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大學生月入4萬,實現經濟獨立,原來這樣做

有道是,逛街時要想緊緊捂住錢袋子,有一條黃金準則一定要遵守,

女不看包,男不買鞋。

金姐有個同事,一米八的個子,平常愛好打籃球,純直男一枚,對逛街購物無感,日常穿衣風格也很隨意,就好像出門幾分鐘前碰到哪件拿哪件一樣,完全不在意搭配。

可只要一提起鞋,必定兩眼放光,滔滔不覺,如數家珍般向你訴說,哪個品牌又和某某球星聯袂發佈簽名款球星鞋了,打外場最適合那種球鞋、打內場適合什麼款式······

都說消費力排行榜,是女人>老人>狗>男人,可這裡面一定不包括鞋。金姐的直男同事曾得意洋洋地告訴金姐,我女朋友總說,她衣服比我貴、褲子比我貴、襪子比我貴。拜託,她全身上下加在一塊還沒我鞋子貴!

金姐只想告訴他,不要因為沉迷鞋子而失了心智,醒醒,你還沒有女朋友!

總的來說,男人對鞋子的熱愛,讓炒鞋和炒股、炒數字貨幣、炒黃金一樣,成為一種理財、甚至是發家致富的手段。

據小道消息,一名20歲的大學生,靠炒鞋月入4萬,賺足了學費、生活費,實現經濟獨立。還是小道消息,又一名年輕小夥小明,父親贈予其100萬元首付買房,然而,他竟然把所有錢全都買了鞋,這可把老父親氣炸了,要斷絕父子關係。

一年過去了,出乎意料的,當初用100萬元買回來的鞋轉手賣出去,翻了五倍,已然變成500萬元,年輕小夥直接全款買房。這故事,聽得金姐內心無比躁動,我也要暴富~要財務自由~我也要從這些男人身上賺錢!

購物靠感性,理財則需要理性思維,當你想像炒貨幣一樣炒球鞋時,則必須要思考球鞋背後的價值,是什麼因素推動著鞋價一直在水漲船高式的上漲,遊戲的終局,是物超所值、皆大歡喜般的結局,還是接盤俠出不了手,演變成擊鼓傳花式的鬧劇呢?

事實上,在一款叫做“鬥牛”的潮鞋交易平臺上,球鞋交易已經和炒股、炒貨幣、炒黃金一樣,加入了K線和漲跌幅值,行情十分直觀,頁面佈局也更加接近傳統交易所。

充滿了儀式感。


20歲的大學生月入4萬,實現經濟獨立,原來這樣做


20歲的大學生月入4萬,實現經濟獨立,原來這樣做


你可以看到單款球鞋的漲跌價,近幾日內的出售價格等現狀。

此外,還有平臺根據24小時的交易額,編制了“炒鞋”三大指數:AJ指數、耐克指數和阿迪達斯指數。


20歲的大學生月入4萬,實現經濟獨立,原來這樣做


平臺不可能限制單款球鞋的買賣價格,所以其指數漲跌幅就更不可能有所限制。像圖中所顯示的,指數呈現出了非常劇烈的波動。

就像金姐經常說的那樣,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炒股如是,炒鞋亦如此。

今天花大價錢屯了一批鞋,明天這批鞋的市場價值就有可能在劇烈的市場波動中回落。

鞋價起來的最主要原因,多半是其中混雜了情感因素,絕非其中所包含的真正價值。

舉個例子,某知名球星最近熱度值很高,廠家順應潮流,發佈了一款和其對應的品牌鞋,同時運用“飢餓營銷”原理,限制了該鞋的發佈數量,球迷數量遠遠大於球鞋數量。供大於求,鞋價自然水漲船高。

就是因為是該球星死忠,所以球迷們不惜付出溢價成本,也要購買此鞋。

看到商機的鞋販子,花大價錢屯下此鞋,期望用更高的價格賣出,以獲取差價。

但如果此時,廠商基於某種原因,增加了該款鞋的供應量,市場上供需關係趨於平衡,鞋價也慢慢恢復理性。

此時鞋販子手裡屯的鞋只能砸在自己手裡了。所以與“炒鞋年入百萬”相伴的,也常常會出現“炒鞋大幅虧損”的新聞。

基於情感因素所興起的泡沫價格,往往不能反映該標的物真實價格,按經濟學原理,物品最終一定會回落到其真正價值所反映的真實價格。

數字貨幣如是,炒鞋如是,就算夾雜再多概念也沒用。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支持自己喜歡的球星,那麼是可以為球鞋付出相應的溢價成本,但若是砸巨資屯鞋、試圖用差價盈利,則一定要注意各種客觀因素,一個不小心本金就可能砸在裡面。

畢竟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想要了解更多投資知識,還是要多多關注金姐。都看到這了,點個“在看”再走,轉發也是對金姐的鼓勵呦。

1、為依法維護著作人和互金深度指南的合法權益,合理規範相應作品的網上傳播,要求轉載互金深度指南原創信息與內容資源必須註明轉自“互金深度指南”,否則按侵權處理,互金深度指南保留最終解釋權。

2、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