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擺脫私心,這就是經營的祕訣

稻盛和夫:擺脫私心,這就是經營的秘訣

事物的原理究竟是什麼?事物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以此為基準推進事業的發展,這種態度是必要的。

——《心法之肆:提高心性 拓展經營》

1.脫離私心看利潤

對企業經營者來說,交稅猶如在身上割肉一樣。拼命工作好不容易取得的利潤,相當部分還不是現金,還處於應收款或非現金的狀態等。但利潤的一半以上卻要以現款即刻支付。稅金真是苛刻無情。

這種心情只有經營者才能體會。因為是公司的錢,對於員工而言,或許無關痛癢。但經營者卻感覺自己的錢被別人搶走了似的,為了逃避稅金,有的經營者就會玩弄種種花招。

這當然是不對的。公司的利潤不屬於經營者個人。同時,稅金用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所以“被搶走”不過是夾雜私心的錯誤感慨。

為了不陷入這樣的錯覺,我把經營看作一種遊戲,不把利潤看作金錢,而看作得分

,這樣就可以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看淡利潤,從而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

擺脫私心,這就是經營的秘訣。

2.給企業增加肌肉

“我們公司實際上很賺錢,但賬面利潤只維持在一般水平”,經常可以聽到經營者這麼講。就是說,因為討厭支付高額稅金,所以大肆揮霍交際費等不必要的經費,故意削減利潤。

確實,一旦產生利潤,一半都要交稅。但剩餘的一半可以留在公司。我認為,企業經營的本質就在於珍視稅後利潤這一塊。

要給企業增加肌肉,要強化企業體質,除了積累稅後利潤之外別無他法。這樣做可以積蓄豐厚的內部留存,提高自有資本比率。因此,不管要上交多高的稅款,我們仍然必須努力確保高利潤。

日本企業的自有資本的比率低,據說原因在於日本的稅收制度。但我認為,問題在於經營者的哲學。

我把稅金看作一項經費,扣除稅金以後剩餘的利潤在公司內部一點一點地積累,結果就實現了豐厚的內部留存。企業因此具備了穩定性和靈活性,更重要的是確保了員工的就業,而且正因為強化了企業體質,在必要時就可以向新事業發起挑戰。

3.審視組織

“為了經營企業,必須有這樣那樣的組織。”我沒有這類先入為主的想法。

一般的經營者,因為學習過有關組織的理論以及人事管理的知識,所以往往認為“這樣那樣的組織是必要的”;或者他們以過去積累的經驗為基礎設置組織。這樣就會產生無效率的組織。

就我而言,為了維繫公司,為了高效率地運行公司,現在這個時點上必要的組織,才是所謂“正確的組織”。基於這種思考,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建立相應的組織,並且只配置最少的人員來發揮該組織的功能。

不是有了組織才能經營企業,而是為了更好的經營企業才來建立必要的組織。

在創建公司的時候,我既沒有經營的經驗,也沒有經營的知識、常識。為此,我不得不對既成概念進行重新審視,從這裡出發開始我的旅程。

事物的原理究竟是什麼?事物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以此為基準推進事業的發展,這種態度是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