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一年分六段,初之氣立春開始,每一段四個節氣。
凡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雲馳雨府,溼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始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洩,鼽嚏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幹、腫上。
初之氣,地氣遷、燥將去、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脽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
二之氣,陽氣布,風乃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
三之氣,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寒氣時至。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民病寒熱,嗌幹、黃癉、鼽衄、飲發。
五之氣,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
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寒氣數舉,則霿霧翳。病生皮腠,內含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
閱讀更多 腎內科專家趙進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