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車市不好的時候,車企往往會對新品推出格外謹慎,但是吉利的icon似乎是個反例。在這個時間點,這款長相略顯特別的SUV,卻被賦予了一個極具“標誌性”的名稱。反常之舉下,吉利icon究竟緣何而生,又為何而來?

Icon,最早是一種圖標格式,作為人機界面交互的功能識別圖標出現。如今,icon已經引申為一個集合的標誌性代表。但顯然,眼前這臺icon並不算是吉利汽車的“代表”,與家族內任何一臺車型幾乎都沒有共同語言的吉利icon,更像是吉利汽車對於消費喜好的一次全新探索。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在這個新車消費需求減弱,尤其是首購需求佔比漸小時,這樣一款車型的推出似乎有些不合節奏,不符合車市以穩為主的基調。那麼問題來了,吉利汽車為什麼還要推出這款icon?

特別設計之下的車型定位

吉利品牌的主要產品線在經過近幾年的梳理後已經日漸清晰:

  • 遠景系列——主攻低價位實惠市場
  • 帝豪系列——主攻主流家用市場
  • “繽”系列——主攻年輕化新生代市場
  • “博”系列——主攻中高端市場

當然,也有包括轎跑SUV星越、MPV嘉際這樣獨特定位的車型穿插其中。那麼,icon也是如此嗎?

暫且拋開獨特的設計不談,吉利icon依然是一臺標準的SUV,其車身尺寸介於目前的繽越與博越之間。儘管官方並沒有明確其平臺架構,但從icon在吉利汽車內部代號SX12來看,其應該與代號為SX11的繽越同樣出自吉利BMA架構。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所以,對於icon的定位,一句話可以說明——這是一臺介於繽越與博越之間,以獨特設計理念探索全新細分市場的SUV。

如果沒有一個特別的設計,這樣定位的車型顯然會與家族其它產品產生高度重疊。今年1-8月,吉利品牌的SUV銷量佔比為55.97%,相比2018年的54.10%略有提升。但反過來,在帝豪系列幾乎達到銷量天花板、博瑞系列遭遇合資品牌強力阻擊,本土品牌在轎車市場整體受壓時,SUV市場依然是吉利汽車穩住銷量與市場份額的重要推動力。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所以,設計會是icon最大的特色。從吉利汽車前期的傳播策略來看,其刻意淡化平臺架構、動力、配置等技術參數,而著重強調設計理念,也是引導消費者注意力的一種手段,從而初步構造icon的圈層。

於是,話題自然就來到了設計上。

吉利icon的設計到底想吸引誰?

吉利icon的概念車CONCEPT ICON於2018年北京車展上首次亮相,而量產版的icon也是最大程度還原了概念車的設計。無論是分體式大燈、變形的回紋格柵、平直的“盒式”側身線條還是能讓人聯想起雪鐵龍的圓角矩形元素,都與吉利在售車型大相徑庭。而內飾同樣與概念車高度一致,在繽越與幾何A的基礎上強化了懸浮式的科技感與構型感。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如果以大多數中國家用消費者的普遍審美來看,吉利icon的第一印象也許會是特別,但不會被稱為“漂亮”。這也是在先期傳播裡,吉利將其形容為“超現實”的原因。

平心而論,多數中國消費者喜歡的設計通常都是中正而不怪異。因為在以儒家為主導的東方文化中,“和”的理念始終處於最核心的位置,“和”的體現也是奉行中庸之道。縱觀中國車市歷史上那些被市場認定是造型奇特的車型,無論在傳播上如何闡述設計理念或是因此而產生的功能、性能優勢,最終無一能留在主流市場中。這與諸如斯柯達Yeti、日產Juke以及PSA旗下一眾造型奇特的小車在歐洲市場的熱銷完全是兩個概念。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但顯然,吉利icon的目標消費群體是中國消費者,不出意外應該是預算在10萬元附近的首購SUV消費者,並且這一用戶群多集中在二三線及以下的市場中,他們中的大多數想要的是一輛讓自己和他人都有面子的車型,而不是一款會讓人產生爭議的車型。反過來,真正對icon超前的設計理念感興趣的,往往又會是接受事物較廣的一二線新生代消費群體,不過吉利汽車的基盤目前並不在這裡。這無形中產生了錯位。

所以,當我們冷靜下來看待這款車型,也許它是為吉利汽車樹立新形象的車型,是吉利汽車向市場展示自己的設計能力也會溢出的車型。或者,我們更加大膽地想象一下,這會是吉利汽車未來進軍歐洲市場的車型,因為它的設計也許更加符合歐洲主流家用消費者的審美。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為什麼吉利汽車要推出icon?

一款車型的規劃及造型定型,從它發佈之日起應該倒退回至少36個月。所以,在2018年北京車展以概念車亮相的icon,應該是在2015年附近立項。而2015年恰恰是吉利汽車高歌猛進的起點。

也就是說,彼時吉利汽車對中國SUV市場的判斷是抱著極為樂觀的態度,在產品規劃上也儘可能覆蓋到每一個細分市場。於是隨後博越、帝豪GS、繽越、星越一系列SUV新品的上市,直接推動了吉利汽車在短短四年內從年銷50萬輛躍升至150萬輛級別。而icon應該也是那個時代對於SUV細分市場規劃的產物。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但是,當時沒有人會預想到2019年會成為中國車市的分水嶺,而三四年前規劃的產品是否還適合今天的消費潮流也猶未可知。所以,在今天的傳播中,吉利對icon這款車型很強調“探索”,也能夠看出對其未來市場表現的期望值。

儘管吉利icon獨特的造型理念,決定了其可能不會受到最主流中國家用SUV消費者的追捧,但吉利汽車作為今天本土車企的領頭羊,除了在常規產品序列上保持穩定,它同樣也需要有一些特立獨行,能體現出其強烈個性的所謂“引領型”產品,來樹立自身的地位。尤其在車市低迷時,以新奇的產品理念吸引消費者關注,也比沒有熱度強得多。而從FE平臺到BMA架構,吉利汽車在模塊化理念上的日漸成熟,也能確保其快速、高效、低成本推出新車的工程能力。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所以,也許吉利汽車並不會強求icon能夠成為跑量的主力車型,但是從icon身上,他們可以獲得更多消費者對於新設計理念的反饋,也是吉利汽車開拓新市場的一種嘗試。既然是嘗試,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如果用這款車型能夠換來吉利品牌的熱度,並且能夠得到未來設計優化的參考,那麼這款icon就有其推出的意義。

與繽越同架構,吉利的新“icon”到底是個什麼車?

寫在最後

在同一架構下開發多款性格迥異的車型,吸引不同維度與需求的消費群體,這件事情本身已經能依稀看得出大廠的作風。繽越的穩定銷量證明了其對主流消費群體的吸引力,而icon則是一個另類的代表,我們更願意把這一命名看作是美好的祝願和對未來的期許。

或許這臺icon不會成為吉利真正的“icon”車,吉利真正要想打造的一款“icon車型”,也不會只是靠個名字而已。

不論結果如何,這臺icon都是吉利品牌設計語言探索的一次重要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