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01有財務分析工作但很少有財務分析崗位

在我國大部分企業是沒有專門財務分析崗位的,管理會計崗位有不少,資金管理、預算管理、報表會計、內部審計等等,就是很少見到財務分析會計。一般情況下,財務分析都是由某個財務管理崗位兼職的,公司大了可能是主辦會計兼職,公司小了財務經理甚至財務總監兼了也不奇怪。個人認為這是正常的,財務分析基礎是對財務信息的掌握,平時各方面信息瞭解的越多,分析就能與企業實際聯繫起來,分析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反之,平時不做賬,不編表,也不參與其他財務管理工作,到了時間把財務報表拿過來,按書本上的要求,用EXCEL編出十幾張表,算出幾十個財務指標,再配上各種顏色圖形,所有這些加到可以說是一份財務分析報告,但不見得是公司管理層需要的財務分析報告。 通常的情況是,管理上有這方面的需要:也許是為面子,其他公司都有,所以我們也要有;也許是為了上級主管的要求,國企方面國資委要求提供,集團公司要了解下屬單位情況也要求提供。當然,我相信大多數公司是真有這方面的需求,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公司的財務分析最終變成了面子工程,為了分析而分析,脫離了企業的客觀實際。 02財務分析不能侷限於分析會計報表

如果根據一份會計報表就是做財務分析,那上市年報就不會動輒二三百頁了。事實上,就是把一家上市公司的年報拿過來,找一位財務分析方面的專家仔細研究,也不能說這位專家就一定能做出合格的財務分析報告。舉個例子,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如下(部分):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先算財務指標,A公司2014年應收賬款週轉率是3.58,2015年應收賬款週轉率是7.41;2014年存貨週轉率(次數)是30.53,2015年存貨週轉率(次數)是49.37。公式:應收帳款週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應收帳款餘額 其中:平均應收帳款餘額=(應收帳款餘額年初數+應收帳款餘額年末數)/2 存貨週轉率(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分析一:從財務指標分析,A公司2015年度應收賬款週轉率和存貨週轉率同比都有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同比分別增長了66.67%、68.1%,而應收賬款和存貨期末餘額保持平穩,沒有跟隨收入成本同比增長。那麼分析到這裡,我們是否可以做出以下結論:A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提高,公司平均收賬期縮短,應收賬款回收速度加快,所以應收賬款管理水平提高。存貨週轉率提高,存貨週轉速度加快,存貨的佔用水平降低,資產流動性加強,所以存貨管理水平也有大幅提高。答案當然不能這麼快得出,我們還要繼續分析。 分析二:通過利潤表我們可以得知,A公司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同比分別增長了66.67%、68.1%,而毛利額只增長了25%,毛利率分別為2.5%和3.33%,不僅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0.83個百分點。收入大幅增長,毛利率不升反降,原因只能從企業年報中找答案。通過A公司的年報,我們瞭解到該企業是一家商貿企業,與製造企業不同,商貿企業的毛利率水平都很低,所以2%——3%也算正常水平,毛利率下降可以理解為該公司15年度為了保收入創業績,薄利多銷,以量取勝,毛利率下降了,但毛利額上升了,所以經營管理方針合理,沒有問題。這麼理解對麼?我想如果是外部專業投資者,分析到這裡可能就到此為止了,但如果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做出的財務分析,結果可能大不一樣。 分析三:通過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透露的信息,我們進一步瞭解到A公司2015年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加8億元,主要原因是15年度開拓了進出口代理業務,8個億的收入大部分是代理業務收入,代理費率非常低,只有1%左右,這也就解釋了15年收入增長8個億,毛利額只增加了1000萬元。代理業務實際上是為客戶提供中介服務,上游客商和下游客戶直接聯繫,基本沒有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問題,這就解釋了存貨和應收賬款為什麼沒有增加的疑問。 最後的總結一下,A公司2015年資產管理的能力大幅加強了麼?結論是:存貨週轉率和應收賬款週轉率提高主要是代理業務收入增長所致,與管理水平提高沒有直接關係。通過分析我們反而可以對A公司15年度的營業收入增長提出質疑,根據會計準則,代理業務收入只能按淨額確認收入,也就是說如果8個億的收入都是代理業務導致的話,那這個8個億隻有1000萬元可以確認為真實的營業收入。 所以說脫離業務實質,脫離企業實際情況的財務分析報告是有缺陷的報告,大多數沒有什麼價值,有時甚至是會誤導報告使用者,引發錯誤的判斷。

03財務分析的過程實際也是比較分析的過程 做對比,找差異。財務分析的過程實際是比較分析的過程。與預算目標、經營目標做對比,如果是季度分析,就看目標完成進度;如果是年度分析,就看目標完成情況。通過對比,找出差異,沒有完成目標的,分析未完成目標的原因。完成甚至超額完成目標的,也要分析,找出完成任務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目標完成了,不一定就是經營業績上去了,也可能本期收到了一筆政府補貼,或者處置了一處房產,這種不可持續的意外因素要找到並排後才能還原經營的真實情況。 與同行做對比,找同行的財務指標數據(上市公司年報的數據相對客觀且容易取得)做對比分析,分析前要先用排除法,上市公司規模相對較大,可能會多元化經營,不同行業的收入成本要排除。通過同業比較可以發現別人的長處與不足,找出來提交管理層。 與自己做對比,一般財務分析報告都會與自己過去的經營指標做對比分析,但光有分析數據是不夠的。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就財務論財務是片面的,還要結合業務,分析業務,財務信息來源於業務信息,優秀的財務分析報告一定包含有業務信息。 04明確財務分析的服務對象

