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經營者不可寄希望於他人,要親自上陣踏踏實實

稻盛和夫:經營者不可寄希望於他人,要親自上陣踏踏實實

能夠統籌全局並貫徹執行,是經營者能力的首要體現。

——稻盛和夫 《稻盛開講2:經營力》

01

今天,我要談一談經營必不可少的三大關鍵力量(見文末延伸閱讀 1 )的“自力”。

“自力”,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力量。這種力量正如“經營十二條”(見文末延伸閱讀 2 )所說,能夠統籌全局並貫徹執行,這是經營者能力的首要體現。

當被問道: “你是否具備經營力?能否運用自如?”倘若你能夠坦然答道:“本人切實履行‘經營十二條’,並貫徹於實踐。”那麼,可以說,你基本具備了經營者之力。

02

在日本,經營者起點不一。子承父業者有之,闖蕩社會、摸爬滾打後出人頭地者有之。而在美國,多數情況下,籌劃某項新事業,會多方考察,發現商機,而後才開始獨立門戶。

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還無需考慮“經營十二條”,首先要做的是,要斟酌籌劃中的事業、正要起步的項目,在商業上是否可行。自行驗證商機是否已經成熟,才是第一要務。

以製造業為例來說明。該行業一定存在既定的市場價格,那麼,生產製造的成本價格能否與市場價格相抗衡?成本價格,加上材料費用、人工費用,最終決定了商品的售價。問題的關鍵在於,相較於商品售價,成本價格是否具備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03

有的經營者尚未進行深入探討,僅僅因為自身有生產能力而匆忙開工。他們卻不曾預料,投入生產之後,一旦該商品的售價大幅下跌,會立即造成虧本,陷入進退兩難之境,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製造行業,必須事先計算生產成本、材料費用、人工費用,然後將其與市場售價進行比較,確實具備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後,才能投入生產。

流通業也是如此。流通業一般進行物品的採購與銷售,或者並不實際銷售,只賺取佣金或回扣。經銷商、代理商、中介等均屬於此類。

他們為某家制造商的產品招徠顧客,由製造商與顧客直接交易,作為中介費收取交易額3%或5%的佣金。包括這種情形在內,都屬於流通業,入行門檻低,迅速便捷,投資規模小,這恐怕是最好做的生意。

即使是在這種狀況下,經營者也必須由銷售價格減去採購價格,計算出差價總額。

如果還需要輔助宣傳等工作,那麼經營必須保證至少10%,甚至15%的毛利率。

當然還要根據行業與市場的實際情況來計算合適的毛利率。因為在有些場合,銷售過程中的人工費用相當高,而另一些場合則基本沒有人工開支。

流通業中,全程獨自操辦,商品會得到多少毛利;僱用營業員進行銷售,能否支付足夠的工資——種種商業設想是否可行,是經營者首要考慮的問題。

04

經過一系列的深入探討、論證並試行,確定賺取多少差額可以進行銷售,投入多少成本可以開始生產。如果設想行得通,那麼,萬事俱備,只待著手創業。

前期準備到位,企業開始運營,緊隨其後最重要的問題是,高層管理人員、經營者是否具備足夠的力量。

經營者躊躇滿志,願意在流通或製造行業中大展身手,有信心賺取足夠的佣金和毛利,立志全力以赴,不隨意揮霍或者三心二意,那麼,接下來,必須依照“經營十二條”,充分發揮經營者自身的才能與力量。

如果經營者自身不具備才能與力量,那麼經營就無從談起。因此,經營者不可寄希望於他人,一定要親自上陣,踏踏實實履行“經營十二條”,培養“自力”。

延伸閱讀

1、經營的三大關鍵力量

自力、他力、天地之力

2、經營十二條

①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

②設定具體目標

③胸懷強烈的願望

④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⑤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

⑥定價即經營

⑦經營取決於堅定的意志

⑧燃燒的鬥魂

⑨臨事有勇

⑩不斷從事創造性地工作

⑪以誠相待、誠實處事

⑫樂觀向上,心存夢想、懷抱希望,胸襟坦蕩

本文摘自《稻盛開講2:經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