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袁世凱逼死,清朝在她手中滅亡,卻被孫中山贊為“女中堯舜”

文丨木木

在清王朝最後的十年裡,有兩位重要的女人,一位是眾所周知的慈禧,

另一位就是光緒帝的隆裕皇后——葉赫那拉·靜芬。

慈禧死後,載灃失勢,溥儀年紀又小,靜芬從皇后晉升為太后,大清朝的話語權皆在她的手中。

但這位掌握話語權的女人並沒有為清王朝帶來生機,反而親手為大清朝畫上了句號。

被袁世凱逼死,清朝在她手中滅亡,卻被孫中山贊為“女中堯舜”

故宮

備受冷落的皇后

身為慈禧的侄女,光緒的皇后,靜芬應該是個幸運的女人,但這位看似幸運的女人,其實一生都充滿了不幸。

葉赫那拉·靜芬是滿洲鑲黃旗人,慈禧弟弟的女兒,也是光緒的表姐,19歲那年,光緒帝選秀,靜芬自然而然的被內定成為了皇后。

慈禧很滿意這門親事,但光緒帝並不喜歡這位表姐,誰能想到小時一起玩耍的姐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妻子。

史書中關於她的描述只有寥寥數語,曾見過隆裕皇后本人的美國傳教士赫德蘭描述她,“長得一點兒都不好看,但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

從流傳下的老照片來看,隆裕皇后瘦骨嶙峋,臉很長,還有些駝背。

被袁世凱逼死,清朝在她手中滅亡,卻被孫中山贊為“女中堯舜”

隆裕皇后

光緒帝不喜歡她不光是因為隆裕皇后相貌醜陋,更主要的原因是政治。

當時的光緒皇帝青春熱血,也想像祖先一樣,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慈禧獨攬大權,雖宣佈皇帝大婚後會歸政,但視權利為性命的慈禧怎可能輕易放權。

於是隆裕便成了慈禧監視、控制皇帝的忠實耳目,光緒帝與隆裕皇后的這場婚姻也因此帶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

婚後,光緒帝與珍妃兩情相悅,而隆裕雖是六宮之主,有母儀天下的榮光,卻備受皇帝冷落,表現上他們相敬如賓,實際上卻如同陌生人。

慈禧見光緒如此寵愛珍妃,卻讓隆裕皇后備受冷落,甚為不悅,她屢次三番提醒皇帝要照顧皇后的情緒,但效果甚微。

1892年的夏天,光緒皇帝與隆裕皇后因一點小事爭吵,隆裕皇后憋著一肚子怨氣向慈禧哭訴,惹得慈禧非常生氣,對身邊的人說到:

“他這個皇帝是我立的,隆裕是我的親侄女,辱罵她就是對我不敬,實乃忘恩負義” 《悔逸齋筆乘》

此後一連幾天,光緒向慈禧請安,慈禧太后都面沉似水,一言不發。

隆裕的這段婚姻毫無幸福可言,但冰冷的皇帝對待珍妃卻是另一幅面孔,在幽暗深沉的皇宮中,只有珍妃能讓皇帝歡笑,這讓慈禧很不滿。

被袁世凱逼死,清朝在她手中滅亡,卻被孫中山贊為“女中堯舜”

珍妃

一次慈禧杖責珍妃,作為主持後宮事物的隆裕皇后竟被嚇暈了過去,慈禧對這位侄女的表現非常失望。

隆裕皇后要面對厭惡自己的皇帝,又要處處小心地討好慈禧,還要對付其他妃子,深宮中的日子如履薄冰。

悲劇人生中出彩的一章

1908年11月,光緒、慈禧相繼去世,宣統皇帝溥儀即位,隆裕皇后成為了“隆裕皇太后”,與醇親王載灃一同輔佐小皇帝。

但是,此時國家滿目瘡痍,不是隆裕和載灃能夠左右的,他們能做的只有左右逢源,苦苦支撐。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的職位,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退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各位大臣商議對策,最後確定下來是卻是清帝退位的方針。

被袁世凱逼死,清朝在她手中滅亡,卻被孫中山贊為“女中堯舜”

末代皇帝溥儀

御前會議上,隆裕太后抱著溥儀痛哭:“我恨不隨先帝早死,免遭這般慘劇”,無奈之下,隆裕太后重新啟用袁世凱,希望他能夠維持清王朝早已衰敗的局面,而這正中袁世凱下懷,在大清朝滅亡的道路上,袁世凱又加了一把火。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將準備好的《清帝退位詔書》送到了養心殿,隆裕太后閱後淚如雨下。在袁世凱威逼利誘下,隆裕太后接受了《優待清室條件》,頒佈了《退位詔書》,從秦始皇嬴政到愛宣統帝溥儀,千古帝制就此收場。

退位詔書頒佈不久後,隆裕太后便去世了,享年46歲。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聽聞後,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3日,文武官員穿孝27日,袁世凱本人臂帶黑紗舉哀致祭,隆裕皇后的靈堂上方掛著寫有“女中堯舜”的橫幅,這是孫中山先生對她的評價。

被袁世凱逼死,清朝在她手中滅亡,卻被孫中山贊為“女中堯舜”

隆裕太后的靈堂

孫中山先生說:

“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讓出政權,以免生民糜爛,實為女中堯舜,民國當然有優待條件之酬報,永遠履行,與民國相終始”

毫無疑問,隆裕的一生極為悲慘,作為帝國的女主人,卻親手把整個大清帝國葬送,但在歷史滾滾的車輪下,隆裕也只是一個正常的失敗者。

從封建帝制到共和國,這是歷史上非常少見的驚人革命,這場革命沒流一滴血,正是因為隆裕太后做出的正確決定:和平地放棄,這也是她悲劇人生中,最出彩的一章。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