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都有哪些?

婦救會主任秀芹


其實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有很多,並非只有動物和植物兩種。現在生物分類學把生物分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因此我們所說的動物和植物只是地球上生物五界之中的其中兩個種類。

植物主要指的是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其所需要的食物這一類生物的總稱。植物的營養方式是自養。而動物指的是能夠自由運動,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食的一類生物。動物的營養方式是異養。

圖示:能夠捕食昆蟲的豬籠草

問題中提到的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應當能夠像動物那樣自由運動並且還能夠自己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這一類的生物在地球上存不存在呢?這一類的生物是存在的,例如眼蟲。眼蟲就是一種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一種單細胞生物。眼蟲在生物分類上屬於原生生物界,是和植物界與動物界並列的一類生物。眼蟲體內含有葉綠體,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給自己製造食物。這一點很像植物。然而,眼蟲有兩條鞭毛,可以藉助鞭毛的擺動在水中活動;另外眼蟲還有眼點,具有感知光線。這些特徵看上去又很像動物。

圖示:會移動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眼蟲

除了眼蟲外,生物中還有一大類生物即像動物又像植物。這類生物就是真菌界生物。提到真菌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蘑菇。蘑菇看上很像是植物,但是後來科學家研究發現,真菌類生物實際上和動物關係更近一些。現在真菌類已經從植物界中劃出,單獨成為真菌界。所以真菌類既不是植物又不是動物。

圖示:屬於真菌類的蘑菇

有意思的是在植物界中有一些植物有些行為看上去很像動物。比如說撲蠅草和豬籠草。它們被稱為是肉植物,這是因為它們能夠捕食昆蟲,然後把昆蟲消化掉作為自己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而有一些生物乍一看上去以為是植物,其實是動物。比如海綿。

圖示:會捕捉昆蟲的捕蠅草

圖示:看上去像植物的動物海綿

在大自然中還有一些動物則更加神奇。它們雖然是動物,但是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像澳洲斑點水母。它就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給自己製造食物。原來這種水母的葉綠素來自體內的藻類植物。藻類植物的光合作用為水母製造食物,而水母又會游到陽光充足的地方為藻類提供陽光。這是動物和植物之間典型的共生關係。

圖示:依靠體內藻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澳洲斑點水母

看來自然界的生物真的是非常奇妙!大家還知道哪一些奇妙的生物呢?


我就是兔斯基


儘管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無聊,但也湊合著回答點內容吧,當然希望的是大家別當真認為我是亂說的噢。

那是在50年前了吧,那會我也才剛十幾歲的少年。

那是在一個暑假期間,我去表哥家玩。

表哥家就在浙江的台州黃岩,那是個東海邊的小縣城。

一天表哥帶我去海浴,我太高興了。雖然我在老家的大江中是游泳高手,能潛入十幾米深的江底1分多近2分鐘。可是這到大海中游泳還真是第一次。

那個年代在我國的沿海是極少有海濱浴場的。而且象這小縣城海邊,根本就是些空曠的海灘和突出到海中的岩礁石。

表哥也就帶我到一處平坦點的海灘去洗海浴。

海灘兩頭的岩礁上棲息著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海鳥,它們在互相啄戲著,歡叫著,不斷地飛向天空,撲向大海。當然已捕食吃飽的海鳥也會成批的飛落岩礁上補上空檔。

遠處的海平線上,點點帆帆地散落著在近海捕魚的漁船。

在快要西落海平面中的夕陽映照下,銀藍色相間的海浪上閃著片片的火紅的光亮,浪花中早已有人在迎浪奮搏了。

除了幾個在海灘上收拾曬乾漁網的漁民外,其他的都是住在附近來洗海浴的人。

表哥帶我來到離岩礁較近的海灘上。很快我們換上泳褲,戴上防水鏡下海了。

第一次海泳,對著比老家大江中大的多的水浪,我心裡也有點緊張。

表哥遊在我身旁寸步不離,一直不斷地鼓勵著。很快我就適應了,也展示出了我不凡的泳技。

表哥帶我潛下海水中,只見各種各樣的海魚在穿梭著不斷地在身旁遊動,有的還會撞上來,還會啄你的腿上幾口呢?

