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的贵中医力量——教授下乡当“药”师 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脱贫攻坚一线的贵中医力量——教授下乡当“药”师 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驻村队员们在将群众农特产品装车运往校农直销合作社销售

“双江村是我的扶贫点,我愿意利用我的所长,和乡亲们一起努力实现小康梦。”2016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刘森林来到册亨县双江镇双江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他表示很高兴自己在临近退休之际还能有机会发挥专长,响应党的号召,为农村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双江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村,村民靠天吃饭,世代以种植单一粮食作物为主。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34户1501人,其中贫困户有91户364人,大多数外出务工或打零散工,一年下来勉强维持生活。

为方便联系群众,刘森林制作了100多张便民联系卡,走到哪儿发到哪儿,走村串户的次数多了,连农户家又咬又叫的狗都成了“摇尾巴”。

另一位林木村民口中的“博士书记”——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张文龙,也扎扎实实地在村里住了一年,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与得来不易的成果打动了当初对他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们,现在大家都笑着说:“我们有信心在博士书记的带领下脱贫致富。”

两位老师利用自己参加贵州省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的机会,经过与专家组多次讨论,最终把册亨道地药材黄精和天门冬等纳入了林药经济普查中,由此推动了双江镇双江村、林木村的中药规模种植。

在两位老师的深入调研、认真组织下,目前在双江镇双江村、林木村等村种植的中药材有艾纳香1500亩、林下黄精150亩、山豆根100亩、金果榄30亩、天门冬30亩。还将规划种植淡竹叶10亩、甜茶5亩。另外,铁皮石斛项目已在双江镇进行低热河谷地带研究,蟾蜍养殖学校研究中心已宣告成立,莪术种植正在进行推广,加上2900亩精品芒果种植,已带动贫困户51户,229人,人均年增收1800元。

看着漫山遍野长势喜人的中药材,村民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都说,书记们是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册亨的大地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阮甜

通讯员 李扬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