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在幼儿园哭闹?为什么家长离开后孩子就不哭了?

张梅茜


送孩子入园,当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要转身时孩子就开始哭闹,但家长离开后孩子就不哭了。这一现象在幼儿园属于常见现像,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会这样主要有2点原因:

1.幼儿园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能清楚表达出他个人的想法,情急之下孩子就会用哭闹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并会表现极力反抗的行为想迖到自己心中的目的。(想回家的目的)

2.家庭成员对孩子入园的态度不一致会影响孩子入园情绪的参考值。讲一个真实的例子,之前我带的一个中班。有一个孩子,每当他爸爸早上送她,孩状态是正常入园状态。但若是妈妈送来,她肯定要开展一翻哭闹才肯入园。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才知道妈妈是女强人,平时很忙,极少陪孩子,她总会表现出很不舍得孩子去上幼儿园,特别紧张,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受到委屈。但他爸爸就不一样,他特别鼓励孩子独立,教导孩子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个大孩子的行为。所以,家庭成员对孩子入园的态度和引导也是很重要


那为什么妈妈一离开孩子就不哭了呢?

这恰好说明孩子正在尝试,他在尝试适应中幼儿园的路上。例如:由妈妈一手带大的孩子,突然有几天要交给奶奶照看。孩子也会在妈妈交给奶奶的时候有反抗情绪,但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她也会尝试适应奶奶的陪伴,这是孩子迈开成长的第一步。

见过很多孩子,就是在妈妈转身那一下哭一下,但实际上他在幼儿园一整天的心情和状态都是非常好的,这是孩子适应幼儿园,融入幼儿园生活的一种表现,我们需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就可以改善的。


那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让孩子清楚他在幼儿园的时间以及,并用恭喜态度去交流孩子上幼儿园的事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了,就很暴力的对待孩子。说一些你再哭我就不来接你,你再哭我就不要你这样的话。其实这就是孩子最担心的问题,我们可以跟孩子清楚地表达,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告诉孩子他下午睡醒午觉,不一会儿你就去接他回家了。让孩子心里清楚,你不是不要他,而是你也有工作要做,并用恭喜态度对待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我们恭喜表扬他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其次,和孩子交流时,告诉孩子他的老师打电话来表扬他,并说喜欢他

即便老师打电话是虚构的,也要常常正面的与孩子交流他的老师,让孩子更了解老师,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喜欢他上幼儿园的的。跟孩子坦然的交流,有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正面的引导孩子幼儿园是一个很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很小朋友和有喜欢他的老师,拓展孩子对幼儿园的认知,这对降低孩子在幼儿园的不适感很有帮助。

最后,排除幼儿园问题,反思自己的态度正面引导孩子爱上幼儿园。

孩子在家长转身后就不哭了,证明孩子在老师那里还是很有安全感的,所以这种情况应该是排除幼儿园的因素,而是要反思自己的态度。幼儿园是孩子迈开成长的第一步,如果我们抱着不放手,又非常焦虑的态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种负面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所以送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态度自己应是温和又坚定。温和而又坚定的态度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现年龄阶段是每个孩子上幼儿园的阶段,没有其他的选择,唯有这个选择。

其实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一开始对幼儿园是充满好奇和探索,还有害怕的,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只要我们给孩子更多的支持,正面的引导孩子,强化幼儿园是一个好玩的地方,那么,孩子很快就从一开始的不信任老师和不适应幼儿园,过渡到爱上幼儿园了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晓笛育儿分享记,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同伴而行,与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儿知识


晓笛育儿分享记


你好。9月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我还记得3月开学的时候楼下幼儿园的孩子们抹天哭地的情景。作为育儿豆瓣妈,我早早作为幼儿教育心理学习者到不同幼儿园开始了我的明察暗访。我们一起聊一聊,宝宝为什么会在幼儿园哭闹呢?为什么爸爸妈妈走了好像也就不再哭了,是哭给爸爸妈妈看到吗?