聽表哥說,這裡的近海沒有鯊魚,所以也不用害怕。

表哥說這邊的海礁附近水域有珊瑚礁,所以水下有珊瑚。

珊瑚我只在課本中電影中看到過,真的在海里生長的珊瑚卻從未見識過。

我求表哥帶我潛下水中去看看,表哥說好吧。(那年代,近海也有珊瑚的,但後來開放後,就被亂採光了,連海帶杜蠣都沒了,靠養殖了)

表哥帶我遊向一處有幾座散落的小島礁旁,帶著我潛下水去。

在那些如森林般漂晃著的海帶叢中,沿著礁石,有一棵棵的五顏六色的象樹杈一樣珊瑚樹。一些海洋生物就寄居在它們的叢洞中,還有些魚兒在孔隙中游來穿去的。

珊瑚樹,你說它是樹吧,又不是,它像植物,但它不算植物。它雖然生長固定著像樹樣不動,但它也會覓食。它是靠吸食那些海洋小生物而生長的生命體,但這樣來認為它是動物吧,可又不是。

其實珊瑚就是種海洋中生長的既不是植物,又不是動物的生物。它靠覓食海洋小生物生長,在它的生命體結束(死亡)後,它就變成了珊瑚礁石。當然也成了供人類欣賞把玩的工藝品。











方秉潮


答:在生物界,確實有些動物和植物存在難以區分的模糊情況。


對於大多數動物和植物,都可以很容易進行區分,比如大部分動物可以自由行動、有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有明顯反饋;而大部分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細胞有細胞壁,無法進行自由移動等等。

但是這些特點,在某些生物上卻很難區分它們是動物還是植物,比如下面幾種:


綠葉海蛞蝓

綠葉海蛞蝓是一種動物,它可以食用濱海無隔藻後,把這種藻類的基因同化為自身所用,然後終身依靠光合作用生存,是地球上唯一一種可以完全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動物。


豬籠草、捕蠅草

大多數植物都會成為動物的食物,但是在地球上,存在一些把活體動物作為食物的植物,比如豬籠草、捕蠅草等等。

甚至生長在亞馬遜河流的食人花,能夠捕食和消化一隻小老鼠,但是吃人肯定是假的。


冬蟲夏草

第一次聽這個名字,一定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蟲還是草,其實冬蟲夏草是冬蟲夏草菌(真菌)和蝠蛾幼蟲(動物)的複合體。

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蝠蛾幼蟲體內,使蝠蛾幼蟲死亡僵化,最終真菌在夏季從僵化的幼蟲頭端生出長棒狀的子座,形成冬蟲夏草。


珊瑚蟲

珊瑚蟲無法自由移動,屬於低等動物,它們能吸收和固定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鈣,然後形成石灰石(碳酸鈣),珊瑚蟲的母體死亡後,其後代又在周圍生長,最終形成巨大的珊瑚礁。

根據生物進化理論,在數億年前,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在這時候生物就開始分化為植物和動物兩個種類,一些低等動物就可能保留了植物的某些特徵,然後一直繁衍到現在。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首先,動物與植物的分類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這種分類概念是因為它比較簡單粗暴,幾乎所有人都能輕鬆地掌握:能不能自由行動,有沒有細胞壁成了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動植物的分類方法。

但實際上,就像宏觀物理定律到了粒子層面就失效一樣,當你進入微觀世界,動植物的劃分方法就顯得很不科學了。世界上在動植物之外,還有其他的“三界生物”,如下圖,一目瞭然。

如果非要按照傳統觀念,找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那其實各種真菌、還有原生生物等就屬於這種。

此外,還有以下幾種生物,可能更貼近題主的問題:

