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戲曲界墓前拜師、拜師不學藝、批量收徒現象

如何看待戲曲界墓前拜師、拜師不學藝、批量收徒現象

戲曲界拜師原本是傳承藝術道路上一個重要節點。之所以重要,之所以難,之所以容重,是因為對藝術傳承的崇敬。師父在多番考察徒弟之後,收下弟子,傳承藝術。這是梨園界千百年來留下的良好藝術形式。

近幾年來,戲曲界拜師出現了 一些不可理解的現象。比如拜師僅僅是名義,沒有傳承和學藝的實。還有在已經去世的大師墳頭前磕頭,也算拜師。

如何看待戲曲界墓前拜師、拜師不學藝、批量收徒現象

圖片與內容無關

去年,豫劇陳派有一位弟子在豫劇大師陳素真墳頭前舉行拜師儀式。眾所周知,拜師學藝,需要得到傳承人的認可,才可舉行。那麼,傳承人已經去世,又是如何徵求其意見呢?人生有很多遺憾,學習藝術也不一定要名分上怎麼樣。或許這位演員深愛豫劇陳派藝術,才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但是,不少觀眾也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有豫劇陳派弟子就說:當年其曾表白要拜陳大師為師,當時陳大師拒絕了。她說這位學生年級太小,可以拜她的徒弟為師。就這樣不了了之,多年後,出現了這樣的“鬧劇”!

多年來,藝術家收徒儀式上同時收徒幾個人為徒的不新鮮,但是大批量,幾十人同時拜師的少見。最近幾年,有不少媒體在報道一些藝術家收徒的盛況。有的藝術家一次收徒典禮,就有幾十人,幾年下來,自己的徒弟能達到近百人,有的超過百人。有不少觀眾質疑藝術家精力是否夠?能否按質保量傳承?當然,觀眾是多心了,或許擔心是多餘的。

如何看待戲曲界墓前拜師、拜師不學藝、批量收徒現象

2

收徒中,還有不少現象,比如徒弟比師父還要大,並且大很多。當然學習不分年齡,但是傳統戲曲界有輩分之分。當然收徒也不一定非要怎麼樣,一個願意教,一個願意學就可以了。

其實,之所以有這麼多留言,這麼多聲音,還是因為大家太關注戲曲,太關注藝術家的結果。心是好心。但是不一定管用。戲曲是要發展的,當然有各種形式,讓我們大膽一些。

為了更好的瞭解戲曲藝術,瞭解文化,我們專門邀請了戲曲 演員參與採訪。

這些現象您如何理解?

問題1.口口相傳,言傳身教是戲曲界技藝教授的特點。戲曲界的磕頭拜師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的一抹特色。請問您作為戲曲演員,您覺得戲曲界拜師行為在戲曲傳承中發揮的作用?

演員查江劍:其實在中國不僅僅是梨園行拜師學藝,很多別的技藝也是很講究師徒制的,師徒制是一種相互的信任,徒弟對師父的技藝膜拜,希望學到師父的玩意兒,師父收徒弟也是對徒弟的看重,希望自己一輩子的技藝能夠得到一個傳承。生活上師徒如父子,學習上又會傾囊相授,中國很多的技藝都是需要言傳心授,這樣的學習方法才會學到真正的精髓,同時在藝德上也會深受師父的影響。

如何看待戲曲界墓前拜師、拜師不學藝、批量收徒現象

4

問題2.當下,有不少演員拜師不學藝,僅僅為了師門的名號,為了自己的知名度的提升,他們往往拜師後,就消失於老師的生活,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您如何看待?

演員查江劍:這個問題我不敢妄加評論,師父的名氣肯定會影響到徒弟在圈內的名氣,但是我覺得徒弟個人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觀眾看到並不是你是誰的徒弟,看得更多還是你個人的能力,假如自己啥也不是不但不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反而還會拉低自己,抹黑自己的師父。

問題3.因材施教是教育的規律。戲曲界的師徒傳承往往是一對一的,因材施教。近幾年來,有些藝術名家開始批量收徒,並且名額比較多,有不少人士質疑老師是否有能力按質保量進行教授?您如何看待?

演員查江劍:小編給我提出的問題怎麼感覺都是在給我刨坑啊,哈哈,對於藝術家廣收徒我覺得應該是藝術家還是比較注重自己藝術的一個傳承吧,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把自己終身所學的技藝很好地繼承下去,對於教學質量我相信藝術家們自己心裡肯定有桿秤,肯定會盡心地傳授技藝。

問題4,您覺得專業的戲曲演員適合批評培養嗎?

演員查江劍:當然適合了,不批評怎麼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呢?戲曲是演給觀眾看的,觀眾的評價對於演員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只有不斷地指出不足,演員才會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提高。#泛文化寫作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