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在新技術、新媒體、新教育的大環境下,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以及成人的自我教育問題都呈現出了新時代背景下的新特徵,同時對於新教育下的主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應地教育問題的解決者在提供問題解決方法時也更為科學、系統、專業。比起過去的傳統教育不得不說是個非常大的改變和進步。

時代進步中兩種教育的資源獲取變遷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普遍集中在除了先天智力是否有問題之外的學業成績上,只要成績好,似乎就被貼上了教育成功的標籤,也預示著這個孩子無論在學校、家庭都有著很多成績一般的孩子無法擁有的特權和極端的優越感。直到有一天好孩子觸碰了法律的底線才稍微能激起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以及大眾的唏噓,可事後也並沒有多大面的反思以及措施上的預防。因為大家都還在“成績是孩子教育成功的唯一衡量標準”的普世觀念中打轉。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對於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同時也被貼上了教育失敗的標籤,他們以及他們的父母都無法真正擁有自信和尊嚴。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未被種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精神種子,父母們因為視野的狹窄也無法給予孩子樂觀面對未來的鼓勵與支持。更糟糕的是無論在學校還是其它的生活圈裡,都無法擺脫“學生與成績的捆綁”。長此以往,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會異常艱辛,畢竟人是需要一輩子進行成長的。

而現在,隨著科學技術及教育理論水平的提升,以及各種信息資源獲取的便捷,家庭和孩子都能獲取到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社會大眾對於教育結果的評價也由之前分數單一的維度擴展到其它多維評價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形成也不止是學校教學水平及師資質量低下導致的,更多的延伸到了家庭、社會、階層更為全面、深層的原因。父母們也能通過各種媒體信息平臺獲得教育孩子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方法。不得不說現在的教育可能性更為寬廣立體。但在這種非常有希望的環境中卻同時伴隨著比過去更為焦慮緊張的父母、痛苦壓抑的孩子和無法靜心專研於教育本身的教育工作者,形勢更為嚴峻、問題更為迫切、心理更為壓抑。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於是面對這種大趨勢,與之產生的就是大量解決問題的教育機構應用而生,有針對學業成績的、有拓展興趣愛好的、有競賽考級的、有留學服務的、也有全套方案解決孩子在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同時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有了很多教育知識付費或分享平臺,幾乎形成了全面討論教育、全民參與教育的局面。

任何事物的產生髮展都將經歷曲折和血的代價。比如家庭和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新教育產品的試驗者。拿學科教育為主的補習機構來講,起初這類機構興起發展於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經過數年的發展,經歷過輝煌之後逐步向縣級市、縣城等較小地域進軍。而無論歷經多少年,全國地區的孩子都會經歷一波又一波新教育產品的實驗,家庭和孩子都來不及辨識便隨大流參與了實驗。當然每一波的更替也都會遵循經濟發展水平優先的梯度進行著。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直到近年來自媒體和知識付費時代的興起,讓這種波浪式的有時間間隔的差距不再那麼明顯。同一時間只要父母有心,偏遠縣城和一線城市可以同時享受先進教育理念的傳播,可以同時看到某一業內知名專家新的研究成果的闡述,也可以看到那些好的教育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所以一定程度上說,現在比以往更趨向於教育資源的公平化。但同時又出現了個問題,當外部資源可以較為公平地獲得時,在執行和使用的過程中卻是需要內部的具體操作者的高水平的。而事實上這點很難能夠實現。

比如看到一線城市的一個好的教育項目的實施案例,縣城的老師和父母都一致認為對於孩子非常適用,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簡直大相徑庭。因為我們知道教育方法的使用一定不是照葫蘆畫瓢,而需要操作者能夠非常清楚背後的操作原理,且依據學生的具體知識背景和學習思考習慣來進行適合他們的呈現,這種再創作的過程其實並不比一線城市的老師容易多少。所以即使資源獲取可以公平,但在使用這些資源的過程中還是會因為操作者的水平而大打折扣,最終縣城的孩子們還是無法能夠最大化地汲取到這些優秀的教育資源。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在新時代下,教育公平的迫切性和不同群體具體努力方向的思考

教育是否能達到公平似乎不能單純從外部資源和教育實施過程中來判斷,最終需要從受教育者的教育結果上來評判才是我們最終期望的。舉個例子,同是一個課堂,一個授課老師,一節課的知識點,現實是我們無法保證課堂上幾十個孩子都懂了會用,題目可以全對。但無論是老師、父母還是孩子不都希望全部都能懂都能理解,題目都能做對嗎?而相較而言,

教育的起點、過程、資源經過全方位的努力在現代社會中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唯獨教育的結果、質量還需要人為地經歷漫長的努力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時間似乎也並不容易被預知

一、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堅定地去實現教育結果的公平呢?