宝宝为什么会在幼儿园哭闹?

  • 情绪上,我就是很难过,想哭。

宝宝要离开爸爸妈妈独自去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他感觉自己的孤单,心里情绪不好,想表达自己的不开心,所以宝宝哭了。这也是宝宝发泄自己情绪的渠道,我们一定不能说,你不能哭。允许孩子哭。

  • 陌生,安全感袭来。

不熟悉的陌生环境让孩子的安全感动摇了,他不知道如何与老师相处,不知道如何去和同学打招呼,他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很大的井里,连呼吸都很困难。于是孩子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 生活习惯改变

我们在家可能很小就给孩子建立了一套生活程序,孩子已经习惯家里的感觉,突然改变让孩子措手不及。孩子的不安情绪就会出来,让他感觉到恐慌和无助。

  • 不再是众星捧月的失落

孩子在家的时候只有他一个孩子,家里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他有满满的自豪感。但是去了幼儿园以后,老师的注意力在所有孩子身上,他们感觉到了失落。

  • 累了困了

孩子在家里累了困了撒娇倒在父母怀里就睡去了,可是在幼儿园没有了依靠,他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只能用哭干着急的方式去表达和传递。

  • 发生了争执,不知道如何解决

孩子和孩子之间发生了争执,不知道如何表达和解决,感觉到了委屈和不公,于是用哭来解决问题。

父母离开了就不哭了是因为什么?

孩子刚去幼儿园一直在哭闹,拉着你的手死拽着,你也心疼的眼泪直掉,可是走后回头看监控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还和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

  1. 老师帮助孩子转移了注意力,成功用玩具吸引了孩子。

  2. 表达了自己想哭的情绪,现在已经表达完了。

  3. 老师上前去抱抱时已经感受到了温暖和爱,安全感得到了安慰。


小豆瓣成长路,工科逻辑学豆瓣妈,致力于0-6岁科学育儿以及大脑逻辑思维学习,分享有温度的育儿观点,愿和你交流不同的育儿体验,感谢你的关注与留言。



<strong>


小豆瓣成长路


同为幼儿宝妈,这个疑惑我也有过,甚至亲身体验了一把到底是“哄好走”还是“直接走”才对孩子适应新生活比较好。

特别是刚开学那两个礼拜,早上送孩子到班级门口就能听见一片“哭爹喊娘的哀嚎”了,也是蛮“惨”的,甚至有些家长也在门口偷偷抹起了眼泪。但是没办法呀,这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环节呀。

那么,我来分享一下这段比较“伤感”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吧。


首先,明确一点,孩子出入幼儿园表现出来的哭与闹,都是正常的行为。

孩子离开家长,独自一人进入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伙伴,那种手足无措的紧张和茫然是可想而知了。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适应也得花点时间吧。性格外向的孩子融入其中会快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孩子融入相对就慢一点。


3-4岁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放”在”举目无亲“的幼儿园里,她除了哭还能怎样呢?哭泣是表达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宣泄出来也没什么不好的,以平常心看待就好了。这时吧,孩子心里想的就是“我不要离开妈妈,我不要离开家,我难过我哭我抱妈妈大腿,妈妈带我回家好不好?。。“可惜啊,爸爸妈妈无能为力啊,孩子,这是你成长的第一步啊!加油,雨过自然会天晴,熟悉新环境了也会好起来的。

其次,到底是“哄好走”还是“一走了之”?必须一走了之啦!

