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專家”晉升被拒:你不可替代的能力,正在成為你的陷阱

前兩天在一家外企培訓,一位學員下課後來找我說:“我在目前的崗位已經做了7年了,想在公司內轉崗,晉升可一直沒有通路。其實,我技術能力很強,只要是技術上有問題大家都知道要來找我,還給我起了個外號‘專家’。”

我問他:“那你是想走專家路線還是想走管理路線呢?” 他說:“我本來想走專家路線,但發現沒有上升通道,我想那就試試走管理路線,可老闆總說我還不夠有戰略性。問題是我就一干活的,哪兒來的戰略性?等我當上領導自然就有了啊!

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想?

“等我當上領導了,就有領導力了!”

“等我被提拔了,就有影響力了!”

“等需要我做戰略的時候,我自然就有戰略性了!”

其實,沒有領導力的人即便當上領導也不會就讓下屬心服口服。沒有影響力的人,給他個頭銜,也不可能就呼風喚雨。

很多員工一輩子沒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想要加薪和想要升職是兩碼事兒。前者只需要有能力和業績,而對於後者,這僅僅是必要條件,但不構成充分條件。想要被提升還需要呈現出潛力 —— 能做你現在不能做的事情的潛在能力。

世界上最貴的高管教練馬歇爾·戈德史密斯(Dr. Marshall Goldsmith) 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和同名書“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把你帶到今天的那些知識,技能,資源,並不能把你帶到明天。

然而,大部分人在通往明天的路上都掉進了下面的坑。

7年“專家”晉升被拒:你不可替代的能力,正在成為你的陷阱

01

能力陷阱:做自己擅長的事做到死

在一個人的事業初期,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去做,甚至重複的去做某些事來積累經驗,建立口碑,樹立自己在組織裡的地位。慢慢的,我們變得越來越擅長,而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於是就一直做。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個同學,因為是技術上的專家,就會有很多人來找他幫忙,從幫助別人中就會獲得成就感和經驗,技術上就越來越牛,老闆也越放心你去做,這看似讓你的工作很安全,但同時也很危險。

用《能力陷阱》的作者,著名商學院INSEAD的教授埃米尼亞·伊貝拉的話說就是你陷入了“能力陷阱” —— “它就像毒品,我們被它深深吸引,因為我們的快樂和自信都源於它。它還會讓我們產生一個誤區,讓我們相信我們擅長的事兒就最有價值的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花時間去做。”

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時間長了,我們會誤認為這就是我唯一擅長的事情,做別的事兒可能不會像現在這個做的這麼好。每當有新的事情需要我們去投入的時候,就會畏縮,心生恐懼。

我之前在外企工作了20年,從高潛到高管,這一路下來讓我覺得,在外企打工就是我最擅長的,除此之外我也做不了別的。後來我終於鼓足勇氣出來創業做培訓和教練,結果很快就上手了,我也很為自己沾沾自喜。

然而,慢慢的我意識到,我又掉進了同樣的坑。培訓是個口碑生意,我們沒有一個銷售,都是客戶口口相傳找上門的。結果就是我忽然發現,我一個月裡有大半個月都在外面培訓。作為公司CEO,根本沒功夫去考慮大局,思索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更不要說花時間跟團隊裡的人溝通了。

所以能力是優勢,也是陷阱。

看看你是不是陷入了這個坑?1.在現在的崗位,你的績效不錯,但總感覺事情沒做到老闆心坎兒上。2.公司有一些相對比較受關注的熱門的項目,你不在其中,或者沒有在項目中重要角色。3.在過去的幾年中,你的工作範疇和工作性質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你也不是不想學習新的技4.能,轉崗,轉行,跳槽,但總擔心不會做的像現在這麼好。

如果是,恭喜你不幸入坑!

7年“專家”晉升被拒:你不可替代的能力,正在成為你的陷阱

02

怎麼從坑裡爬出來?

首先,我認為每個人在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重點。如果你是個職場小白,那就先踏踏實實的積累自己的能力不用考慮陷阱的問題。但是,時間越長就越需要意識到能力的陷阱,那如果不幸入坑怎麼才能爬出來呢?

1. 自我覺察

有句話叫做“廢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忙的沒時間思考”。我深以為然。當我們忙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早已經深深的陷入了“能力陷阱”,說不定還在為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而沾沾自喜呢。所以,有意識的讓自己慢下來,定期為自己的職業現狀做一個盤點和診斷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知道要如何調整。

2. 他人反饋

有一份調查顯示90%的員工都認為自己是公司的前10%高潛員工。這並不奇怪,不信你去問問你的團隊,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也不知道到底誰才是”別人“。這種對自己過於樂觀的判斷在《能力陷阱》裡被稱為”積極幻想”。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做高管教練的時候,無論對方級別多高,我都會堅持和他老闆對話。很多時候,我發現老闆的反饋和高管本人跟我說的簡直就是“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區別。

相比起能力,“潛力”是一個主觀的判斷,你認為自己有沒有潛力一點兒也不重要,老闆是不是這麼認為才重要。因此如果你想對自己的潛力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評估,最應該做的就是去和他人要反饋而不是自己在那兒孤芳自賞。

3. 先做再說

如果你想要升職,並不是靠多做現在的工作,或者把現在的工作做的更好,而是需要做一些自己之前沒做過的事兒。這些事可能是你以前沒想過甚至不認同的事,但正是通過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你不但提升了自己的領導力和影響力,還向老闆證明了,看,我其實也是可以的。

正如《能力陷阱》書中指出的:“一個人的轉變是由外而內產生的。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所做的事兒是一名真正的領導者會做的事。

當然也有很多人跟我說:“我也知道我在現在的崗位太久了,可我不知道出來以後,還能幹什麼啊?”

的確,突破自己需要勇氣,但這份勇氣不是靠坐在家裡思考,或者跟別人諮詢幾下就有的。你需要開始做,在做的過程中折射出更好的自己並獲得勇氣。哦,我還會幹這個?咦?我居然還能幹那個?

7年“專家”晉升被拒:你不可替代的能力,正在成為你的陷阱

寫在最後

正因為我之前在企業裡見過太多有能力的員工,掉進了能力的陷阱,越是自己擅長的事,越容易去做,反而最後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規避這種“陷阱”,試著朝更多方向發展自己,你也許就會看到新的可能性~

歡迎關注 | 有意思教練(公號ID:MessageCoach)

關於作者| 高琳,有意思教練CEO,國際教練聯盟認證高管教練,職場暢銷書《職得》作者,最會講故事的高管教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