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對於千萬個家庭來說,教育是一個系統、整體,不能被割裂或人為性地模糊。我們不能不負責地說只要國家給每個孩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就是公平了,只要每個孩子每天都按時到校上課就是公平了,這些機會和過程只是教育的上游,而具體教育內容的實施、教育結果在每個孩子身上的呈現這些下游的內容才是關鍵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同時這個結果還不止是體現在在校的考試成績上、各項比賽的參賽結果上,而需要具體體現在每個孩子走出學校走入社會後的每一次選擇中、每一個職業崗位上、每一個新組建的家庭幸福上、每一個下一代孩子的成長教育上、每一次面對困難挑戰的勇氣上、每一個重大項目的成功完成上等等的人生點滴中,只有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可期的、可圈可點的、可被他們的孩子拿來傳承弘揚的才是真正的教育結果,即使因為先天的智力無法做到為國家、民族、人類做點什麼,也可以迴歸到自己個體的家庭、職業中,讓自己的小家庭過得更幸福、自己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自己的人生無遺憾,小家幸福大家也就安定團結了,這也是我們期望的教育結果。

因為我們發現大國的崛起需要每一個個體的努力、團結、共進甚至是犧牲。而那些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歸根結底都是來源於每一個個體兒時的不愉快經歷或者是教育的缺失、失敗。沒有人願意自己的人生是痛苦的,那些不幸福的種子在很久以前就被種下了。我們一直希望

每個家庭的養育者、學校的教育執行者們都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讓孩子們有個好的性格以便能夠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心理也健康,對於生活的千百面可以有個積極包容的心態;讓孩子們儘可能在進入真實的社會前就練就一身本領,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從眾無我,有明辨是非進行選擇的能力而不會被蠱惑脅迫,有團結合作的能力而不是孤軍奮戰或者無法融入任何一個團體,有創新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做任何事都依賴於外部顯得那麼沒有價值感。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因為現在處於不同年齡層、各種背景成長起來的人都有各自的痛楚和煎熬,誰都不容易,除了心理上要受盡各種痛苦外,最終會在每個個體的生命健康上有所體現,而任何人其實都不願生命最後是帶著病痛的折磨閉眼的。雖然說很多前輩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痛苦和煎熬,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人類是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變跳脫的,只是取決於個體是否有足夠的意願和智慧。每個人的幸福與否不僅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和後代的未來,更關係著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更更關係著下一代孩子們成人後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要保證整個系統都能公平地進行著,特別是對於教育結果的把控來不得半點馬虎。

二、從學校和家庭的角度我們具體能做點什麼?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無論身處哪裡,學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執行者都必須儘可能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取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使學校當下的現實無法能夠立刻借鑑使用,也可以從中摘取理念的精華穿插於給孩子授課內容的拓展中,也就是需要給孩子們心中埋下很多很多美好的沒有接觸過見識過的好奇的種子,讓他們有個概念,在這個星球上還有我很多很多沒有見識過的東西哦!這個種子無論對於孩子們是否能夠有興趣和動力去刻苦學習,還是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很多成功人物的成功大多都有因兒時某個時刻不經意間被種下的那粒種子。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同時儘可能使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技術讓孩子看到、聽到、摸到那些書本上不動的知識和所描繪的世界。因為孩子們的學習通路一定是多樣立體結合完成的,單憑視覺去看書本上的文字是遠遠不夠的。比如讓小朋友學習一首有名的山水詩,就需要老師們花點心思去尋找詩中的山和水以及與它們有關的一切有趣的事物,通過小視頻也好、紀錄片也好、人物採訪也好能夠讓孩子們通過動態的圖、聲音、被訪者的情感流露來了解詩中的景物,也可以課後去學校附近的山水之地做對照,總之讓孩子們通過感知覺、情感、意境來最大限度地接觸到詩中的真實。所以教師的備課一定是一個充滿想象和創意的過程,而不是照著一些備課資料來作謄寫。教師們的持續成長、學習一定是孩子們受教育的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是活水,而非死水,我們永遠相信孩子們都是自帶靈氣的,這種靈氣是需要更有靈氣的教師才不會被掐滅的。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對於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來說,同樣不能放棄看向世界頂尖教育理念的機會。一旦有些父母有自卑情緒,潛意識中就會懷疑自己孩子的未來是不可能會站在世界舞臺上的,同時在日常和孩子的相處中也很難能夠激起孩子們看向未來、看向世界的無限嚮往。所以請每位父母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價值,相信他們的未來是在遠方的,更要相信他們是有能力和潛力來實現跨越的。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去學習各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就非常有效了,否則缺乏這樣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必定會讓自己目光短淺、視野狹窄。從很多國外的名人成長看,有些人的兒時家庭是非常貧困的,父母也很無助,但他們有一點是很少國內父母能夠做到的,就是相信孩子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會一直鼓勵孩子努力,而不是質疑、嘲諷、挖苦、打擊,所以很多出生不好的人最終都實現了階層的跨越。

結語

雖然每個孩子的出生不同、家庭的狀況各有優劣,但我們一直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無限種可能性,他們的未來除了需要自己努力奮鬥以外,更重要的需要父母的信任、鼓勵和老師們的專業付出。

教育的真正公平需要每一個人的不懈努力,這不是一句口號,這涉及所有孩子和家庭未來的幸福。所以請大家都要努力、相信!

經濟條件欠佳的區域和家庭,如何喚醒教育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