海葵

你第一反應肯定覺得海葵是海洋動物,課本上它也歸類為刺胞捕食性動物。但是它極為低等,甚至沒有中樞神經處理系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沒腦子”。但科學家們在海葵體內還發現一種基因——HYL-1,它不可能存在動物的基因中,但它對於植物來說卻是不可少的,所以,說海葵是動物,並不是很準確,它是動植物的混合體,這可能是因為所有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祖先的原因。

綠葉海蛞蝓

這是一種既能靠普食為生,又能靠光合作用存活的生物,很符合題主說的“介於動植物之間”的特徵。

這種海蛞蝓的奇特之處在於,它能吞噬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海藻,然後將主導光合作用的基因重新植入自己的染色體內,然後利用葉綠體為自己生產食物。

更神奇的是,這種自我編輯的基因還會遺傳給自己的下一代。

動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沒聽說過吧?

眼蟲

這是一類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它的“嘴巴”上有一根鞭毛,可以通過鞭毛的擺動進行移動,還有“眼睛”(眼點),可以用來感光“看”東西,從這種概念上來說,它是一種動物。但是它的體內卻有葉綠體,靠光合作用來存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又是植物。

無論動物、植物,還是那些不能以動植物劃分的生物,我們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幾十億年前,我們都是一家人!
科學可以很有趣,歡迎關注本姑娘!


科學重口味



通過觀察很容易區分植物和動物,動物四處活動,尋找它們的食物。植物是不動的,並創造它們的食物。然而,一些生物模糊了植物和動物的界限。這些生物具有難以將其歸類為植物或動物的特徵。

例如,珊瑚礁是位於溫暖海水中的彩色水下花園。珊瑚本身似乎紮根在原地,完全不動。珊瑚呈綠色、粉色和黃色,呈圓形或花瓣狀,類似花朵。幾乎在所有方面,珊瑚看起來和行為都像植物。然而,珊瑚是一種收集自己食物的動物。珊瑚礁是由數以百萬計聚集在一起的微小珊瑚蟲形成的,它們分泌出附著其上的外骨骼。



金星捕蠅草以其綠葉外觀容易被識別為植物,表現出通常為動物保留的行為。這些植物有“嘴”,當昆蟲降落在裡面時,嘴會緊閉。捕蠅草甚至分泌一種香味物質來吸引蒼蠅和其他蟲子。這是否算打獵還有待討論,但毫無疑問,捕蠅草除了通過光合作用從陽光中創造能量之外,還會捕食。幾乎沒有其他植物能做到這一點。



海葵有著厚實的“根莖”,鮮豔的顏色和揮舞的“花瓣”,看起來像美麗的海洋花朵隨著潮汐搖擺。乍一看,它們似乎是植物,但這些生物,經過幾天或幾周的時間,它們可以短距離旅行。

植物和動物有許多不同之處,但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有些動物與植物非常相似,反之亦然,乍一看很難對它們進行分類。所有生物,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意味著我們都有血緣關係,儘管我們的細胞和感官有所不同。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介於動植物之間的生物啊。。。。首先要知道把某種生命體歸為動物或者植物的標準是什麼。

把自然界中的生物劃歸為【植物】或者【動物】,其實也就是生物學當中的兩界系統。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呢,植物和動物分別有以下特徵。

植物:可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無限生長,不能自由運動。

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無限生長,能自由運動。

如果有一種生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自由運動,那應該可以算作介於動植物之間的生物了。

有這種生物嗎?有。

眼蟲。

眼蟲又叫裸藻、綠蟲藻,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從顯微鏡下面看,有點像一根一根荷蘭豆。

它之所以看上去這麼綠,是因為體內含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眼蟲有植物的特徵。

可是呢,眼蟲又有趨光性,它生有眼點和光感受器,能根據光線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向,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又是動物的特徵了。

所以眼蟲可以說是介於動植物之間的生物。

記得以在哪裡看過有人說冬蟲夏草也是介於動植物之間的,但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啊!

