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是怎麼的一個國家/?

maggie潘


十九世紀初,"普魯士王國"是″德意志聯邦"的一個邦國。那時的德意志聯邦由三十四個封建君主國和四個自由市組成,組織鬆散,各邦國各自為政,其中勢力最強的為"普魯士和奧地利。隨後,在普魯士王國當政的容克貴族的政治代表,號稱"鐵血將軍"俾斯麥的統治下,普魯士打敗並驅逐了奧地利,解散了德意志聯邦,組成以普魯士為盟主的"北德意志聯邦"。普法戰爭後,合併南部四邦,於l871年1月,建立了以普魯士為中心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古代普魯士人居住在今波羅的海但斯克灣以東和以南一帶(今波蘭等國沿海地區)。約1230年左右,為條頓騎士團征服佔領,並在沿海建立了八十多座市鎮,大量日耳曼人先後移居此地。十五世紀中期,波蘭王國打敗並並佔領普魯士,把普魯士分為東西兩部分,西普魯士屬波蘭,東普魯士仍屬條頓騎士團。但東普魯士成為了波蘭的附庸,並作為波蘭國王的領取的采邑,史稱"普魯士公國"。1618年霍享索倫家族勃蘭登堡選侯獲得波蘭國王授於的公爵職位,取得了對普魯士公國的統治權。後波蘭和瑞典發生戰爭,勃蘭登堡協助瑞典在華沙打敗波蘭軍隊,從1656年開始不再向波蘭行封建附庸禮。到勃蘭登堡三世,選侯腓特烈窮奢極欲,竟然把勃蘭登堡軍隊出租給德意志皇帝,以獲得一千三百萬塔萊爾並換得皇帝對他為"普魯士國王"的承認。腓特烈於17O1年1月舉行加冕禮,史稱"腓特烈一世。從此,勃蘭登堡國家正式取名為"普魯士王國",成為德意志聯邦的三十四個邦國之一。


老王學史


普魯士,一個被盟軍完全抹去的國家!

很多人都以為,普魯士就是德國的前身。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嚴格來說,現代德國和普魯士其實已經沒有多少聯繫了,或者說普魯士的基因已經完全從德意志民族的血液中清除掉了。

提及普魯士這個國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軍國主義國家,普魯士素以軍隊強悍著稱。因此,人們對於普魯士的描述,最經典的一句就是:“對其他國家來說,是國家擁有一個軍隊;對普魯士而言,則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自18世紀中葉,普魯士皇帝腓特烈二世即位開始,在他的鐵腕統治下,普魯士便開始完全變為軍國主義國家,軍隊人數從原來的7萬激增至20萬,佔到全國人口的9.4%,軍費開支更是佔到每年政府預算的80%。那時的普魯士面積在歐洲僅居第十位,人口居第十三位,但其軍隊規模卻位居全歐第四,是歐洲大陸最為強悍的軍事力量之一。因此,當時普魯士也被歐洲人稱為“和平時期的軍營”。

普魯士這種軍國主義的傳統,也隨著它的崛起和對德意志的統一,而不斷的深化。最終,讓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給全世界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今天的德國已無普魯士的影子。

由於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是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發起國的重要原因。因此,早在二戰尚未結束時,“普魯士”這個字眼就成為了盟軍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1943年,美英蘇三巨頭首次聚首德黑蘭,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大聲咒罵:“普魯士是萬惡之源!”;同時,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表示:“必須要讓普魯士儘可能地縮小和削弱。”

也是正是在這場會議上,美蘇英三巨頭達成共識:戰後,可以允許德國存在,但作為現代德國發源地的普魯士,必須從地圖上抹去。

於是,在戰後,東普魯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及其周邊地區,被劃給了蘇聯,也就是今天俄羅斯在歐洲的飛地——加里寧格勒;而剩餘的東普魯士土地,則全部劃給了波蘭。西普魯士地區,則和其他德國領土一起,被分為四塊,分別由美、蘇、英、法佔領。

在被四個盟軍分頭佔領的德國土地上,所有能讓德國人聯想起普魯士的東西都被全部抹去,地名被更改、人民被驅逐、宮殿被拆毀......更有甚者,在被劃給蘇聯的東普魯士地區,歷史那些著名的普魯士容克貴族的陵墓,都被拆毀和填平。如今的加里寧格勒,這個過去普魯士的發源地,如今竟然沒有絲毫普魯士的影子。

而今天的德國,雖然仍舊憑藉自己嚴謹專注的民族優點,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為發動的資本主義國家,成為經濟總量僅次於美中日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然而,德國人卻不再具有普魯士的思想和基因了。而這也是德國在戰後對戰爭罪行的反思,完全不同於日本的根本原因!



