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在北京後海的宋慶齡故居里,有兩株明開夜合花。相傳這是三百多年前,清朝的一位貴公子親手種的。

這位公子就是納蘭容若。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他出身豪門,父親是權傾朝野的大學士明珠,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努爾哈赤之子,多爾袞同父同母兄長)的女兒。

他一生淡於名利,善讀書,他的詞更一個“真”字取勝,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鄭振鐸在《文學大綱》中說:

“性德以才情勝,其詞纏綿清婉,為當代冠。”

然則,他一生也因一個“情”字而不壽。

他在世的短短三十年間,寫下了348首詩。

其中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被人稱為納蘭性德最深情、最悽楚的一首——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一片傷心作塵土

這首詩是寫給她的亡妻盧氏的。

盧雨蟬,亦是兩廣總督、封疆大吏盧興祖的女兒。自小受的是“傳唯禮義”,“訓有詩書”的文化薰陶,加上滿漢文化的交融影響,使得盧氏“貞氣天情,恭容禮典”,自是一派大家閨秀的風範。

十八歲那年,這位“生而婉孌,性本端莊”的美佳人,嫁到明珠府,做了同樣“貌姣好”的容若的妻子。

她更被是容若形容為“林下風致”

“林下風致”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出自《世說新語》“賢媛”篇。

“林”指“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中評價人物時,常以其為標準。 風致,姣好的容貌與高雅的舉止。林下風致,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後來大多用來形容女子的飄逸出塵。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容若和妻子盧氏雖然是皇帝賜婚,傳說中的“包辦婚姻”,但是他們因為志趣相投,感情甚篤。

據說,有一次午休,容若在書房讀書,外面飄起了大雨。

身旁無人,無知所及,皆不見盧氏。於是,容若起身去尋找妻子。

立在廊簷下,容若看到盧氏打著兩把油紙傘立在雨中。一把傘遮蔽身體,避免雨水浸身;一把傘打在荷花池裡一朵盛開的荷花上面。

這池荷花是容若親身種下的,也是他最喜愛的。

納蘭疑問:“你怎麼還不回來?在雨中作甚。”

盧氏回答他:“雨太大了,荷花一年只開這一次,我怕把荷花打壞了。”

與其說是在護花,不如說盧氏是在深深地愛著容若。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盧氏不僅深愛著容若,盧氏的才情亦可以匹配容若的才華。

有次,容若在讀書,盧氏跟他開玩笑:“大才子,我問你這世上最孤獨寂寞傷心無奈,哪個字?”

納蘭想了一會兒說,沒有這個字。他憑藉自己的才情認為,一個字是概括不出如此複雜的情感的。

然後盧氏就告訴他了,就在你的名字當中,這個字,就是若!

若,是什麼呢?若是如果。如果那時沒有放開手,如果當時再堅持一下……

所以凡事,說到若,該是多麼的傷心和無奈啊。

雖然是玩笑,卻足見盧氏的才情馥比仙。

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小事兒,讓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然而,這對神仙眷侶在結婚3年之後,盧氏因難產而死。這首《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就是紀念亡妻之作。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秋天怎一個“涼”字了得

“誰念西風獨自涼?”一個“涼”字,奠定了整首詩的一個基調:悲慼。

西風漸緊,寒意侵人,若在往日,盧氏便會催促容若添衣加物,以免著涼。然此時,盧氏仙魂已逝,陰陽兩隔,她再也不會敦促容若,對他噓寒問暖了。

這句反問的答案盡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與失望的矛盾情緒。僅此起首一句,便已傷人心髓,後人讀來不禁與之同悲。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而“涼”字描寫的絕不只是天氣,更是容若的心境。

明知已是“獨自涼”,無人念及,卻偏要生出“誰念”的詰問。

欲說還休,卻只道天涼好個秋。

慼慼然也。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沉思往事立殘陽

容若的儀容風姿在清朝是相當優雅出眾。

曹雪芹的祖父,容若的同僚、好友曹寅後來在他的詩中也道:“ 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嬌好 ”。

此外,容若自幼習騎射,少年時代已是狩獵好手,還曾因騎術出眾到上駟苑馴馬。納蘭性德,幾乎就是當時完人的代名詞。

但是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的不是那個完美的美男子,而是一個站在秋風中的遺世獨立的孤獨客。

在秋風勁吹之下,枯黃的樹葉紛紛揚揚地通過窗戶飄進屋內,給容若心頭更添一層秋意。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於是,他便關上窗戶,把那觸緒神傷的黃葉擋在窗外。

窗戶關上了,黃葉自然不會再來叨擾,但容若與外界完全隔絕,因而處境更加孤獨。

他獨立在空蕩蕩的屋中,任夕陽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長很長。

形單影隻,世間紛繁皆與他無關。

林語堂曾說: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

——孩童水果貓狗飛蝶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這時,孤獨的他,整個身心全部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

愈是想念,愈是痛徹心扉,愈是遺憾此生難以圓滿。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賭書”其實出自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雲: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趙明誠,宰相之孫、太學生;李清照是侍郎之女。

兩人組建家庭之後,到山東置業,依二人志趣,廣置書籍、卷軸、金石器……更重要的是,二人皆愛讀書。

飯後烹茶時,用打賭遊戲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遊戲規則是怎樣的呢?

一人說出典故、名句,另一人答:出自哪本書哪一卷哪幾頁哪幾行,放在他們家藏書閣的哪一層哪一閣,答中者先飲茶,可贏者每每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於是兩人遂開懷大笑……

每每於不知不覺間,發現晨曦微露,恍悟通宵不眠。

“清朝第一公子”納蘭容若的這首詞,道盡了古往今來的相思

容若和妻子盧氏亦是如此,兩個人情比金堅,奈何造化弄人,盧氏早早地離世,留下容若一人,獨自對抗世間的悲歡離合。

納蘭以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比自己與盧氏,意在表明自己對盧氏的深深愛戀以及喪失這麼一位才情並茂的妻子的無哀傷。

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七個字讀來為之心痛,對此人來說更是字字皆血淚。當時只是尋常情景,在盧氏逝世後卻了納蘭心中美好的追憶。

正如他們夫妻間的玩笑,世間最最孤獨寂寞傷心無奈,一個“若”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