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呂梁 大美交口

我是一個非常戀家的人,我愛我的家鄉。我出生在呂梁市交口縣,這裡是把我養大的地方。熱情好客、勤勞純樸的呂梁交口歡迎大家!

交口地處山西省中部西側,呂梁山脈中段。交口有著久遠歷史。1971年,基於“三線建設”需要,由當時的孝義、靈石、隰縣劃出9個邊遠鄉鎮組建交口縣。雖然建縣時間短,但歷史久遠,早在殷商時期,這裡便有人類聚居繁衍,重耳築城,漢初置縣,唐朝設溫泉縣,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

交口有四鎮三鄉,水頭、康城、石口,山青水秀,是佛道俗士,隱士墨客嚮往的好地方,民風純樸,性情剛烈,有隋唐遺風,屬源遠流長的黃河根祖文化;桃紅坡、溫泉人民能歌善舞、戲曲文化發達;雙池、回龍境內商業氣息濃厚,民風熱情向上,明、清以來的豪門宅院居多,有晉商文化特點。建縣以後,幾大國防廠礦在我縣落腳,先進的城市文化又在我縣得到傳播,形成了獨具交口特色的地域文化,成為呂梁山上文化旅遊的“金三角”。

交口歷史名人頗多,人文資源渾厚。《史記》中記載:蒲子城曾是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的封地,曾居蒲子22年之久,驚天地、泣鬼神的五侯爭霸的故事就是從這裡演義出來的。小時候,我常常聽老人們講起重耳的故事,重耳在蒲地時,經常去雲夢山觀看王禪老祖和蒲伊子下棋。重耳曾在當地修建一座蒿城,因重耳當時觀仙人下棋入迷,所以城池修建得很是潦草。城壑僅僅用泥土堆積而成,城門用蒿草紮成。城內選兩塊平坦之地,搭起數間草屋,屋頂以蒿草覆蓋。因此起名為蒿城,所以石口鄉現在還有上蒿城和下蒿城兩個地名。在每年的大年初一,交口的人們都會自發的去雲夢山,那已然成為一種習慣,或者說是一種紀念。

交口傳承紅色基因。1931年,山西第一支工農武裝“晉西遊擊隊”在交口成立;1936年紅軍東征,在山西共75天,在交口境內轉戰就達62天。交口是紅軍東征總指揮部所在地,毛主席曾在大麥郊主持召開了著名的晉西會議,指揮了東征各大戰役,使這裡成為革命的搖籃、英雄的土地。現在在我們的家鄉,建設了核心價值觀文化廣場,裡面有毛主席東征人像,閒暇之餘人們在那裡散步、鍛鍊身體、談古論今,身為交口人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交口賦存良好植被。境內群山環抱,生態植被賦存較好,有139個樹種、200種草本植物和200餘種中藥材資源;全縣森林覆蓋率42.4%,林木綠化率65.4%;境內日照充足,平均日照時數為7.6小時,年平均氣溫為6.7℃,平均無霜期為142天,平均降水量為618毫米,是休閒避暑佳地。我在一篇文章中看過呂梁十三個縣市,交口縣是極好的避暑聖地。在我們家鄉夏天根本不需要開空調的,青山綠水間,享受這一片土地的寧靜和自在。

交口境內文物古蹟和革命遺蹟眾多,雲夢山、元代千佛寺、西莊歷史文化名村、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毛主席路居地等達到旅遊景區A級標準,在發展生態休閒、民俗文化和紅色革命旅遊方面極具開發價值。我以前下鄉的時候去過這些地方,給我很深的感動,我身為交口人,看到當年的文物古蹟,毛主席親點的幸福泉,那是親民的泉水啊,那是奮鬥的歷程啊,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生活在現在這麼好的年代,要珍惜,要更加努力。

交口自然景觀獨特,比如:雙池晉西民居民俗遊,牡丹洞、環縣城生態遊,以大麥郊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為主的紅色遊、以石口蒲子城為主的晉文公先秦文化遊和以康城西明寺為主的佛教文化遊等。在功能特產上,交口縣培育了呂糧山豬、雲夢香菇、維仕傑沙棘、晉驕香小米等名特優生態功能產品,奮力打造“中國夏菇之鄉”和生態農業生產基地。

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呂梁市交口縣,炎炎夏日這裡是極好的避暑聖地,也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基地,在這裡交口夏菇、山豬、沙棘“交三寶”叫響三晉,走向全國。熱情、開放、勤勞的交口人們歡迎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