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交响乐团的指挥是“瞎指挥”,因为各种乐器演奏员看也不看指挥家,你如何看?

天岭624738


这种说法令人十分可笑!说明他根本不了解交响乐团或合唱团的内情。在交响乐团(也包括合唱团)里,指挥是最累的!做指挥的,不仅要把所有演奏(演唱)的乐曲(歌曲),全部熟烂于心,而平时的教唱,排练,训练,改编,再创作等工作,全部由指挥一个人去完成!别人代替不了。在演出时,只有因特情指挥不能及时到场,可暂由首席小提琴代替外,所有的演出必须由指挥亲自指挥整场演出!在整个演出中,每个乐手看似只盯着谱架上的乐谱,其实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用余光注视着指挥的每个手势!因此,没有指挥,任何一个交响乐团(或合唱团),是根本不能完成演出的!


张永科38


小学中学的时候每年都有歌咏比赛,也经常要选拔指挥。最初老师挑了几个高个子的同学轮番上场。我几乎每次都有幸被挑上,但最终没有一次当上指挥的。也许是因为我每次指挥的时候,站在那面无表情,两只手左右无力挥摆,纯粹瞎指挥。

参加工作头两年,单位参加系统的歌咏比赛,恰巧我们科长是指挥。我就对他说“指挥有多大用处?我们每个人都会唱,只管唱就行了。”他就跟我们解释“指挥是控制节拍的。”还说手势和节拍的关系。这才知道歌咏比赛中指挥的作用。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室友迷上卡拉扬的柏林爱乐乐团,我凑热闹。对于那么大一个管弦乐团,指挥家的作用更大了,可以说是乐团的灵魂,由他掌控着一个乐团的演奏风格。那时曾听说过一个低水平的指挥控制不了场面,演奏员各奏各的,能乱成一锅粥。

可以说乐团的指挥就像影视剧的导演一样,以前我们也都认为每个演员都会演戏,导演还有什么用?殊不知演员的表演大都是导演教的。

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只有内行的人才知道一个指挥家的作用有多大。


妮呢128


有人说交响乐团的指挥是瞎指挥。他判断的依据是在大型正规演出时,各种乐器的演奏员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乐谱,看也不看指挥家一眼。其实他看到的只是问题的表面而非事实。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据说,指挥的主要作用不是在真正大型演出的时侯,而是在排练的时候。其实指挥首先对所有乐器的演奏都十分精通,在排练过程中,要把自己对曲目的理解和诠释全部灌输给演奏的团员们,抠每一个演奏细节,以达到一种默契。

然后,才是正式演出的时候的指挥工作。大部分时侯指挥的作用可以弱化,但是在开始、结尾和中间的"某一紧要之处",指挥家要给出明确的手势才可以。另外,指挥家在演出中给出的各种手势,表情动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会影响团员们的演奏效果。

最后要纠正一点:乐手当然可以依据自己面前的乐谱演奏,但各人只有自己的,而没有其它成员的乐谱。而只有指挥有总谱。所以一切还是由指挥掌控的,怎么可能沒有人指挥呢:怎么指挥就变成了瞎指挥呢?(但是一些比较短小、简单的,熟悉了的节目乐队可以自己演奏)。


蒋继雄


本人水平有限,可能回答不全面。你可以找些有关资料看看。乐器成员演奏时,肯定是要看指挥。比如我拉小提琴为例。外人表面看我头埋着是在拉小提琴。但我的眼余光有时也会看指挥的。外人根本察觉不出来。该你出来时,人家指挥也许眼睛把你盯着的,在提醒你。就是拉小提琴位置挨着的两个人互相也都盯着观察到的。其实大家心中是有数的。每个乐手面前都有乐谱架。咋没有用手都去翻过去翻过来?你自己把重点,或把握不大的那篇以防万一放着就行了,因为交响乐团平时在台下都是经过无数次排练!天天如此,都排练好了的,有些经典曲目或保留节目。熟悉得很。甚至排练二遍就差不多了吧!比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打不把握之扙!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乐团成员之间和指挥之间互相配合非常默契。一首乐曲的节奏,快慢。每分钟多少拍?第一乐章!快板标准速度是多少?第二乐章!慢板速度又多少?表现力如何?还有多种乐器配合,什么时间该长笛出来?是个人出来,还是所有长笛都出来?这段前奏是自由发挥吗?打击乐器在什么时间,那一小节,或最后一拍,弱拍开始,小提琴弦乐走主旋律。大提琴走的那个部分,这个部分问题大些,中间什么地方停不停?什么都得看指挥手姿。又不是齐奏。齐奏也得要指挥!当然也有临时用小提琴,或钢琴来作指挥。一个乐团指挥水平如何?指挥全方位知识很重要。一下说不完!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关系到整体哟!


