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艱難困苦正是機會


稻盛和夫:艱難困苦正是機會


導語:很多時候,我們會面臨到感覺無法解決的困難,就像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在這時,你可能會選擇放棄,另尋出路,但您是否知道這彷彿“已經不行了”的困難正是你重新開始的起點呢?

本文選取一段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作品《幹法》中的一篇文章,與各位分享。


艱難困苦正是機會—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為什麼?因為苦難能夠教育人,促進人的成長。相反,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往往容易犯錯誤。

比如,有不少獲得巨大成功的經營者,他們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陷於傲慢,犯了錯,以至於晚節不保,辛苦創建的企業走向衰敗,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

雖說盛衰榮枯乃世間常態,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劇仍屢屢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

遭遇失敗和苦難的時候,不應牢騷滿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驗,堅持努力,一點點積累小小的然而是確鑿的成功,最後將逆境轉化為順境。在成功和幸運的時候,要不驕不躁,抱著真誠的感謝之心,仍繼續堅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長期持續。

無論苦難或成功都是對我們的考驗。

已經著手開發的研究項目,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成功!”這是我的信念。

在京瓷創業大約15年後,我應邀就如何進行研究開發的話題,在某個著名的大企業做了一次演講,聽眾是200多位研究員。

他們都是平時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優秀人才,其中許多人都有博士頭銜。演講結束答疑時,有人提問:“京瓷研究開發項目的成功率是多少?”

當項目遇上難以克服的困難,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終點,而是重新開始的起點。

“京瓷凡是著手開發的研究項目都必須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我這樣回答。

在發出一片驚歎聲之後,立即就有人質疑:“你說這話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不可能的。”

我接著這樣回答他:“在京瓷公司裡,研究開發一定要持續到成功為止。以失敗告終的事例沒有。”

這一答辭立刻引起了全場一片笑聲。

然而,我是認真的。

不管什麼項目,一旦開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為止。這種執著的、強烈的信念,以及不達目的絕不歇手的“持續的力量”,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我堅信這一點。


稻盛和夫:艱難困苦正是機會


當項目遇上難以克服的困難,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終點,而是重新開始的起點。在成功之前,要絕不罷休,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不能給自己設置界限,要不厭其煩, 持續挑戰。這樣才有可能變“危機”為“機會”, 讓“失敗”轉為“成功”。

狩獵民族手執梭鏢或吹箭,腰間帶上數天的食料和水,去追捕獵物,藉以維持一家的生存,但捕獲獵物並不容易。

他們要順著動物的足跡,日夜不停地追蹤,追到獵物的窩巢後,還要冒著生命危險,突襲並殺死獵物。然後,他們還要扛著戰利品,再花上幾天幾夜,長途跋涉,回到家裡,讓等候的族人們獲得食物。

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維持生存,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洞穿岩石般堅強的意志。一旦盯上目標,在得手之前,就要持續追擊,鍥而不捨,絕不放棄。這種執著之心,就是堅強的意志,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這一思想在京瓷已經深深紮根。

即使在工作被逼入“計窮策盡,已無辦法可想”,不得不放棄的地步時,也不是終點,而是第二次開始的起點。從這裡出發,要以更堅強的意志、更熾烈的熱情投入戰鬥。不管碰到何種阻力,都要窮追不捨,堅持到底—狩獵民族取勝的這種韌性,在我們要達成目標時必不可缺。

苦難不會沒完沒了,當然幸運也不會永遠持續。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奮工作,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勝利和挫折的考驗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種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