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白房價下跌的理由才能明白房價上漲的理由

昨天(10月24日),我發表了《唐山

房子到了賣出的時機了嗎?》的文章,指出了什麼樣的房子可以賣出,什麼樣的房子可以繼續持有。

文中寫到:

瘋狂從來不是佈局的機會,瘋狂就是給你賣出獲利的機會。投資就是尋找下一個瘋狂點然後賣出,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熬到瘋狂的時候,自己就恐懼死了。

上面這段話,更成為網友牢記的投資座右銘。

看明白房價下跌的理由才能明白房價上漲的理由

網友留言

文章中,我還寫到:

在市場瘋狂時賣出,在市場冷靜時收穫租金收益,這就是中國樓市最好的週期性投資機會。

這兩段描述,其實就是投資樓市的邏輯。

五天前我的文章《房產就是城市的股票,租金就是城市的分紅!》告訴了大家,股票的價格就是未來公司盈利的總和,房子的價格就是房子未來租金的總和。對應中國的房產,最長七十年的租金總和就是房價。

可能有些人會說,租金只能體現目前的周邊狀況,無法體現未來的周邊預期成長性,而房價看到就是周邊的預期成長性。

看明白房價下跌的理由才能明白房價上漲的理由

這個觀點有一點的道理,但是隻能說是一點點道理,或者說只能說很短的短租的租金無法體現未來房價的成長性,但是長租的價格恰恰就是成長性的最好的體現。比如一年以上,或者三年五年更長的租約,這些長租體現的就是未來租金上漲的趨勢。

租金就是外來人口真實流入的貨幣體現!租金就是真正需求也就是剛需的前置化體現。

租金走高,說明外來流入越來越多,租金走低,就說明外來人口在流出。尤其願意長租的人越多,就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在真實流入並且願意更長時間留住,這就是說明剛需在真實流入。

而房價雖然也是對預期的一種表現,但是房價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化的產物,並不是真正剛需的真實反應。

剛需是真實的,預期是虛擬的,剛需的價格就是租金,預期的價格就是房價。剛需按照預期的軌跡運行,預期就獲勝了,剛需沒有按照需求運行,預期就失敗了。租金就是剛需跟預期之間是否吻合的溫度計。

比如,環京樓市從四年前的五六千元漲到兩年前的兩萬多,現在又跌回到一萬,就是上面原理的真實反應。

環京從五六千漲到兩萬多,就是預期的情緒化結果,可惜該租不出去還是租不出去,對應的就是租不出去也就是沒有真實人口流入,於是又跌到一萬左右,而一萬能夠成交的也是有租金支撐的,也就是從租不出去勉強能夠租到一千左右的租金。那些根本租不出去的於是從兩萬直接跌到七千,比如永清。

房價下降就是預期破滅,也就是原來支撐房價預期的因素消失了。比如原來支撐永清房價的服裝產業外遷沒有兌現,亦莊產業園泡湯,新機場開通後大家發現原來在機場航道下方噪音這麼大。

看明白房價下跌的理由才能明白房價上漲的理由

那些會破滅的預期就是泡沫!這個泡沫被中央政治局反覆警示,抑制房地產泡沫和房住不炒成為了中國房地產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去年5月10號,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北京房市:價跌租漲背後》,首次用租售比衡量了北京樓市,給出了北京樓市乃至全國樓市的未來發展方向。

人民日報寫到:

所謂租售比,簡言之即是房屋租金與售價的比例,具體指的是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2010年,國土資源部公佈的《中國城市地價狀況2009》中,首次提到了與租售比相似的“租價比”概念。計算方式是,一套房子的租價比=出租價格(一年)/房價(不含裝修與稅費)。和美日等一些國家的大都市相比,我國一線城市的租售比明顯處於較低水平。

人民日報繼續說:

數據顯示,北京整體租售比曾達到1:806,這意味著,一套房子需出租滿67年才能賺回買房的總價。長期以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租售比持續偏低。像北京這種大都市,租售比在1:200~1:300是比較正常的。但實際上,已經低於1:600,這是不太正常的現象。

人民日報還說: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落戶、入學資格等隱形福利附著在住房上,導致房價不正常上升。不過,隨著,購租同權政策的落實,這一因素將不復存在。

人民日報寫到:

如果將房地產市場類比股市,將租金收入類比於股市的分紅,將房地產的銷售價格類比為股票價格,不難發現,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都存在著投機現象。

人民日報指出:

未來整個房地產市場將會呈現迴歸理性的趨勢,房地產炒房現象會降低,逐步迴歸居住屬性,租金在房地產收益中的地位將提升,這是房地產市場的大趨勢。

已經很清楚了,未來房產投資的目標就是沒有泡沫的房產,也就是房價跟租金成正比的房產,這些房產隨著租金的不斷走高就會推著房價也不斷走高。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美房投資俱樂部”查看更多更詳細的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