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公司關停潮升級,11月底前或有大規模清退,企業該何去何從?


離岸公司關停潮升級,11月底前或有大規模清退,企業該何去何從?

離岸賬戶因其調撥資金自由、無外匯管制等優勢成為外貿人收款地最佳選擇。但現如今,離岸賬戶開立的門檻卻越來越高,埋怨離岸賬戶被凍結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近期,不少投資者表示接到銀行通知,離岸賬戶將被關閉,更有傳聞說“11月底之前,離岸賬戶關停潮將會來襲,絕大部分離岸公司賬戶將被清退”。

其實今年以來,隨著審查的嚴格,已經有不少企業遭遇了離岸賬戶的核查。更有甚者,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就直接被關停了賬戶,直到買家匯錢被退回時,外貿企業才發現,賬戶竟然已被封!

離岸公司關停潮升級,11月底前或有大規模清退,企業該何去何從?

讓外貿人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正常貿易的離岸賬戶也會被封?有些企業甚至按照香港的要求做了年審。

歸根結底,各國對離岸賬戶的監管愈加嚴苛是離岸賬戶減少的重要原因。而監管嚴苛也得力於CRS政策的落地。

CRS是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的英文縮寫,中文翻譯為“統一報告標準”,它是一個對稅收居民金融賬戶信息進行交換的指導準則,目的就是加強全球稅收合作,提高稅收透明度,打擊利用跨境金融賬戶逃避稅。


根據OECD(經合組織)的統計,在過去的十年間,全球離岸賬戶數目平均下跌了34%,資產規模達5551億美元。其中,超過2/3賬戶數目的減少主要歸功於OECD推行的CRS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的實施。

CRS在2017年9月開始第一次交換和2018年9月第二批配對國家之間的涉稅信息交換,共有90多個稅務管轄區之間互換了金融賬戶涉稅信息,其中根據OECD的統計,這90多個稅務管轄區的國家和地區共獲取了4700萬個離岸金融賬戶的信息,涉及資產價值達49000億歐元的賬戶。

離岸公司關停潮升級,11月底前或有大規模清退,企業該何去何從?

根據2019年5月OECD世界經合組織官網公佈的最新消息,目前加入CRS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已有93個與中國CRS“配對”成功,幾乎涵括中國高淨值人群心中所有“稅務天堂”,如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百慕大、巴拿馬、瑞士以及香港、新加坡。

與中國“配對”之後,會互換稅務信息。

在CRS機制下,通過一層層的識別,你設在“配對”國的金融賬戶,包括個人境外銀行賬戶、離岸公司賬戶、離岸信託賬戶,餘額和收入信息幾乎全部傳回中國。兩地稅務機關能夠交換並且獲取相關信息,金融賬戶信息逐漸走向透明化。

隨著2018年-2019年全球範圍內加強反洗錢查處和打擊逃避稅行為,銀行對於離岸賬戶的每筆交易的審核會更加嚴格。

離岸公司關停潮升級,11月底前或有大規模清退,企業該何去何從?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一些有離岸賬戶的外貿人收到海外匯款(特別是從敏感國匯出),需要提交一大堆材料證明交易真實。而銀行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審核每一筆這樣的匯款,使得效率降低,出口商遲遲拿不到貨款。

首先,銀行審查力度的提升勢必會使其運營成本上漲,這時,銀行需要更多能為其盈利的大型外貿企業來承擔上漲的運營成本,而非中小微企業。

有些銀行為了規避風險,也不願意付出這樣的審核成本,於是乾脆關停了一大批中小客戶的離岸賬戶。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以匯豐領頭的眾多香港銀行,為了吸儲取消了很多雜費,比如年費等收費項目,但另一方面仍然在高度監管。

另外,隨著信息壁壘逐漸被打破,中小型外貿企業數量急劇上升。而作為外貿企業的跨境收款地最佳拍檔—離岸賬戶,其需求量必將持續增長。但境外銀行(包括香港)在一個政策緊縮的大環境下,結合本身利益與風險的綜合考量,又不得不對開戶客戶進行進一步篩選。

離岸公司關停潮升級,11月底前或有大規模清退,企業該何去何從?

從2017年開始,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等內地銀行已經開始清查離岸賬戶。

而去年,恆生銀行清理關停的離岸賬戶甚至超過了1萬個,從這幾年香港銀行清理賬戶的規律來看,通常持續時間約為4個月左右,從8月底開始到12月底結束。

離岸公司關停潮升級,11月底前或有大規模清退,企業該何去何從?

全球反避稅加強後,國家對離岸賬戶的監管越來越嚴是肯定的,更嚴重的是,離岸賬戶關停潮不是銀行“一時興起”,而是大勢所趨。

但離岸賬戶的設立有其商業上的需求,對於國際化的投資、貿易等交易,離岸賬戶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已擁有或未擁有香港銀行賬戶的朋友們真的建議多開幾個賬戶備用,

在將來3-5個月內這些銀行的審查都會非常嚴厲,即使賬戶未被關閉,也會有非常多的使用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