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设立的二战期间抵沪犹太难民名单墙。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摄

新华社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许晓青)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23日在此间成立。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7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其中部分为二战犹太难民后裔。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在欧洲疯狂迫害杀戮犹太人,而中国上海向犹太人敞开了怀抱。1933年至1941年,先后有数万名犹太人赴上海避难或寻求中转。1943年2月,侵华日军在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设立“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即虹口隔离区,约2万名犹太难民与同样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老百姓同甘共苦,结下深厚友谊。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

一名外国游客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参观。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摄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于2007年建馆,选址位于上海虹口的原摩西会堂及周边裙楼,设展览陈列区。12年来,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万人次到访纪念馆。纪念馆还陆续向全球征集到700余件实物及大量口述史料。同时,纪念馆持续赴欧美等地举办“犹太难民与上海”主题展览,也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说,随着纪念馆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里已成为相关领域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前沿平台之一。目前,纪念馆正在扩建,计划将展馆面积增加到4000平方米。从扩大国际交往、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凝聚各方资源的角度考虑,纪念馆正式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当天发布的纪念馆所在地----原摩西会堂的1:100缩小版模型。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摄

据了解,该委员会的委员主要以各国大学教授为主,其中包括相关领域著名学者、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潘光,英国爱丁堡犹太文化中心负责人乔·杰夫·戈德布拉特等。每位委员获颁聘书,首任聘期3年。

戈德布拉特在致辞时说,当今世界仍可从这段历史中汲取“上海经验”,来增进包容、理解,乃至推动和平。“让我们携手迈出这项工作(指国际咨询委员会)的第一步。”

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同日,还举行了上海犹太难民研究与历史记忆共享国际研讨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