小班刚开始一段时间,孩子们大哭大闹要回家时,无疑是家长最揪心的时刻。这时,总有心软的家长想去教室里把孩子哄好了然后再走,不一定是妈妈奶奶喔,我曾亲眼看到过一个爸爸在教室窗口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然后毅然走进教室里去抱着孩子哄,哄了十多分钟,孩子越哭越厉害,根本放不下来了。后来就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先回家去了,明天再送来。。老师也是一脸无奈。


我也体验过一次。那时开学的第二个星期一。女儿那天情绪特别激动,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哭,吃早饭也是眼泪水拌粥,几度哽咽哀求: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你爱不爱我啊,妈妈,幼儿园一点儿也不好玩。

真的,我不是心肠硬的妈妈,我也不会用打骂威胁手段逼迫孩子去做什么,我只是用坚定的口气告诉她:囡囡,妈妈爱你,我们去幼儿园是为了让你交更多的好朋友,也为了让你跟老师学本领,下午妈妈会准时去教室接你回家的。

去幼儿园的路上,女儿哭的稀里哗啦的,到了教室,情绪直接崩溃,撕心裂肺的哭泣简直可以撕裂老母亲那颗假装坚强的心。我走不掉,我的心很痛很痛啊!我跟老师说,我可不可以陪她一小下,给她拿个小玩具玩一下。老师朝我笑笑说,速战速决。我刚走进去把玩具给女儿,她仿佛看见了什么希望,哭得更惨烈了。老师看了我一眼,我知道,我只能一走了之才能解决问题。我走了。走到挺远了,还是能听见女儿的哭声,我没忍住,眼泪哗哗下来。。。。。。后来,老师告诉我,我走之后,女儿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虽然不开口说话,但也没再哭了。我想,那一天,女儿成长了,我也成长了。

最后,没有期待了,也就“死心”了,自然也平静了。

孩子是聪明的,她完全知道大人的软肋。比如妈妈心软,我多哭哭就舍不得我了。所以妈妈在时,会哭会闹会使性子。妈妈一走,期待没了,也就死心了。哭什么呢?再哭也没有妈妈带我回家啊,对吧!而且,在班级里,是有老师,有规矩的,大部分老师会正面处理孩子的情绪,不会过激的,所以,也请家长放心把孩子放下吧。


平时在家里,多引导正面的情绪,以绘本引入或者以身边小朋友为例子,与孩子分享小故事,听听孩子讲一些幼儿园趣事,每天多爱一点点吧。度过这段最艰难的分离焦虑期,就会迎来快乐童年的哈!

综上所述,让我们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吧,慢慢来,孩子,会做得比我们想象中更好的。加油!祝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

----------------------------------------------------

更多真实的育儿体验,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头条号(育儿路上遇见你),漫漫育儿路,苦与乐的坚持,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育儿路上遇见你


产生这种现象应该是孩子刚入园没多久吧,我家的大宝刚开始也是这个样子,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现在非常喜欢去幼儿园,她跟我说因为幼儿园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呀,在家很无聊。



刚开始入园的小朋友,因为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亲人这么长的时间,难免会产生焦虑,父母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多渲染上幼儿园是一种开心的事情,也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

父母也别太担心,孩子入园时大哭,是因为要离开父母产生的分离焦虑,孩子还不会用别的词或者别的行为来表达这种情况,只能哭。



父母离开后,孩子就不哭了,这和孩子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关。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容易受情景的影响。当孩子离开了分别的那个情景后就会很快恢复。而且孩子的注意力的持久性也比较短。很容易被转移,当看到别的新鲜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


大小佩奇的妈妈


这个典型的就是我女儿。

我观察了一下上幼儿园大致分三类,一不哭的简直是看的我们这些宝妈心生羡慕。二是看的家长就哭,走了就好,就是题主这种,也是我女儿。三是走与不走都是哭,这是幼儿园老师最头痛的。

不哭的,我身边也有,我同事,天使宝宝,可是人家从小就是天使宝宝,不认生,合群,每次一起带娃出来她是最轻松的,大家可以轮着帮她照顾宝宝,她宝宝也可以很快和大家玩在一起,妈妈做妈妈的事,她做她的。可是我觉得这样男孩还好,女孩我会觉得缺乏了一些和妈妈的亲近感,我会难受的。