像冬蟲夏草這種蟲草,其實是真菌寄生在幼蟲身上之後的產物,是真菌+蟲。

如果按照兩界系統的分類方法,真菌還被歸在植物當中,所以蟲草屬於植物和動物的結合體,並不是介於動物植物之間的生物哦~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從科學上來講,植物與動物沒有嚴格的劃分,甚至某些生物既屬於動物又屬於植物,比如團藻在動物學中屬於原生動物,同時在植物學中屬於綠藻植物。而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則有很多種。

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有的是在發育上為二者之間的過渡類群,有的則完全不屬於這兩類生物。前者種類很少但後者種類較多。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並不是分為植物和動物兩大類。在很久很久以前,科學家們確實將所見的生物分為植物和動物兩大類,但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於是人們把地球上的生物分為五大類:植物、動物、真菌、原生生物、原核生物(此為五界分類系統,此外還有其他的分類系統)。我們平時所見的大多數為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還有真菌、細菌、病毒等生物,比如我們吃的金針菇就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而屬於真菌。

此外,還有一個微生物,微生物指的是我們人眼看不見的生物,它包含了大部分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同時還包含了少數動物和植物。所以微生物並不能和動物還有植物並列,它也不是一個分類上的術語。


翦翳翎


不知道怎麼的,根據題,我突然腦海裡冒出一個很皮的東西,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那麼植物人算不算呢?當然啦這只不過是開個小小玩笑。

在我們眼中,沒人會說分不清動植物的。在生物學裡,對於劃分動物植物,也是說得很明白,首先從形態,生存環境。其次通過細胞結構,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是不一樣的,植物有葉綠體,細胞壁,動物沒有。最主要的是動物體具有神經網和運動功能。



要說有沒有,估計很多朋友會說沒有,但是大千世界,其實還真有那麼一些動物,像動物又像植物的。好吧,估計有些朋友一下就想到豬籠草,含羞草,捕蠅草……不過,這些其實都屬於植物。下面幾種東西才是有動物特徵也有植物特徵。


下面這種看起來很漂亮的小傢伙叫做藻類海蛞蝓。看著外面像海藻,看下面是條蟲。不止這樣,它確實也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利用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你沒聽錯,有張嘴可以吃,人家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標誌性特徵,動物沒有的。你說它是動物還是植物?


眼蟲,眼蟲是眼蟲屬生物的統稱,動物學叫做眼蟲,在植物學中稱裸藻,也稱綠蟲藻,也是一類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單細胞真核生物。長有一根用於運動的鞭毛,但是它是通過光合作用生存的。


下面這種東西就比較奇葩了,生活中最常見,但是它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它就是蘑菇真菌類。

沒錯是蘑菇,它屬於真菌,說真菌到這估計有人會說細菌,這裡普及個知識點,細菌病毒等屬於原核生物,也就是沒有細胞的生物,最低等的,和真核生物不是一個等級,不可一概而論。動物,植物,真菌都是屬於真核生物,這個才可以比較。



真菌早期也是化為植物,但是後來發現不對,爭議很久,說它是植物,但是真菌是單鞭毛生物,而植物卻都是雙鞭毛生物。說它是動物,沒有動物一點特徵。所以後來真菌自成一類,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就是真菌類生物。


壹點科譜


黏菌是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真核生物,生活史中一個時期具動物性,另一個時期具植物性。

原生質體黏菌

原生質體黏菌的特色是沒有單一細胞,而形成一整團的原生質。其生活史可分為二倍體時期與單倍體時期。

二倍體時期從兩個單倍體細胞經由配子生殖形成合子開始,之後合子進行有絲分裂之後,會形成擁有許多細胞核,但是隻有一團原生質的原生質團,稱為變形體(plasmodium)。變形體發展成熟之後,會形成網狀型態,且依照食物、水與氧氣等所需養分改變其表面積。此時也稱為營養時期(feeding stage),吞噬作用為其進食方式。接下來形成孢子囊(sporangium),孢子囊發展成熟後發展成為子實體。之後進行減數分裂,釋放出單倍體孢子。

