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北伐一次就成功,為何諸葛亮五次都失敗?

某某佩恩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韓信和諸葛亮是完全不同的。

就戰略大形勢來說,韓信時代全國四分五裂,最強大的項羽並沒有親自在陝西駐紮,主力在中原轉戰,對付其他不服的軍閥。

而項羽軍隊戰鬥力雖強,卻政治能力極差。

項羽幾乎是同整個中國其他軍閥在作戰,而他又不具備壓垮其他所有軍閥的實力。

項羽的嫡系軍隊長期保持在一二十萬,最多不過三十萬。

相反劉邦一次出兵就可以達到50多萬規模,還有其他的盟友支持。

所以,韓信北伐時期,中國是群雄逐鹿局面,北伐難度不大。


相反,諸葛亮卻恰好相反。

當時魏國實力極為強勁,人口保守估計也有600萬以上。

而蜀漢丟了荊州以後,只剩下一個四川。漢代四川發展還是比較落後的,川北、川南、川西都是少數民族盤踞。

實際上,漢人僅僅控制成都平原這一代。

所以,蜀漢人口只有90多萬,為魏國的六分之一。

反應在軍力上,諸葛亮傾全國之力,可以出兵8萬多人。


而魏國動輒出兵十多萬,必要時候可以拿出二三十萬人對付蜀國。

雙方實力對比差距巨大,這種仗基本沒法打。

更別說,魏軍戰鬥力還很強悍,曹操時代殺得兇悍的異族匈奴、烏桓、西羌等騎兵落花流水

如果沒有吳國還有200多萬人口,蜀國早就被魏國消滅了。

所以諸葛亮北伐基本不可能成功,實力差距太大。



就具體作戰來說,魏國的軍隊身經百戰,將領也是職業軍人,非常厲害的。

魏國不但長期扼守蜀漢北上要隘陳倉,還在長安駐紮大軍。

相反,蜀漢出兵無論從哪條山路突破祁山,同魏軍激戰在陳倉一代,務必速戰速決。

為啥?

因為後面幾百裡山道太艱險,根本無法持續進行糧食補給運輸。

只要魏軍堅持一段時間,蜀軍就會缺乏糧食,要麼自己撤退,要麼被魏軍消滅。


所以魏軍始終堅持這個戰術,用持久戰對付蜀軍,每次都可以獲勝。

就兵力上,魏軍的兵力始終遠遠超過蜀軍。

就比如著名的魏延子午谷奇謀,魏延也不過要求1萬兵力奇襲長安。

由此可見蜀軍的兵力不多,相反魏軍則可以至少一二倍兵力優勢碾壓蜀軍,而且魏軍又是防禦一方,當然能打贏了了。

韓信則不同。

由於項羽大軍根本不在陝西,駐守此地的竟然是秦朝湘軍章邯。

章邯雖然也出兵把子午谷口防禦漢軍,但是無法和劉邦正面對抗的。

韓信率主力從陳倉道翻過秦嶺,悄悄抵達陳倉發起突襲。

這也沒什麼,只要章邯兵力雄厚,也可以以拖為主,最終能夠獲勝。

但雙方兵力戰力相差巨大,章邯迅速被韓信打敗。陳倉一失,東進的道路被打通,漢軍沿著渭水乘勝追擊,圍困章邯於廢丘,司馬欣、董翳投降,攻佔了整個關中。至此,劉邦完全佔領了關中、隴右、漢中、巴、蜀地區,關東是紛亂的諸侯,和秦滅六國前的局面何其相似。

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突出漢中,佔領了富饒的關中平原。韓信光是憑藉暗度陳倉之功,就足以躋身名將之列。


薩沙


韓信北伐一次就成功了,為何諸葛亮五次都失敗?其實不能只看表面就覺得諸葛亮不如韓信,說實話如果把韓信放回三國神仙打架的時代分分鐘韓信會被揍得找不著北!那為何諸葛亮北伐五次都失敗了而韓信一次就成功?有原因的,且看如下分析。

其一,諸葛亮時期蜀漢國力遠不及劉邦做漢王時候的國力!

在領土上看,蜀漢領土跟劉邦時候漢王的封地差不多,都是巴蜀和漢中之地,但是劉邦得漢中之地的時候是漢中為富庶之地,人口眾多,是秦國時期重要的戰略根據地,主要產糧地區,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此時漢中雖有戰端但是沒有經過毀滅性的打擊,漢中可以作為韓信東出北進的跳板!這是韓信跟諸葛亮最大的區別,因為本錢都不同!



