烈的意思,全都給了久經沙場的武將,用這個字來描述關羽沒有問題。

“繆”字絕不是什麼好字,“言名美而實傷”,這裡除了惋惜,隱隱然有一種責備

的語氣,彷彿是說關羽名過其實。考查關羽的一生,雖然名滿天下,但是後人一直很多褒貶。其人一生的功業,也大多隨麥城一戰煙消雲散。由諡而知,在當時關羽的評價就不是很高,壯謬可以理解為曾經馳騁沙場威震天下,可是卻沒有立下功業空給後人個虛名,在評議諡號的時候這兩個字裡確實是綜合包含了功過是非的。(還有一些解釋說“壯”通“莊”、“繆”通“穆”,這樣的話關羽得諡的原因變成“勝敵志強”“死於原野”和“佈德執義”、“中情見貌”,這樣的解釋很像傳統上對關羽的評價。但是諡號通假的情況實在不多,所以基本不用考慮)

看來劉禪對關羽這位二叔沒什麼好感,基本上屬於惡諡。關羽遇害時,劉禪才13歲,兩人在基本上沒有什麼交集,因此叔侄情分不深。但是劉禪作為帝王,對丟荊州之事非常在意,張飛遇刺和劉備中道崩殂,都有間接關係,諸葛亮多次北伐未果,就是因為少了荊州這塊戰略之地。

張飛(桓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張飛

張飛諡桓侯,諡法記曰:闢土服遠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動民曰桓(敬以使之)。闢土兼國曰桓(兼人故啟土)。

張飛得此諡的原因在於闢土服遠,追隨劉備數十年,開拓益州和進取漢中大戰張郃的戰功,並且兩個女兒都是皇后,說他“克敬動民、闢土兼國”也不為過。在武將中,這可以說是個非常好的美諡了,劉禪沒敢在老丈人頭上動土。

張飛的兩個閨女都嫁給了阿斗。對這位老泰山,阿斗給出了桓侯的諡號。桓者,闢土服遠也。意思就是承認了張飛在政權建立過程中開拓疆土的征戰之功。在這個貌似實事求是的諡號背後,仍然隱藏了一些東西。因為他們的特殊關係。

公元221年3月,張飛被人害死,5月阿斗榮升皇太子,緊接著迎娶張飛的大閨女為太子妃。不是阿斗看中了張大閨女,而是他的父親把對張家的垂懷之情轉化成了兒女親事

。對於這樁政治婚姻,阿斗的心裡是有想法的。我們不知道這位張大閨女的容貌和年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阿斗並不喜歡她。他喜歡上的卻是陪伴張大閨女一起入宮的王侍女,並與她珠胎暗結,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立為太子的劉璿。可見阿斗對張大閨女並沒有情分,對已故的岳父就更缺乏感情了。張大閨女嫁入劉門十六年後,鬱鬱而終。在她屍骨未寒之際,阿斗看上了她那美貌的妹妹,公然將其納為貴人後冊立為皇后。其時,相父諸葛亮已經去世,阿斗理所當然地為所欲為了。也許正是看在張二閨女的面上,阿斗才給了張飛一個看上去很美的諡號。

馬超(威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馬超

馬超諡威侯,諡法記曰:猛以剛果曰威(猛則少寬,果,敢行)。

猛以強果曰威(強甚於剛)。強義執正曰威(問正言無邪)。威,使人敬畏的氣魄。時有,吳質、曹純、臧霸、樂進、朱靈。

魏國得這個諡號的是樂進,那個短小精幹勇猛男也是以驍果著稱(雖然史書基本沒寫他哪兒驍勇),雖然有“少寬”的不足,但作為武將得到這個諡號算是不錯了。對於縱橫西涼的馬孟起,一時雄烈,威字十分恰當

馬超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了劉氏集團。這位威震西涼的響噹噹漢子,任何人都不能小覷。劉大耳同意接受馬超的時候,他正在成都圍攻劉璋數月而不下。馬超率兵直接抵達成都城下向劉備請降,城裡劉璋的人馬看到馬超來了,十分震怖。劉璋立馬放棄抵抗,舉手投降。馬超的剛猛威武由此可見一斑。劉禪看重馬超這股勁,賜諡威侯。

龐統(靖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龐統

龐統諡靖侯,諡法記曰:柔德安觽曰靖(成觽使安)。恭己鮮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寬樂令終曰靖(性寬樂義,以善自終)。

歷史上的龐統不是一個謀略家,而是一個政治家,三國志裡說得很清楚“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

並且陳壽將他比之於被稱為“王佐之材”的荀彧,這個評價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擁有這個諡號需要極高的人品才行,龐統“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想必很厚道,“恭己鮮言”可能是指這個。還有為什麼在劉備時沒有得到諡號,關鍵在於他沒有取得侯以上的爵位(人品好也得活的長啊)也就沒有諡的資格。所以在追諡時,順便連爵位也一起追加了。諡曰靖侯。靖,平定,秩序安定。時有,陳群。

黃忠(剛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黃忠

黃忠諡剛侯,諡法記曰:追補前過曰剛(勤善以補過)。

諡號同魏國的張遼。所謂追補前過,可能是指有過一段“明珠暗投”的歷史,黃老曾經在長沙對抗過劉皇叔,所以給“剛”的諡號也沒錯,這個諡號在武將中比較普遍(武將基本得美諡的沒幾個)。老將黃忠自歸順劉備以後,表現一直很搶眼。每次打仗他帶頭

衝鋒陷陣,勇毅冠絕三軍。劉禪賜他剛侯諡號,是恰如其分的。剛者,威武不屈,利祿不惑,老邁不服。看來,劉禪的確是黃忠的一個知音。

趙雲(順平侯)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圖解三國:蜀漢有諡號者十二人

三國志12的趙雲

趙雲諡順平侯,諡法記曰:慈和篃服曰順(能使人皆服其慈和)。治而無眚曰平(無災罪也)。執事有制曰平(不任意)。布綱治紀曰平(施之政事)。

子龍的諡號很另類。首先是時間,趙雲得諡最晚,基本是增補上去的。其次是含義,趙雲別傳這樣記載:

“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這裡明顯不合諡法,首先順不是給武將的諡號,其次“平”字,也不是“克定禍亂”,克定禍亂其實應該是“武”,“執事有班曰平”是說這人做事有節制,對於武將來說同樣不是啥褒義詞。

這兩個字加起來頂多說趙雲是個老好人,武功什麼的絲毫沒被提及。再有一條說“惠無內德為平”,基本明確這個諡號屬於人品獎勵隨機產生,受獎人不是憑資格獲得的。蜀書裡趙雲傳最短也最神秘,相比之小說裡常山趙子龍神威,正史裡確實還是不太愛提及起他來,感覺上就是後主念在趙子龍單騎救主的功勞給予的。至於真相是什麼只能待更有人士閒來無事再考據一二了。

蜀漢其餘眾人你覺得誰還應該獲得諡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