進入單倍體時期後,釋放出來的孢子會經由空氣傳播,而且這些孢子會產生兩種配子,其中一種為變形蟲細胞(amoeboid cell);另一種則是鞭毛細胞(flagellated cell)。這兩種細胞可以互相變換,但是最後都只會與同類細胞結合進行配子生殖(syngamy),產生二倍體的合子。

細胞性黏菌

細胞性黏菌的生活史可分為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兩種週期,兩者之間可以互換。其中二倍體時期出現在有性生殖週期中。

剛離開孢子的黏菌細胞稱為單一細胞(solitary cell),在單一細胞的階段為營養時期,此時細胞以吞噬細菌的方式生存。當食物耗盡時,許多原本分開生活的單一細胞會聚集在一起,長相類似蛞蝓,而且可以爬行移動。之後有些細胞進行配子生殖,形成二倍體配子。再經過減數分裂形成新的單倍體變形蟲,重回無性生殖週期。有些細胞則會組成子實體,生產並釋放單倍體孢子。孢子外殼破裂放出單一細胞,完成一次生命週期。

特徵

黏菌在生長期或營養期為裸露的無細胞壁多核的原生質團,稱變形體。其營養構造,運動和攝食方式和原生動物中的變形蟲相似。

但在繁殖期產生具纖維質細胞壁的孢子,有具有真菌性狀。

黏菌是介於動物和真菌之間的生物。大多數為腐生生活。無直接經濟意義,極少數寄生在經濟植物上,危害寄主。



跪射俑


我所知道的,第一個就是珊瑚,其次是冬蟲夏草,後來在資料上看到的眼蟲,再後來半信半疑的捕蠅草、豬籠草…

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本人已知有以下幾種:


  1. 珊瑚,又稱珊瑚蟲。珊瑚屬於水螅體的腔腸動物,是由很多珊瑚蟲分泌出的碳酸鈣為主的物質組成,每個珊瑚蟲都是一箇中空的圓柱體。在生物學上,有共生珊瑚與不共生珊瑚,共生珊瑚就是幼蟲生長在植物化的老珊瑚上。它們色彩鮮豔奪目,玲瓏剔透,是海底絕佳的天然裝飾品,將海底裝飾得比帝王的後花園還要美麗,珊瑚也是古代的富貴人家的炫富的擺件。另外珊瑚還有接骨、治潰瘍、動脈硬化等等很高的藥用價值,及清潔環境的作用。不過由於環境汙染逐漸嚴重,珊瑚也急劇減量;
  2. 冬蟲夏草。是由冬蟲夏草菌在冬季寄生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土中蝠蛾幼蟲體內,讓幼蟲慢慢變得僵硬,到了氣候適宜的夏季從僵蟲頭部長出長棒狀的子座。因此,冬蟲夏草是一種草菌與蝠蛾幼蟲的屍體複合體。冬蟲草有調節免疫力、抗腫瘤、抗疲勞、補精益氣、美白去黑等功效,因此冬蟲草很昂貴,去年賣到了318元/克,最高可達500多元/克;
  3. 眼蟲,又名裸藻。是原生動物的單細胞生物,可它的體內卻有植物的特徵——葉綠素,能與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4. 捕蠅草、豬籠草。有人將這兩種草劃到動、植物之間的生物,其實它只是一種普通的植物,就像含羞草一樣,只是含有特殊的細胞組織,捕草夾一振動,就會觸及這細胞,細胞會放出100毫伏的電流使捕草夾失水而閉合。而捕蠅草的捕蟲機制究竟是怎樣的,目前不是很清楚。

大自然的神奇生物實在太多,人類難以完全探索其中的奧妙,不過在人類不懈努力下,終會將這些神秘面紗一一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