而蜀漢時期的漢中呢?已經沒有了很大的戰略價值,是一片荒無人煙之地,為什麼呢?就是曹操在與劉備爭奪漢中的漢中之戰的時候曹操敗退了,撤退的時候曹操把整個能控制的漢中地區的人口畜牲像搬家似的全部搬回魏國境內了,留給劉備的是幾座空城,致使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運兵運糧要千里迢迢從南鄭出祁山。損耗嚴重,效率低下。一旦前方情況有變,後續糧草供應不上,北伐就會前功盡棄!諸葛亮如此通天徹地之能的人物即使花了十幾年移民到漢中充實邊塞也未能恢復之前的繁華。可見此時的漢中並沒有能給諸葛亮太多的戰略價值用以北伐,所以失敗也是必然的。


“魯降,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三國志.張既傳》 ”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其二,諸葛亮跟韓信面對的對手級別不一樣,曹睿司馬懿可比項羽范增難對付多了。

韓信東出跟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在謀略兵法上是沒有幾個人能跟韓信一較高低的,只有一個范增勉強能看破韓信也被陳平用離間計除掉了。所以後期的韓信在謀略上處於壓制狀態席捲六國貴族諸侯而未逢敵手,最終在垓下把不可一世的項羽斬殺,名震天下!



而三國時期諸葛亮要面對的就是司馬懿,曹睿這樣的明君能臣了!曹睿的文治武功甚至不再曹操之下!在兵法韜略上司馬懿這樣的帝王謀略的人和諸葛亮尚且難分高下,更不要說胯下韓信了!所以諸葛亮的對手比韓信的對手厲害多了!所以韓信能一舉北伐定鼎中原而諸葛亮北伐失敗身死五丈原!

《三國志》: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其三,統一的曹魏的國力比分封諸侯的項羽楚國聯軍要強大,諸葛亮難以像韓信那樣逐個擊破。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曹魏政權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制度,軍政大權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裡,魏國佔據絕對優勢的土地和人口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糧草軍械!即使前方打了幾次敗仗,大後方依然沒受到影響,全國的賦稅,兵員能再一次徵集組織起來再打。所以諸葛亮每進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以項羽為主的楚軍聯盟呢?是被項羽以分封的形式拉起來的軍隊,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不強大的,諸侯王一看到你項羽不行了就紛紛獨善其身不會跟你項羽一條道走到黑!所以垓下之圍只有項羽領導的10萬楚軍,其他諸侯王早就聞聲而逃了!這就是分封制度的弊端!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你強大的時候我們表面都臣服於你,你有難了大家就都明哲保身,樹倒猢猻散了!

結語:韓信打項羽為首的諸侯王,由於諸侯王各自為戰,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給了韓信可以實現各個擊破的可能性,最後擊垮諸侯王,垓下圍困項羽,一戰功成!而諸葛亮北伐曹魏,由於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是一箇中央集權制度的政權!所有將士都忠心於曹魏,所以沒有了讓諸葛亮各個擊破的可能,諸葛亮每打下一個城池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魏國大後方由於是一統穩定的大後方,所以又可以重新組織兵員,糧草再次對抗諸葛亮的北伐大軍!所以魏國可以失敗很多次!都可以重來!而諸葛亮只要失敗一次就會功虧一簣!如果深入魏國境內的話還可能被司馬懿領導的魏軍圍剿殲滅!所以諸葛亮面對的強敵比韓信面對的強太多了!自然就沒有韓信那麼輕鬆的北伐成功了。


竹林論風月


為什麼東漢末年,諸葛亮連續北伐五次都未能成功,韓信卻能一次就成功了呢?



韓信帶兵擅長用奇謀,講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戎馬一生,還沒有一次失敗的戰必勝攻必取,韓信帶兵講究出奇制勝,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先是燒掉了出關棧道,迷惑項羽使其放鬆警惕。後來劉邦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韓信故意明修棧道迷惑敵人,暗地裡卻暗度陳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關中地區,定了三秦之地。



“兵者,詭道也”。不同於韓信擅長用奇謀險招,諸葛亮北伐講究穩紮穩打、先是深入不毛之地打敗雍闓軍、七擒七縱孟獲,奠定北伐基礎。然後事無鉅細安排所有事,比如糧草後勤保障、調兵遣將。雖然說穩當,即使是輸了也可以東山再起,但由於不用奇謀,魏國瞭解蜀國北方的所有行動,再加上蜀國兵力比為過長,所以每次北伐都失敗。


中嶽嵩山少林文武學校


從三個方面看,韓信和諸葛亮兩次北伐完全不同。

政治上,項羽殺懷王虐諸侯,不得人心,三秦封了三個秦朝降將,自己人不服氣,三秦百姓也不服氣,劉邦在咸陽時約法三章頗得民心,因此韓信是義兵,而且漢中沃土千里,漢軍糧草充足;諸葛亮北伐時,先有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有漢獻帝禪讓,諸葛亮是叛軍,曹魏治國有方得民心,老百姓不支持挑起戰爭的蜀國,劉備時期的漢中由於400年水土流失已經開始成為黃土地,而且曹操時期遷移了漢中人口,生產大不如前,糧草要從成都運輸,魏國只要守好防禦工事和有利地形就可以了。