手机用户50233687055


指挥家必须具备全面的音乐知识,而乐队演奏员个人只是对自己的专业比较熟练。指挥家的辛苦是在演出前的反复指导排练中,给所有乐器提出严格要求,鉴定他们达到了演奏的标准与否,用各种手势术语提醒大家对音乐快慢强弱即节奏速度等进行正确把握,以求得大乐队音响效果的协调统一,还要把每首作品的内涵音乐形象分析给大家,才能完美演绎出作品的艺术要求,同时还要检查督促排练进度等。可以说乐队指挥家就是一支部队的兵头,平时要求大家严格训练,打仗才有成功保障,而打仗的时候兵头也应出现在战士跟前指挥才行,否则队伍就没了主心骨,这仗也就乱了套,乐队指挥家的作用和地位情同此理。

至于乐队队员不看指挥家,这是一种误解,其实队员们会用眼睛余光适当看看的,同时近边还有各组乐器的首席演奏家,会给所属乐器组的队员们以适当动作暗示,如首席小提琴家、首席大提琴家、首席长笛、首席小号、首席圆号和首席打击乐等,每当一曲演奏成功,在掌声中指挥家第一个要感谢和握手的就是首席小提琴家。而且在音乐演奏进行中,各组乐器的首席演奏家往往都会正眼多看一下指挥家,因为他们同时要负责自己这一组乐器的协调统一,并迅速把指挥家此时和随后的要求再传达给队员,这些都是属于艺术上的巧妙安排,也是乐队演奏员应具的一种“不露声色的本领”,而不是不需要这个“瞎指挥”,指挥家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图片选自头条网)



楚一伯


一部音乐作品在排练过程中,指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指挥者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经过无数遍的反复练习,使得高,中,低各个声部在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韵的协调等方面高度和谐统一,最终使得整部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达到最为理想的状态。这就是指挥者的责任所在,当然,全过程也是很费时费力,很辛苦的。

观众在音乐会上看到的情景,是已经排练成熟的作品,指挥者与演奏者早已有了内心的默契,演奏者无需眼睛紧盯指挥,既能演奏出整齐划一,理想的音乐效果,同时,指挥者的形体动作与演奏者奏出的音乐高度融合在了一起。双方都已完全进入到了音乐的高级形式,换句话说就是表演状态。


剑戎10545


说乐团指挥是“瞎指挥”,那是真的乐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乐团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一部交响乐往往有几十上百号演奏家共同演绎。一般而言,乐台上左面是中高音弦乐.由小提琴和中音提琴等组成。中间是管乐器,由长号,大号,小号,圆号,长笛,短笛,单双簧管等组成。右面是低音乐器,多由大提琴和低音贝司等组成。乐团最后排是打击乐器,由锣鼓,定音鼓等。这么复杂的阵容,该谁演奏,都必须看指挥的指挥棒和各种手式,指挥面前的乐谱架上放着一部乐曲的总谱。上面仔细标注着各种乐器的配器声部和演奏程序,以及轻重缓急的感情表达记号。在指挥的指挥调度下,各种乐器才会发出和谐统一优美动听的乐声。一般来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演出,台下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演练。通过演练,各种乐器和演奏家达到高度默契。演奏家和指挥已经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所以台下的听众不大注意或者误以为指挥只是在挥舞指挥棒。其实,乐团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家眼睛始终紧盯指挥的手式。而且在演奏过程中,指挥也会随时用眼神和手式同演奏家交流。一个乐团的指挥,在舞台上是神一样的存外。很多指挥大师在世界乐坛上具有崇高威望。一个杰出的指挥家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优秀的指挥家,能够从上百种乐器的演奏中听出谁错了节奏或跑调。那个耳朵真是牛得很。


王雨艽诗词


我的观点是(可能不正确)乐队的指挥就象电影或电视剧的导演是一个道理,在每次排练的时候,起着巨大的作用。我认为,乐曲是有节奏的,演奏人员会根据乐曲本身的节奏或排练时的要求来做,在表演时的指挥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的,比如,开头,当中的变奏,独奏,重奏或合奏,或者在某个节点上有一个突然的暴发等等。我只是个普通人,没什么音乐方面的知识,如说错了,请内行人原谅。


牛倌17


“智障天才指挥家” 周舟 把乐队指挥这个角色,演绎得可有可无。如果智障都能指挥乐队,说明他的技术含量太低。以上虽是笑谈,但是对于不懂乐队合作的观众来说,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实际上乐队的指挥是所有乐器的引领者,各位乐手看着相同乐章的谱子,或听或弹乐谱有标注,但是个人节奏快慢不好把控,要让大家遵循一个节奏前进,就是指挥存在的作用。


—道化贤良—


这是完全不懂交响乐的外行人,无比荒谬的说法。

乐队的指挥,其实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他的指挥水平,直接决定了乐队演奏曲子的质量。

例如著名的世界级指挥家卡拉扬和小泽征尔,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打造了爱乐乐团和波士顿乐团的精神领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