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作者/芨芨草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落魄”一词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自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意思是穷困不得意。

现在的90后、95后可能都没有尝到过落魄的滋味,工作没了大不了回去啃老,总不至于达到“落魄”的境地。但年龄稍微大一点的70后和60后,很多人就经历过什么叫落魄。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分先富了起来,但大部分创业者的经历却是跌宕起伏,不堪回首。

人怕的不是落魄,而是落魄时的心态是否端正。因为很多人落魄后好像变了,从以前的生龙活虎,变为不出家的“得道高僧”,并出现了很多错觉。这些错觉导致有些人陷入落魄的泥潭不能自拔,最后沦落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那么,人在落魄时的错觉有哪些呢?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第一个错觉:我虽然穷,但还有尊严。

关于穷人有没有尊严,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回答,差点把刚喝的茶水笑喷了:

古人云“人穷志不穷”。有没有尊严与穷富没关系,而是自己的心理问题。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很穷,但却坚守自己的尊严。现在社会尊严与能力是成正比的。你的能力越强,受人尊敬的力度越大。因此要想改变现状,努力改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是唯一出路。

拜托,这个老哥前边说“尊严与穷富没关系”,但话锋一转,又说“尊严与能力是成正比的”,你到底站在哪边?如果有能力,你还能那么落魄吗?所以,无论怎么狡辩,都摆脱不了“穷人没有尊严”这一主题。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越是社会底层的人,干事业的阻力越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穷。因为穷,父母没有足够的资金给你支持;因为穷,亲朋好友在你借钱时都不敢轻易答应;因为穷,所有人都说你干事业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试问你的尊严在哪里?

就像王小波所说:尊严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想想自己和身边的人,当你落魄时,有人拿你当人看吗?顶多会说:“看看那个穷鬼……”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第二个错觉:我虽然穷,但我很快乐。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富人,在沙滩边悠然享受着阳光,他发现身边躺了个乞丐,问:“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去工作?”

“干吗要工作?”乞丐不以为然地说。

“不工作怎么能赚钱?”

“赚钱有什么用?”

“赚了钱,才有资格像我一样在这美丽的沙滩上,气定神闲地晒太阳啊!”

“哈哈,大老板,可是你瞧我现在不也是和你一样在晒太阳吗!”

故事最后评论道:我们如此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赚钱?赚到最后,所得到的也不过晒晒太阳,我们不要因为工作,忽略了生命当中最简单的快乐!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不客气说,这就典型的穷人思维,自欺欺人而又理直气壮。试想,乞丐的晒太阳和富翁的晒太阳能一样吗?乞丐每天晒太阳,都是在一个沙滩上,而富翁呢?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因为他有钱。这两种所谓的快乐,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看完这个故事,你认同乞丐的话,那你只能是一个穷人,比乞丐强不到哪里去。

穷人的快乐有吗?有,但更多穷人是错把无所事事当成了悠闲,把好吃懒做当成了享受,这种所谓的快乐,更多的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至于是否真的快乐,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更主要的,富人在说晒太阳时用了一个词“气定神闲”,乞丐敢用这个词吗?下顿饭还不知在哪个垃圾桶里,哪里来的真快乐?不过时自欺欺人罢了。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第三个错觉:我虽然穷,但精神世界富有。

我认识一个爱画画的人,平时靠救济金生活,却每日写写画画,不去找工作。别人劝他,年纪轻轻的,找个糊口的营生,然后业余时间学画,不也很好。他竟然不屑地说:“

你们是看我穷吧?我告诉你们,我虽然穷,但精神世界富有。

我无意讽刺这样的人,只是觉得,精神世界不代表就是臆想。如果那样成立,大家都不用做事了,躺下睡一觉,梦里全有了。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尼采曾经说过,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是狮子,把被动变为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

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担负起人生的责任;第三境界是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这么看,这位爱画画的朋友属于第三种境界?其实不然。第三种境界是在第一种的隐忍、努力和第二种的拼搏、奋斗后才能达到的境界。第三境界关键词是“享受”,而不是“受罪”。一个基本温饱都成问题的人,何谈“享受”?如果这样都算享受,倒不如去当乞丐,还可以“晒晒太阳”。

人在落魄时,往往被三个错觉所误导,醒悟并改正,才能走向成功

伏尔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快乐。”这句话值得我们三思。

当然,有暂时的错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自己的错觉当成特立独行的思想,并为自己的行为沾沾自喜。长此以往,爱讲奋斗的那个年轻人,就会沦落为一个极度自私、活一天算一天的皮囊。套用王小波的话来理解,这已经不是一个原则意义上的人了,而是一件“东西”了。人而为人却没人拿你当人看,想来是何等悲哀的一件事情。

当然,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能在落魄的泥沼中爬起来,虽然艰难,但也会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彼岸。因为这样才能咸鱼翻身,在地球上站出一个人形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