再是我们这种,我有一段时间送我女儿上幼儿园是最难过的,她每天都要和我在我在幼儿园门口纠结好久,我每天都要和她讲道理,最心累的是,道理她都懂,可是按我女儿自己说的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就是不想和妈妈分开。她对我有严重的分离焦虑,老师都看不下去了,说其实你一走就好了。后来又和我谈要不你让外婆送来吧,外婆送来就只哭着说再见,走了也就好了。可是我不舍得呀,她每天都说要我送,每天下幼儿园都答应我明天不哭了,会乖乖等我来接。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年才到现在这样开开心心再见。我觉得还是不要着急,我那时候基本上每天都会在睡觉之前和她谈谈,听听她的想法,她其实都懂。小孩子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的,她现在也会说我还是会想妈妈,在心里想着。

还有最后一种一直哭的,我女儿班上就有一个,真的就是从早哭到晚,我女儿说她中午睡觉也在哭,弄的大家都睡不好,我就会叫我女儿哄哄小朋友安慰她和她做好朋友叫她不要哭,她说她做了,可是小朋友不理她就是找妈妈。这种可能上幼儿园磨合时间会更长。

其实孩子在三岁左右,也是分离敏感期比较严重的时候,如果孩子安全感特别缺乏,晚一年入园,可能对他的身心发育会更好。如果实在没有人带要上幼儿园,你也要每天和他沟通,听听他是怎么讲述幼儿园的,他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用简单的语言和他沟通。然后通过一些上幼儿园的游戏让她更加了解幼儿园。千万不要拿那些很乖的小朋友或者适应一两个星期就好了的小朋友对比。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妈咪日记


当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时,别说孩子哭了,我记得我当时也是眼泪在眼眶里,心里也不好受。


毕竟也是孩子第一次上学,第一次离开家,也不知道他在学校会不会适应,不知孩子是否吃的好、睡的好、玩的好,是否受冷落、是否受欺负,所以送走孩子,我转身离开幼儿园门口就开始眼泪哇啦啦地掉。



刚入学的孩子发生哭闹,其实通常是分离焦虑所致。当孩子离开熟悉的人或环境时,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表现被称为“分离焦虑”。


除了少数不怕陌生人,适应能力较强的孩子之外,大多数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分离焦虑,程度较轻的孩子可能稍有不安或郁郁寡欢,再严重一些的孩子就是暴躁和哭闹,更加严重的孩子还伴有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反应。


那么面对孩子在幼儿园哭闹,要怎么办呢?


千万不要送完孩子一步三回头,有着千千万的不舍


首先第一点,大家千万不要像马小妈我一样,在文中开篇提到那样,疼爱孩子,送孩子入园看见孩子哭自己也跟着哭,或是送完孩子一步三回头,有着千千万的不舍。



其实这样会让孩子感觉上幼儿园就意味着与家人分离,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淡化离别,比如送孩子到幼儿园之后,告诉孩子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好好观察等回家的时候再告诉家长。


强行把孩子抱进园极不可取,轻则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失去信任,仿佛他们是合谋把他骗到园里,以后对上学更加警觉和抗拒;重则造成一定心理创伤。



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专属用品


如书包、水杯、毛巾、枕头和被子,甚至是一两件心爱的玩具,这些熟悉的东西能给孩子一些心理安慰。


平时给孩子做一些理解时间的小练习


爸爸妈妈比如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外面买点东西,离开30分钟好吗?”离开一会儿后按约定时间回来,和孩子很高兴地相聚。然后可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半天乃至一天。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唠叨的马小妈”,并点个赞哦!不仅有家庭育儿干货,还有每日亲子游戏与你分享哦~

爱唠叨的马小妈


在幼儿园哭闹也是刚开始的时候吧,时间长了就好了,会喜欢上幼儿园的,因为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不想在家里,现在很多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在家没有玩伴,在学校有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做游戏。

