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五行與五色指導我們健康衣、食、行!養生必知

中醫養生:五行與五色指導我們健康衣、食、行!養生必知


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今天筱青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五行五色與我們生活的聯繫。在中醫養生理論中,每個臟腑都有對應的顏色,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對應著肝、心、脾、肺、腎,每種面色都代表著不同健康信號。

中醫診斷依靠四個字,望聞問切,先望後聞再問然後切,為什麼望能排在第一位呢?因為人體裡面的任何病症,都會在人體的五官和身體上呈現出來,健康人的面色一般白裡透著淡淡的粉色,非常好看,而患病者往往會面色晦暗,所以很多中醫通過望,就能知道病人患的是什麼樣的病,他的身體裡面還潛伏著什麼樣的病。

中醫養生:五行與五色指導我們健康衣、食、行!養生必知

為什麼人身體裡的病症會在臉色表現出來呢?因為人身體裡的病都是因為陰陽五行出現不平衡所引起,當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機制不能儘快地把他重新恢復平衡時,就會造成陰陽五行的嚴重失衡,令到陰陽五行的運轉機制產生混亂和失靈。

五色中,不論何色,凡光明潤澤者為“善色”,說明病變尚輕,臟腑氣血陰陽未衰,胃氣尚榮於面,其病易治,預後較好。凡枯槁晦暗者為“惡色”,說明病情深重,臟腑氣血陰陽已衰,胃氣已竭,治療較難,預後不佳。赤色通常是體內有熱的象徵。白色面部缺乏血色,為營血不榮於面所致,青色是寒凝氣滯,脈絡瘀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黃色。面色淡黃,枯槁無華,稱為“萎黃”是寒溼鬱阻之故,黑色為瘀血日久所致。

除了面色之外,望舌查疾也是中醫望聞問切中的基本功。正常舌象特徵可概括為六個字“淡紅舌薄白苔”。

中醫養生:五行與五色指導我們健康衣、食、行!養生必知

具體地說,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比如舌苔發黃是溼熱的表現,主症在肝和脾,舌苔過白常見於肥胖患者、體內有水溼停留或痰飲的人。舌苔發黑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淺不同。出現此苔,一定是病期較長,病性比較複雜嚴重。

中醫崇尚的是自然,萬物存在皆有其理由,同樣人的五臟六腑也和自然萬物中的基本能形成一一對應的關係。只有理解了這些基礎關係,才能在眾多信息中去偽存真,去其糟粕並取其精華,食物的顏色與五臟相互對應,搭配合理,是飲食養生的基礎。從中醫角度講,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

肝色是青色,表現為綠,青綠色可調節體內平衡,消除緊張情緒,起鎮靜作用,有助於減輕頭痛、發熱、暈厥失眠;酸食能開胃,增強肝功能。所以青色食品多補肝。尤其在春天應適當多吃青筍、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心色是赤色,紅色和苦味入心,進入人體後可以入心入血,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的健康,增強心臟之氣。應適當多吃山楂(紅果)、紅蘋果、紅桃子、心裡美蘿蔔、紅辣椒等紅色食品,尤其是在夏天,養心更為重要。

中醫養生:五行與五色指導我們健康衣、食、行!養生必知

腎色是黑色,黑色入腎;腎主藏精,和人的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息息相關。所以黑色的食品有益腎抗衰老作用。尤其在冬天,更應該養腎。黑色五穀包括黑米、黑豆、黑芝麻等。

肺色是白色,白色和辛味入肺。中醫認為,辛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辛味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秋季天氣轉涼,氣候乾燥、肺是最容易被傷害的。因此,秋天應適當多吃白果、白梨、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脾色是黃色,四時皆養,黃色五穀雜糧包括小米、玉米、黃豆等。黃色養脾,能增強脾臟之氣,具有刺激神經和消化系統。

當然如果想要有更加理性的藥膳效果還需要根據具體的不同症狀搭配不同的配伍,情志不暢者可以加入玫瑰花,膚色晦暗時可加入山楂,如果整日嗜睡可加入茯苓等。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健康養生知識,歡迎關注筱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