經濟上,蜀國長年窮兵黷武,曹操赤壁以後苦心屯田,如果諸葛亮贏了,豈不是沒天理了。韓信北伐的時候,劉邦和蕭何長期以來注意發展盛產,成都富庶的很,劉邦表揚蕭何“不絕糧道”,前提是有糧。總的來說,韓信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諸葛亮就是個孤臣。

軍事上,韓信北伐體現了軍事家的才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突然襲擊還有水淹三秦,非常專業;諸葛亮北伐就差敲鑼打鼓,明明沒有實力卻非要靠實力平推,魏國準備充足根本不給機會,這個角度看,諸葛亮在韓信面前,算是業餘軍事家。

另一方面,項羽和曹操的個人差距也很大,他們所建立的國家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項羽只是實力最強的一支諸侯,曹操是國家北方的統一者。





村中無人對局


韓信北伐一次就成功,諸葛亮為何五次北伐都失敗?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他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若以北伐成敗論英雄,韓信是成功者,諸葛亮是失敗者,但是在後世兵家代表人物,對諸葛亮的軍事卻極度欽佩,典型的唐朝軍神李靖,稱讚管仲、樂毅、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諸葛亮也同樣與韓信並列武廟十哲,可見北伐失敗絲毫不影響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地位。

為何韓信北伐能成功,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呢,難道真的是因為諸葛亮軍事才能不行嗎?真的是陳壽所評價諸葛亮軍事才能那樣,將略非其所長嗎?從歷朝歷代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評價來看,基本上都是清一色讚頌諸葛亮軍事才能,否定諸葛亮軍事才能的人物顯得太微不足道了。既然這麼多為人讚頌諸葛亮軍事才能,為何諸葛亮北伐還會失敗?諸葛亮與韓信北伐,兩人是不能直接用來作對比的,下面來對比一下兩人北伐的各種優劣勢。

天時優勢:韓信跟隨劉邦時,劉邦已經一方諸侯,而且劉邦深得民心,項羽暴政天下,失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相比於項羽有很大的天時優勢,所以韓信出關時,北方天下大亂,四分五離,沒有統一的政權,韓信北伐擁有絕對的天時優勢。反觀諸葛亮,北伐時,魏蜀吳三國各國都順民心,魏國在曹操治理下,曹丕改革後,魏國逐漸強大,政權統一穩定,諸葛亮北伐沒有一點天時優勢。

地利優勢:韓信出關與諸葛亮北伐,雖然都是在他國作戰,不存在什麼地利優勢,但是兩人所處的時代格局不一樣,韓信出關,各個諸侯開始投奔劉邦或者保持中立,韓信的對手實力比較弱,在兵力上韓信也是有一定的優勢。反觀諸葛亮,跑到魏國地面作戰面對的是穩定的魏國,還要面對魏國強大的鐵騎,兵力也懸殊,奪取的城池必須放棄,這是多麼無奈的選擇。

人力優勢:韓信出關無論是在兵力、人才、後勤、對手上面都佔有一定的優勢,而諸葛亮北伐,兵力不如魏國、人才不足、後勤不足、對手強大,雙方懸殊巨大的優劣勢情況下,給諸葛亮北伐成功增加了更大的難度。

政治優勢:韓信北伐,不用考慮後方的問題,後面有蕭何坐鎮,還有明君劉邦掌權,更有還有張良控制整個大局,再有劉邦拖住最強的項羽,韓信完全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反觀諸葛亮,劉禪昏庸無能,軍政大全一把抓,一個人把漢初三傑的活全乾,在北伐打仗時還要考慮後勤補給問題,再加上對手君主也是有能的明君,能選用人才抵抗諸葛亮,而東吳北伐的配合不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給蜀國北伐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據後人統計諸葛亮北伐相比於魏國而言的優勢,只有諸葛亮這個人才優勢,找不出其他任何優勢,這也是諸葛亮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還能立於不敗之地,掌握戰場主動權,在強國的土地上來去自如,與強國百姓在強國土地上耕種,讓強國統帥臉面無存,作為大國而言,這絕對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汐水柔情


天時地利人和,無一有利於蜀漢的。火燒上方谷時諸葛亮就說過:蒼天助曹不助劉!

