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载初心守望——泽州县下村镇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林的乡村振兴实践

一提起张晓林,泽州县下村镇上村村的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好带头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村民兵连长、副主任,到任村委主任,再到支书、主任一肩挑,张晓林在村里工作了34年。

“我是大家选上来的,要对得起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已经65岁的张书记说。

三十四载初心守望——泽州县下村镇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林的乡村振兴实践

上村村位于泽州县下村镇北部,长河源头,丹峰山脚下,是一座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中实现了个人先富的张晓林,再加上多年的村干部工作经历,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主任。

上任伊始,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村民们吃水靠肩挑,致富无门路,外出打工创业又无技术,张晓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想富先修路!”通过充分的村情民意走访调查,征集村里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张晓林发誓要把心中的蓝图变为现实。

三十四载初心守望——泽州县下村镇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林的乡村振兴实践

村集体无收入,他就拿出自己的积蓄垫付工程材料款,发动群众筹资筹劳,扩宽硬化了东西南北四条村内主干道,同步实施了连接镇区的出村路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率先在全镇实现了“户户通”。与此同时,他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内应外联,“318”铸造厂、王坡煤矿等企业纷纷落户上村村,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一穷二白,渐渐有了丰厚的收入。

2000年,张晓林一心为民的辛勤付出再次赢得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他支书、主任一肩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也把“家”彻底安在了村委会。

三十四载初心守望——泽州县下村镇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林的乡村振兴实践

一年一项民生工程,一年一个扎实脚步。在张晓林“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下,村里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了整村改造,接通了自来水,修建了4栋村民住宅楼,改善了全村80户的居住条件。之后,又建成起了村委办公楼,修建了村民文化大院、卫生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接通了清洁煤层气,实现全村集中供暖,完成村庄亮化。在切实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上村也一跃成为全省卫生示范村、市级宽裕型小康村。

为了搞“户厕革命”,今年一开春,张晓林就带领两委班子成员赴山东淄博、河北及河南等地考察学习。取经归来后,张晓林钻研起了三格式化粪池的具体构造。从导管的长度,到具体留置口的开设;从蓄水马桶的容量,到防冻管的安设,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研究,反复验证。用他自己的话说:“咱不能把惠民工程当任务完,草草了事,早早收场,咱得让老百姓真正用得上、用的好、用的长久。”

三十四载初心守望——泽州县下村镇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林的乡村振兴实践

在张晓林的先行先试带动下,短短三个月,全村农户改厕570多座,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村里还购置了两台吸粪车,成立了厕所维修及粪液拉运服务站,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他一年365天天天是在村委办事,回家除了吃饭、睡觉,什么活都不敢让他干。两年前做腰锥盘手术时医生就告诉他不能再这么干了,可村里的大活小活他干的比谁都积极。”张晓林的老伴儿经常埋怨他。

三十四载初心守望——泽州县下村镇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林的乡村振兴实践

可张晓林根本没有休息的意思。他瞄准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出了依托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底蕴,以“明清古韵+现代文明”的文旅康养发展目标。经北京乡科院精心规划设计,全村保存完好的4万多平米明清古建筑已进入高规格修复保护阶段。同时,还将增设民间书画馆、传统手工艺馆、织布馆、铁器馆等八大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展馆,修缮张家祠堂、张氏兵部尚书民宅等十大传统院落;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镇中心卫生院上村分院充分融合,提升服务条件,优化功能设施,建成下村镇首家乡村康养中心,全力打造集民宿客栈、观光采摘、康养服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林文旅康田园综合体。

张晓林还看好了高品质石榴农业项目。“石榴树可生长50年,并且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可观,是种植小麦、玉米的几十倍。”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村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经流转回土地100亩。按照计划,明年春天将先期试种30亩高品质石榴,同时充分利用户厕改造后的无害化沼液做有机肥,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张晓林的规划,石榴树三年便可挂果,林下还可套种花生、药材、豆类等经济作物,4、5月份赏花,8、9月份观赏加采摘,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秦熠 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