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大家有沒有發現,太多的中國男人,其實都是羞於情感表達的。

讓他們對心愛的人說句“我愛你”,簡直比上九天攬月,還要難。

我記得去年520的時候,我跟一幫朋友,到新疆旅行,同車有好多對相伴多年的老年夫妻,於是我提議車裡所有的丈夫,都對自己的妻子表達一下520的心聲。結果幾乎所有人,都變得特別忸怩,神情也不再自然。其中有一位大爺,臉紅到了脖子根,好像在做一件特別難為情的事情一樣。

也許他更願意默默地對一個人好,而不是把它說出來。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也許在大家的潛意識裡,中國男人,就應該老成持重,不苟言笑,喜怒不形於色,縱然內心波濤洶湧,表面看上去也是風平浪靜。

可是殊不知作為妻子,是多麼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將那份對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啊。

有人覺得夫妻之間的“甜言蜜語”顯得華而不實,我倒認為這是“幸福婚姻的重要組成部分”

——嘴甜的男人最好命。

如果大家不信,不妨來聽聽張筠英和瞿弦和這對明星夫妻的故事吧。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張筠英和瞿弦和,我覺得他們是命中註定一定會走到一起的有緣人。

1944年,張筠英出生於北京。沒幾個月之後,瞿弦和出生於印尼蘇門答臘。別看他們當時相隔著十萬八千里,可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聚攏到一塊兒。

這不,在瞿弦和6歲那年,他就跟隨自己的父母回國了。1955年,11歲的張筠英和瞿弦和,就相聚在了北京市少年宮新成立的藝術團。那時,他們倆一塊兒練舞蹈,一塊兒排小品,好像幹啥都在一塊兒。用“兩小無猜”來形容他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當時,在瞿弦和的眼裡,他覺得張筠英特別了不起,不僅幹啥都那麼拔尖,而且還拍過電影,上過銀幕,是個小童星。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是的,那時候,兒童片《祖國的花朵》剛上映。在其中扮演楊永麗的張筠英一下就紅遍了大江南北,幾乎全國的小朋友都知道她,而且很喜歡她。可是張筠英卻偏愛和瞿弦和在一塊玩。好像在這個乖巧的小男生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魔力一樣。

那時他倆對自己的未來,也已經有了一些設計。他們在考大學時,第一志願填寫的都是中國科技大學,但卻雙雙被中央戲劇學院提前錄取。於是他們從少年宮藝術團的團友,又成了同班同學。彼此知根知底,又情深意濃,所以走到一起,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我想,這就是典型的青梅竹馬吧?

可是當時大學裡不允許談戀愛,所以他們每次出門都只好再叫上自己另外的同學。而別的同學其實也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往往出了校門就會自動消失。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當然跟所有戀愛中的年輕人一樣,他們的愛情也不是沒有經受過考驗的。

1965年,兩人畢業後,張筠英留在了中戲,而瞿弦和則響應國家號召,自願去了青海鍛鍊。

而1966年年底,張筠英的父親因為在特殊年代不堪迫害而選擇了自殺。張筠英作為“黑五類”子女,為了不連累瞿弦和,在傷心欲絕之際,只好給瞿弦和寫了一封信,忍痛提出分手。

但她得到的迴音是——我們結婚吧。

短短的幾個字,令張筠英淚如雨落。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1967年3月,他們在北京舉辦了非常簡單的婚禮。結婚沒多久,瞿弦和便又回到了青海,兩個人開始了艱難的兩地分居的生活。那時,張筠英算準了日子,每隔12天就揹著一包東西來到火車站,託相熟的列車工作人員給瞿弦和帶些吃食和日用品。直到1973年,瞿弦和才調回北京。那段難熬的日子,才總算告一個段落。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1982年,國家將一批年富力強的業務尖子提拔為各文藝院團的團長,當時年僅37歲的瞿弦和成了其中最年輕的一位。而且他在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的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30年。回首這30年的時間,張筠英用了“陀螺”兩個字,來形容飛速運轉的瞿弦和。她說,他就像只陀螺,別人不抽他,他自個兒抽,抽得自己團團轉,不停歇。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那時,瞿弦和不僅要忙於各類行政工作,更要忙著四處演出。尤其是下基層,去給煤礦工人進行演出。他曾無數次下到100米深的礦井,去慰問工人兄弟們。記得著名演員郭凱敏剛進入煤礦文工團沒多久,第一次下礦井的時候還有些害怕,瞿弦和就在一旁不斷給他打氣。郭凱敏說,有瞿頭在身邊,人就很心安。