這些歷史要讀


普魯士就是今天的德國,普魯士推行軍國主義,在歐洲特別能打。歷史上,普魯士就是個多災多難的強國。

1226年,波蘭波蘭王國國王之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條頓騎士團成員)在領地遭到普魯士土著的攻擊後,帶領條頓騎士團進行了東征,此次東征在康拉德死後沒有停止,而是持續了近200年,後來德意志民族等民族移民到這裡, 條頓騎士團皈依基督,普魯士地區名義上屬於教皇,但教皇根本管不著。

16世紀初期,歐洲大陸爆發著名的“三十年戰爭”,而主要戰場就是普魯士,英國藉著這場戰成徹底擺脫歐洲大陸的束縛,開始騰飛。而普魯士就太慘了,國家被打殘,領土分裂成全國被分裂成了360個獨立的邦國和1500個半獨立領地。這些國家平均面積只有20平方米,但國內專制制度卻很完備,國家機構很健全,也有軍隊,有的軍隊只有12個人。

普魯士的實際統治者是霍亨索倫家族,這個家族了不得,到了1649年的時候,當時的選帝侯腓特烈威廉時期開始向瑞典學習,開始推行軍國主義,對外奉行領土擴張政策,對內剝削農奴,並且給予了容克貴族很多階級特權,使得他們非常擁護軍國主義,普魯士從此走上覆興之路。

在經濟方面,普魯士採取重商主義。普魯士有著“歐洲十字路口”之稱,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而歷代統治者也十分注重工商業,在國內大修運河,新建道路,統一貨幣, 實行關稅保護政策來發展國內經濟,並積極拓展國外市場。

在政治方面,依舊是容克大地主的封建統治模式,剝削農民,推行先軍政治,重視軍隊建設。由於普魯士四面受敵,歷代統治者的憂患意識比較強烈,所以很少有墮落之人。在推行國內政策方面也能順應歷史潮流,及時推進各項改革。

在軍事方面,普魯士非常注重軍事軍隊的建設,740年腓特烈二世即位,在他20多年的鐵腕統治下,普軍人數由原先的7萬人激增至20萬,佔全國人口9.4%,軍費開支每年要花去政府全部預算的4/5。當時的普魯士面積在歐洲僅居第十位,人口居第十三位,但它的軍隊卻排到了全歐第四的位置。而且這一數字在腓特烈二世的後繼者威廉二世那裡又增加到了23.5萬人。曾有人這樣描述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對其他國家來說,是國家擁有一個軍隊;對普魯士而言,則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在宗教方面,普魯士一開始依附羅馬教皇,後來又皈依新教,大量吸收了其他國家被迫害的新教徒,促進了國家的進步。

在德意志統一前,普魯士和奧地利被認為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最強大的兩個邦國,是歐洲列強之一。1815年生的俾斯麥在擔任普魯士王國首相期間,推行“鐵血政策”,先後發動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並取得勝利,1870在在取得普法戰爭勝利後,確立起歐洲霸權後,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而主體正是普魯士。

所以說,普魯士是個非常能打的國家!

圖片源自自網絡。


龍行軍武


大家好,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普魯士是擁有國家的軍隊,而不是擁有軍隊的國家。

哲學上講,“其他國家是一個國家擁有一支軍隊,普魯士是一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1.普魯士最早是源自波蘭王國的條頓騎士團領地。條頓騎士團是一個宗教騎士團,僱傭軍性質,波蘭國王給了他們一塊領地作為封地,他們為波蘭國王作戰。

2.這塊領地一開始叫做條頓騎士團國(德語:Deutschordensland),是條頓騎士團在征服普魯士地區和古普魯士人後,於1224年建立,作為波蘭王國的一部分。騎士團國的首都是哥尼斯堡——就是現在俄聯邦的加里寧格勒州。

1525年,宗教改革中,來自霍亨索倫家族的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宣佈條頓騎士團國世俗化,改信基督教路德宗,普魯士公國建立。

3.普魯士公國(德語:Herzogtum Preußen、波蘭語:Prusy Książęce),位於東普魯士地區,國祚為1525年至1701年,其中從1618年開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勃蘭登堡選帝侯合併為勃蘭登堡選帝侯國兼普魯士公國,從波蘭王國獨立。

普魯士公國是歷史上第一個新教國家,人口中德語使用者為主,亦有為數不少的波蘭語和立陶宛語人口。

4.在1701年時,勃蘭登堡選帝侯國兼普魯士公國公爵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勃蘭登堡-普魯士大選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之子),支持領導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普魯士國王稱號。

1月18日,勃蘭登堡-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直到1871年,俾斯麥建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王國的歷史算是就從終結。

德意志統一前,普魯士和奧地利同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強大的兩個邦國,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小德意志。

5.弗里德里希大帝

普魯士王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國王就是弗里德里希大帝,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他的粉絲。他有一句名言:皇帝是一個國家的第一僕人,醫生勤儉好學,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稱他為啟蒙主義思想家心目中理想的“開明專制君主”的典型。

弗里德里希於1740年登基,稱為弗里德里希二世,1786年去世,他在位46年,執政時發展軍國主義, 連年征戰,對外擴張,多次聯合奧地利、沙俄瓜分波蘭,使普魯士成為歐洲軍事強國,國土面積由11萬8900平方公里增加到35萬5600平方公里,人口由224萬增加到868萬,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邦聯境內第二大的邦國,僅次於奧地利,但是軍事實力第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