項羽殺懷王虐諸侯,不得人心,三秦封了三個秦朝降將,自己人不服氣,三秦百姓也不服氣,劉邦在咸陽時約法三章頗得民心,因此韓信是義兵,而且漢中沃土千里,漢軍糧草充足;諸葛亮北伐時,先有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有漢獻帝禪讓,諸葛亮是叛軍,曹魏治國有方得民心,老百姓不支持挑起戰爭的蜀國,劉備時期的漢中由於400年水土流失已經開始成為黃土地,而且曹操時期遷移了漢中人口,生產大不如前,糧草要從成都運輸,魏國只要守好防禦工事和有利地形就可以了。

經濟上,蜀國長年窮兵黷武,曹操赤壁以後苦心屯田,如果諸葛亮贏了,豈不是沒天理了。韓信北伐的時候,劉邦和蕭何長期以來注意發展盛產,成都富庶的很,劉邦表揚蕭何“不絕糧道”,前提是有糧。總的來說,韓信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諸葛亮就是個孤臣。

軍事上,韓信北伐體現了軍事家的才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突然襲擊還有水淹三秦,非常專業;諸葛亮北伐就差敲鑼打鼓,明明沒有實力卻非要靠實力平推,魏國準備充足根本不給機會。

另一方面,項羽和曹操的個人差距也很大,他們所建立的國家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項羽只是實力最強的一支諸侯,曹操是國家北方的統一者。


小賢歷史解說


首先我們來看下諸葛亮北伐時各國的實力。

公元207年曹操平定烏桓,統一北方。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馬超之後,北方基本上沒有威脅了。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的勢力圖。

魏國據有十三州的九州加上荊州的北部,實力最強,並且經過曹操和曹丕兩代幾十年的經營,北方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兵多將廣。而蜀漢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跟魏國國力相差懸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敗曹真,涼州四郡轉投蜀漢。然而諸葛亮用人失敗,馬謖街亭失守,諸葛亮只得撤兵,前後五次北伐都無疾而終。

諸葛亮換成韓信,就算韓信能拿下長安,魏軍主力從魏吳邊境撤回防守,要想再進一步恐怕難上加難。魏國再對東吳採用防守策略,就東吳陸戰水平,對魏國也造不成威脅,再者東吳隨時可能反水抄蜀漢老家,所以諸葛亮換成韓信他也成功不了。

韓信之所以北伐成功,第一北方項羽沒有真正統一,而是各諸侯王林立,韓信滅一個就能收其領土和兵將。第二有劉邦在牽制項羽主力,使得項羽無暇北上支援,被韓信逐個擊破、一一滅掉。




小靖看世界


兩人面臨的局勢不一樣,滅秦之後,項羽並沒有沿襲秦制,而是分封諸侯,這些諸侯王雖然名義上以項羽為天下共主,但並不團結,漢中危急時,魏王都沒有第一時間支援。韓信北伐的主要對象是項羽,而項羽並沒有統一北方,其主要力量仍然在楚地彭城一帶,其它諸侯力量分散,而且其心各異,根本是一盤散沙。各路諸侯心中不滿項羽的領土分封,起義不斷,當時項羽的精力被牽扯在山東平叛之上,給了劉邦積蓄力量的機會,在韓信的建議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完成了北伐的壯舉。

諸葛亮北伐時,魏國已經統一了北方,國力日盛,根據史料記載,魏國的國土面積達291萬平方公里,蜀國的國土面積是107萬平方公里;蜀國的人口在100萬上下,同時期的魏國人口有400多萬,是蜀國的四倍之多。國力的巨大差距是蜀國伐魏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算是韓信去代替諸葛亮北伐,也很難取得成功。

另外地理環境的變遷也是導致二人北伐結果不同的一大原因。楚漢爭霸時川中與接關中有水路相連,韓信利用這條水路運兵運糧。到了漢初的時候,武都地震,這條水路斷絕。所以諸葛亮伐魏只能走陸路運輸,出川不便。

(網圖侵刪)

(網圖侵刪)


別人家的博士


諸葛領兵用將水平確實一般,與韓信不可比。

《隆中對》的南北兩路出擊,雙線作戰,為自古軍事大忌。劉備答“善”,未予評價。

劉備時期,諸葛只擔負後勤內政工作,從未被派遣領兵作戰。可見劉備不看好其軍事能力。劉備託孤時委任李嚴主管軍事,諸葛仍是主管內政。

諸葛領兵,多用親信,趙雲李嚴魏延等劉備選拔的名將,均未重用。李嚴被貶庶民,魏延甚至無罪被殺。

事實證明,諸葛5次北伐,敗多勝少,好戰無功,白搭百姓性命。

然而,通過北伐,諸葛不僅掌控行政權,更掌控了兵權。“事無鉅細,鹹覺於亮”。行政及軍事各主要部門,都是諸葛任命的官員。皇帝劉禪完全被架空。最終權傾朝野,號令西蜀,凌駕劉禪。


柿正紅


一、還定三秦是劉邦親自打的,跟韓信沒有一毛錢關係。

二、劉邦面對的是三分的關中,諸葛亮面對統一北方的曹氏集團。

三、秦地老兵被項籍屠戮殆盡,三秦兵都是新募的,跟劉邦自秦二世以來一直久經戰陣軍隊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