和郭凱敏有同樣感受的,還有瞿穎、靳東、羅晉、張涵予等明星。他們都是瞿弦和在位時招募的人才。由此看出,瞿弦和非常愛惜人才。尤其是張涵予,他不僅是瞿弦和手下的兵,還是張筠英教出的學生呢。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而瞿弦和一年365天,天天忙著單位的事兒,自然就會冷落家人。張筠英對此當然會有意見,兩人也因此經常會產生矛盾,可瞿弦和卻有的是化解矛盾的方法呢。

記得有一次,瞿弦和打電話給張筠英,說有幾個客人要到家裡來,讓她做好接待工作。當時都已經接近飯點了,張筠英一點準備都沒有,只好趕緊去買菜做飯。結果到晚上6點鐘,呼啦啦來了一大幫人,都是從基層煤礦趕來的兄弟,可是卻不見瞿弦和的身影。張筠英只好一邊做菜,一邊陪這幫朋友嘮嗑。結果,直到那頓飯吃完,瞿弦和還是沒到家。

那天張筠英是真生氣了。她心想,你臨時給我下任務沒關係,但你不能怠慢客人啊。你招呼人到家裡吃飯,你不出面算怎麼回事呢?你猜瞿弦和怎麼說?他說:別看我在外面是煤礦文工團的團長,可到咱家裡,你才是領導啊,我出不出面不重要,有你這個領導出面接待,那才是最高級別的待遇啊。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一席話,說得張筠英是又好氣又好笑。

張筠英說,瞿弦和這個人,就是嘴甜。

因為在單位一忙就是一整天,所以瞿弦和回到家往往就只想歇著。這麼一來,家務事就全落在了張筠英一人身上。張筠英有沒有怨言呢?當然有,但每次話還沒說出口,就給瞿弦和給先說了,不是說“夫人辛苦了”,就是道“夫人真是人中龍鳳,幹什麼都比別人幹得好。”你聽聽,這話誰聽了不動心?再苦再累也心甘了。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所以在他們家,事兒都讓張筠英幹了,可話呢,全讓瞿弦和給說了,可張筠英還整天很樂呵。為啥?不就因為瞿弦和嘴甜嗎?

但其實瞿弦和不僅僅只是嘴甜,他的心裡,時時刻刻都裝著張筠英呢。

他們每年的結婚紀念日、張筠英的生日,以及2月14日情人節、中國農曆七夕節等,瞿弦和全記在心裡呢。而且變著方法給張筠英制造驚喜,不是送個包,就是呈上塊玉,要不就託人從國外稍回瓶香水,總之怎麼浪漫怎麼來,沒有一次重樣的。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記得有一次張筠英過生日,瞿弦和同樣想著提前製造點意外驚喜。當時張筠英正在忙於一檔節目的錄製,基本上每天都會忙到晚上9點之後。於是瞿弦和就專門找到一家花店,並委託花店一定要在晚上7點將花送到指定地點。可沒想到事也湊巧,那天正好張筠英他們下班早,所以花店將花送到的時候,早沒人影了。後來張筠英接到錄音師打來的電話,神秘兮兮地道:張老師,有人給你送了一束花,而且還寫了張紙條,上面寫著:一個深愛著你的男人。張筠英一聽就哈哈大笑,樂了,因為除了瞿弦和,沒別人。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種形式主義不重要。但我覺得,在現實的婚姻中,它很重要。

它就像感情的潤滑劑,能夠防止婚姻生鏽,能使婚姻生活時刻保鮮。

如今,張筠英和瞿弦和都已經75歲了。他們相識64年,又攜手走過了52年的時光。他們一路走來,也有過爭吵,也有過矛盾,但自始至終都恩愛不離,伉儷情深。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從張筠英的臉上,看到了一個女人,最幸福的模樣。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瞿弦和說,他這輩子就是命好,能找到張筠英這樣的好妻子。我想,張筠英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在他們過50週年金婚紀念日的時候,瞿弦和專門為張筠英定製了一份禮物,不貴重,但特別有意義,那就是一個手機殼。他想起他們相識的那一年,兩個人都剛11歲,從此他們的命運就交織在了一起。他將那一年張筠英在《祖國的花朵》中的一張劇照,印到了手機殼上,同時寫了一句話:你永遠是我心裡的花朵。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你永遠是我心裡的花朵。多麼富有詩意的一句話,哪個女人會不愛聽呢?

可是有眾多男人,卻只把這句話放在心裡,從不說出口。原本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卻懶得做,該是怎樣的遺憾呢?

相識64年相伴52年,在瞿弦和心中,75歲的張筠英依然是最美的花朵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做一個嘴甜心也暖的男人吧。當然,這裡的嘴甜心暖,只能對太太一個人啊,如果對所有人都這樣,那就變了性質成“花心”了,對吧。

卻不知各位朋友是否同意我的觀點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朋友進行討論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打賞。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DJ雅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