刚到幼儿园哭,是想着父母可能看我哭的稀里哗啦的,会心软,心疼,就会让我回家,在家里面没有约束,想干嘛干嘛,想吃就吃,所以才会刚开始哭,等到父母走开,感觉没有依靠了,哭也没有用,就会不哭了。



刚开始我的孩子也哭,哭了一个星期,等到星期天过完,又是不想上学,等到学校的时候,就不哭了,立刻就玩起来了。到这里我很开心了🥳


豫嫁湘人


孩子在幼儿园就是没有安全感,我家孩子才去的几天小手总是搓裤子,后来才慢慢适应了,没办法有些事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毕竟做父母的不能陪他们一辈子,


用户3142511419


孩子在幼儿园哭闹的现象,一般是在9月份小班新入园的小朋友身上发生,具体一点,哭闹是3岁左右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的一种暂时情况。

宝宝开始上幼儿园了,对家长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从婴儿期进入了幼儿期,说明孩子长大了,要开始一种全新的集体生活。孩子离开家长的呵护,进入幼儿园,发生哭闹现象,再正常不过了。其原因有三:

一、分离焦虑。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离开家人的呵护,特别是离开妈妈,孩子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这种心理会使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继而引起哭闹现象,哭着要找妈妈。

二、环境陌生。家是孩子一直生活的地方,就像一个避风港,孩子进入幼儿园,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环境布置、老师、小朋友全部都是陌生的,由于孩子年龄小,心理上具有适应能力弱的特点,所以,孩子不适应环境会引起哭闹。

为什么家长离开后孩子就不哭了?原因如下:

一、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温暖,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家长离开后,当孩子哭闹时,老师会特别关注,通过抱抱、亲亲、揽揽、帮助找朋友等方式,让幼儿感到亲切、温暖,可以信赖。

二、新奇的环境,好玩的玩具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幼儿园小班的布置一般都很温馨、卡通,能引起孩子的兴趣。面对新奇的新环境,还有好多在家里没有玩过的玩具,孩子的注意力会从找妈妈转移到“好玩”上来,停止哭闹,开开心心玩玩具,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三,喜欢模仿,看到小朋友都不哭了,也就不哭了。一个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幼儿好奇心强,特别喜欢模仿,看到其他小朋友不哭,而且还会玩玩具,也就学着小朋友的样子,忘记哭闹,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玩。

四、老师利用讲故事、教唱歌、做游戏进行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家庭中孩子没有经历过,新颖的教育方式的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孩子的学习欲望。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既然选择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信任幼儿园,信任老师,并且在家庭中引导教育孩子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让孩子身心快乐,健康成长。


开心果275925776


我从事幼教近三十年,明显感受到了孩子入园情况的变化。

九十年代的孩子挺乖,但是适应也慢,一般入园几个月了,还会有焦虑情况出现。

而现在孩子入园,绝大部分孩子没有哭的过程,入园第一天就可以和伙伴一起愉快游戏。

有的孩子就如题主所说,入园时哭的惊天动地,家长离开马上不哭,在园期间也不会有任何哭闹情况发生。

也有不少孩子不允许家长在门口逗留,他进班立马就让家长走开,和老师说句话也不行,否则立马哭泣。

刚开始我也纳闷:孩子为何有如此“演技“?反思许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孩子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心理紧张,想到马上要分离,内心就会难过。但是幼儿园生活也是他们喜欢的,所以他们的情绪很快就会转移。

2、孩子哭是给家长看的,内心并不是真的抗拒上幼儿园;“观众”离开了,自己还哭啥?

3、他们知道上学哭会被伙伴“笑话”,因而主动控制情绪。

比如我班有的孩子,自己眼泪还没干,看到别的孩子哭,立马开始批评别人:丑八怪!

所以,建议家长绝对不要被孩子的眼泪吓到,要理性面对他们的眼泪。凡是家长能温柔而坚定处理孩子入园哭闹问题的,孩子适应的都是超级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