看起來這是廢話,財務分析主要是為管理層服務,同時也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參考。但很多財務分析報告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下圖是我在網上找到的一份利用杜邦分析法做出的圖形。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該文的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圖形(還有很多圖形和公式,我就不一一列舉),用杜邦分析法對中聯重科的財務報表做了分析,最後得出應收賬款過大,要加大催收力度,成本費用過大,要節約銷售費用的結論。結論下的當然沒錯,但像這種用幾個簡單的財務數據做對比,再加上一小段文字就能說清楚的論點,在財務分析報告中排列過多的圖形我認為就沒有必要了。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管理層不是財務工作者,有人數字看多了頭就暈,更何況看到這麼多圖形和數據。而且過於專業化的描述,可會起反效果,讓人沒看繼續看下去的慾望。曾經有位公司領導問我:投資收益率是什麼意思?這當然是個案,但如果真碰上這個領導,你給他看杜邦分析法,他會不會認為你在有意嘲笑他呢? 所以我認為如果財務分析是寫給非財務專業的管理層,過多的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是沒有必要羅列上去了,這些指標完全可以做為備查資料放在你的電腦裡。財務分析報告只要有結論性的關鍵指標和數據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做好客觀的文字描述,提供具體並切合實際的建議。 對管理層是這樣,那對專業的投資者,尤其是專業的投資機構財務數據要不要更多更具體一點呢。我想這要看具體情況,專業的投資者可能想了解更多財務信息,做出更專業的判斷,這當然是沒問題,但結合企業實際仍然是第一位的。現在的投資銀行、證券機構的分析師不是財務出身,甚至不具備基礎的財務知識,分析報告流於形式,有程序化,為了分析而分析的趨勢。曾經有證券機構要我提供一些財務數據,有些數據根本違背財務常識,不提供還不行,讓人哭笑不得。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這是某券商要求我公司提供的財務資料,財務人員都知道要分析營業成本,主要分析的是成本結構,比如成本中原材料的佔比,人工成本的佔比,製造費用的佔比等等。分析供應商佔比不知從何談起?做為製造企業,我怎麼知道本期結轉的成本中那些是A供應商提供的?哪些是B供應商提供的?如果只要求提供本期採購金額前五名的供應商到還能說得過去。 最後總結一下,財務分析的應用範圍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管理層需要,需要通過財務分析更清楚明白的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從而更有效的佈置戰略,做出決策。這是財務分析最主要的用途。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對外投資時,通常是企業併購時,需要通過分析瞭解被收購企業的真正價值和潛在的風險。 在企業外部,財務分析的應用範圍更廣一些,銀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私募基金等金融企業在為企業提供金融產品時都會做一定程度的財務分析,主要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據以做出投資決策。 總之,財務分析就像一個參謀,主要功能就是為管理層出謀劃策,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資料。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05最簡單的財務分析,實際上就是對比分析 財務分析的方法,學了幾萬種,仍然做不好像樣的財務分析。我個人認為:一個是不懂業務,做不出有深度的分析。另一個是學的方法太多,每種方法都用一下,最後玩成純數字了。不如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就出一招:對比分析。 什麼東東,都是最怕對比的。你說你有錢,你跟李嘉誠一對比,分分鐘知道差距有多大。《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中,秋香跟一群美女站在一起,唐伯虎覺得一點都不美。等到秋香與一群渣渣站在一起時,瞬間覺得秋香美的不可方物。然後,文人之所以相輕,是因為有對比。同行之所以相斥,也是因為有對比。縱觀這些年,這麼多的資深奧迪特(審計師)對上市公司的財報分析,凡是能夠提前挖出大坑的,幾乎清一色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同行業對比。。。聽完這麼多後,你是不是覺得“對比”二字,瞬間格外有魅力? 對比是主線。而同行業的對比,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權重最高的。然後,需要對比的對象才是細項。這些細項就是我們注會財管教材裡寫的那些方法,什麼這個比率,那個週轉率的,等等,已經足夠用了。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說到這個時候了,其實思路已經很清晰了。1、對比是主線,是最簡單的分析方法,也是最有用的。2、對比當中,同行業的對比,又是最有價值的,權重最高的。3、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公開了,可以去對比,只要把握好會計政策,以及儘量找業務模式非常相近的企業去對比,是最容易發現有假賬的,也是最容易測算出各自企業真實的業績水平的。我們以前分析樂視時,就是對比了優酷後,才發現當時紅透半邊天,最鼎盛時期的樂視,竟然滿臉都是韓國化妝品。一旦卸妝,將是個快要死的老太婆。3、非上市公司,想對比財務數據,幾乎不太可能。所以,財務分析很難利用上同行業數據。

財務分析,只出一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