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針經,鍼灸治病效果如風吹雲,古人不會騙人

在醫院上班的一個缺點就是“忙”,我自己的體會一忙就容易氣亂,氣浮,氣躁。

針灸本來一門需要心靜神凝的技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倒是有一點費勁。尤其是在忙的時候。

推按需要用力嗎?

我想這針灸難點在於,有時候越努力越找不到感覺。就跟最近教推拿的楊老師說的,要學會去利用“動勁”學會藉助大地的力量。

越努力,越想使勁,就越難找到那種放鬆滲透的勁。

楊老師經常說,把自己當做白痴,腦子裡什麼都不想,這種松的感覺就出來了,只要一鬆就會有力出來。跟太極拳有一點類似,雖然我沒深入學,但老師們講的好像是一種東西。

越使勁,越用力,越不對,自己越類!


黃帝內經靈樞針經,針灸治病效果如風吹雲,古人不會騙人


想要找到感覺就是先把自己放空,自己一空,自然就會來幫助你,自己不發力,但卻可以利用大地的力量。大地哪來的力量呢?我說,這不就是重力嗎。是啊,自己肌肉鬆下來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力了。這個力足夠大,用來推拿搓搓有餘。

針灸怎麼才算有效

說回針灸,有時候忙起來了,我自己也會偷懶。例如這些常規的痛症,臨床最多,偷懶的治療方法就是止痛。

針灸很多時候止痛還是可以的,只不過,很多時候是暫時的。這樣的治療時間一久我自己都厭煩了。哪裡有病扎哪裡,那條經絡有問題扎那條經絡。雖然說可以保證一點的效果,但是離我想要的還太遠。

雖然讀了黃帝內經靈樞經很多遍了,應用一直沒能很好的上手。

靈樞經說,針灸之要,在明虛實,在補瀉。

只要做到這個,可以如同書說的“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針灸的效果,就好像風吹雲,好像擊鼓一樣,立刻見著效果。一開始,我也是奔著這個目的去的,針灸必須做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啊。

但是,這個“奔著”,這個努力追求效果,卻反而讓自己離書中說的狀態越遠了。在一段時間裡也總結過許多經驗穴位,特色針法等。

現在想來這種努力,其實還是太浮躁,越努力離道越遠。為啥修行學道學佛的總強調,放空自己。放下才能得到。

最近再看靈樞經,才深有體會書中書中說的幾個要點。

開篇就說“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說起來容易啊。

針灸的效果在哪呢?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什麼是氣至?我一直在找答案。

什麼是氣至?怎麼才能知道氣至,怎麼做才能達到氣至?

想要有效的第一步是“氣至”

黃帝內經靈樞針經,針灸治病效果如風吹雲,古人不會騙人

當然,經書中的“氣至”絕非後人說的痠麻脹痛,如果有痠麻脹痛就有效果的話那太容易,隨便扎一針都有痠麻脹痛的感覺,但是病痛沒去。

再總結靈樞經的幾個重點篇章後,我找到以下線索。

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當補之也。滿則洩之者,氣口盛而當瀉之也。

把握虛實可以從“氣口”來知道

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針刺的目的是氣至,氣不至繼續針,直到氣至為止。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

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針而出入也。氣至而去之者,言補瀉氣調而去之也。調氣在於終始一者,持心也。

用針需要診脈,想要知道虛實,從氣口看脈尺寸來知道。氣至而不針,關鍵在於言補瀉氣調為止。

黃帝內經靈樞針經,針灸治病效果如風吹雲,古人不會騙人

通過幾個篇章的學習,不難發現,靈樞經對針灸的要求有這樣幾個要點:

1、氣至有效

2、什麼是氣至?診脈,脈的虛實改變來知道氣至。

下面這段寫得更清晰明瞭。

所謂氣至而有效者,瀉則益虛,虛者,脈大如其故而不堅也;堅如其故者,適雖言故,病未去也。補則益實,實者,脈大如其故而益堅也;夫如其故而不堅者,適雖言快,病未去也。故補則實、瀉則虛,痛雖不隨針,病必衰去。

所謂的“氣至”有效,就是通過瀉法,脈由堅大變小就是有效。補法,脈由小變大。當然此處大小隻是虛實一種體現,還有“緩急滑澀”等。

針灸如果脈沒有變化,雖然痛苦症狀減輕病卻還在,相反,如果脈改變了,痛還沒有減少但病卻衰減了。

說的很明白,靈樞經治病重在調人體的虛實,扶正祛邪。重點在治病,而現代人卻把痛這類的症狀當做病。所以針灸治療大多時候在止痛而不是在治病。

當然,現代人喜歡立竿見影的效果。當下就要止痛,痛沒有了這個醫生就是高明的醫生。所以止痛,還是西藥來得快,還是封閉針來的快。

這也是一個很無奈的現實。

黃帝內經靈樞針經,針灸治病效果如風吹雲,古人不會騙人

靈樞針灸效果體驗

作為一個醫生我還是要有自己的立場和追求的,如果痛的明顯,當然止痛也還是不能忽視的,但是治病才是重點。

有了這樣的認識,遇到信賴的病人,我也可以只用兩三針調其虛實就可。當然,這個過程出現一些個明顯的反應。

本來很燥熱的病人和體質,脈數有力,針灸之前,怕熱,紅外燈一點都不能照。下完針,覺得有點冷了,有的說人好像虛了。是啊,虛妄的氣調平了,脈靜了。

有的體寒之人,脈沉緊弦,下針後腳尖先是冰冷冒冷氣,接著開始轉暖。當然,有的人本來是涼的,下針後轉暖的很多。

失眠的會深深的睡一覺,肚子大的狠狠的拉一頓,煩躁變得安靜了,有經氣的走串感,也有靈魂出竅般的漂浮感。種種反應,只因調其虛實後出現的,沒有可以追求這些反應。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反應,有的人,需要診幾次才有反應,有的人,根本調不動。

對針灸懷疑或者對醫生不信任的人反應較差,氣血陰陽俱不足的,效果也差。

純虛之人,靈樞經也有說。不宜針”當以甘藥和之”

也許這些反應,這改變就是靈樞經經說的“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就如同烏雲被剝開,明月出來,大地清朗。

這種感覺很奇妙,很多時候我自己明顯感受到那種虛實的變化,但是莫可名狀。

黃帝內經靈樞針經,針灸治病效果如風吹雲,古人不會騙人

中醫入“神”

帝曰:妙乎哉論也!合人形於陰陽四時,虛實之應,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形?何謂神?願卒聞之。

岐伯曰:請言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錯,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

高明的中醫到最後達到一種“神”的境界,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達到。這種狀態是這樣的呢?

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錯,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就是不是通過耳朵聽到的,也不是通過眼睛看到的,這些都需要努力啊。一點都不會要“努力”,但是卻明明知道就是這樣,知道這樣用針,知道這樣用藥,知道病人的狀態。

大白話說,這是第六感。

放空自己後,神來助。這種“神來之筆”,這種當下,下意識的反應,這種當時的靈感,很準,很有效。但自己知道卻很難表達說出來。

哈哈,有點神遊了。

不過,在還沒有得到神來助之前,先試著放空自己,不需要“努力”,讀經,靜心,去掉浮躁,去掉功利心。

恬淡多一點,人們要的太多,包括我自己,發現越用力,越抓不住。

我是中醫二羊

讀中醫經典,用經典一直在路上,

一個鐵桿中醫腦殘粉。有一味赤色梔子心,胸懷山中藥,願為熊膽使君子,繼四聖岐黃之術。

中醫是一種愛好,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