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安徽处在非常好的地理位却发展不起来?你怎么看?

磊哥说大事


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条件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是要看具体和哪个地方相比,如果和中西部的省份相比,安徽的先天条件已经是很不错了,若是和东部沿海的一些省份相比,有些方面的劣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至于为啥在有些人看来发展不起来,这个原因也非常多,也是要看和哪个地方作比较。

首先,安徽省平原广阔,但交通基础一度很差。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北部为华北平原,中部为江淮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和西部多山区、丘陵,总体上还是以平原为主。安徽经济虽然谈不上多发达,但是无论是农业基础还是工业基础,也都还是不错的。沿淮和江淮地区以平原为主,人口也众多,农业基础雄厚,城市化进程也非常快。沿江的各个城市都是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如果组团发展,完全可以形成连接南京和武汉的城市群。皖南和皖西的山区,无论是旅游,还是茶叶种植,都已经形成品牌,虽然总产值不一定好看,但是很多地方人均水平其实也不差。

但是安徽经济发展的劣势也是比较多的,皖北虽然平原广阔,但是由于历史上长期的黄河夺淮和泥沙淤积,造成淮河流域长期水灾相对严重,经济基础相对较差。而历史上的安徽、江苏分家,让安徽成为完全的内陆省份,没有出海口。当然,安徽一直以来没有好好的利用长江,白瞎了黄金水道这也是客观事实。与同属于中部的湖北、江西、河南等省相比,安徽过去的交通一直都比较差,尽管近些年来省内在交通发展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也只是以合肥为主的皖中地区改善明显,还是有很多地级市和县城交通依旧比较落后。

其次,安徽正在加速发展之中,但是发展质量需要大大提升。

近几年来,随着安徽多数地区交通的改善,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安徽各地级市应该说发展速度都是比较快的,当然了,区位相对较好的皖东地区尤其要快一点,占尽优势的省会总体上要好一点,皖北到皖西,以及皖西南相对缓慢,这是客观存在。与此同时,安徽绝大多数的城市和县城,经济的主要拉力还是低端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上至二线大城市的省会,下至不入流的小县城,街道上最多的商铺就是房产中介。整天手机里接到的最多的电话,就是某某大城市这个新区的商铺,地铁几号线边上的房子。领头羊尚且如此,就别说其他的城市了,所以说安徽经济发展的水平确实不高,亟需有本质的提升。

最后,安徽已经到了必须全省均衡发展的时代。

目前,在长三角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军之后,安徽已经全省融入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在安徽芜湖发布了《长三角城市芜湖宣言》,声称各个城市要加强合作,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这既是长三角的发展机遇,更是安徽省的发展机遇。

未来的安徽,要想发展的越来越好,合肥必须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什么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发展目标还是仅仅是吹牛并不重要,外界怎么评价合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态度,重要的是能否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过去做的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争取越来越好。如果省会都天天停留在旺铺和楼盘及基础设施拉动地方发展的时代,那么全省肯定也就没什么前景了。

除此之外,安徽发展要重视沿淮和沿江地区。过去的沿淮,并非没有自己的中心,淮南和蚌埠,本来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虽说两个城市也并非在吃老本,但是确实没有很好的引领淮河流域的发展。而长江沿线的城市就更不用说了,虽说芜湖和马鞍山整体上似乎还可以,铜陵的人均产值更是让自己骄傲了很多年,但是总体上还是没有充分的利用黄金水道,谋划多年的皖江城市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一直以来,只要提到安徽的发展,就会有会多人嘲讽一城独大的发展模式,而只要有人质疑这种模式,马上就会有人列举出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的数据,证明自己没有一城独大,证明很多地方都采取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省会的首位度,提高向心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安徽的条件和内陆其他省份并不是完全一样,所以别人采用的发展模式是否也适合安徽是值得思考的。放眼望去,整个沿江省份的主要发展精力都放在沿江地带,只有安徽是一个例外。

近些年来,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开工建设,安徽似乎已经彻底意识到了长江黄金水道的价值,似乎已经彻底意识到了重视长江对于安徽发展的重大作用,平心而论近些年来,安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合肥这个火车头与领头羊一定要带好头,下面的兄弟城市也要积极努力,让安徽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徽南城意


安徽发展不行?开玩笑吧?我2006年去的安徽芜湖下面的南陵县当时县城最高楼是个酒店好像只有十一二层!县城中心几乎看不到私家车房子都很破旧超市营业员一个月才350块钱工资,清水面一块钱一碗!等我2014年离开当地时整个县城已经换了个样高楼林立路宽车多宛如一个三线城市的感觉!变化太大了


非法菜头


早期政策赶不上也没享受到,省内一个大城市没有。合肥开始大力发展了,浙江江苏上海已经闻名两代人了。我老家是马鞍山靠西的。讲实在话,小时候马鞍山都没去过,合肥只听过,在哪儿也搞不清楚,那时候家里有什么事只去南京。我身边的小伙伴也都在南京买房。如果我不是在合肥上学,找了个合肥的老婆,估计我应该也不会在这。但是如果合肥在八九十年代发力,哪怕发展缓慢点,现在比不上沿海城市,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一个中心城市没有,省内其他地方想都不用想,肯定发展不起来,我还没见过一个省本来很穷,然后突然省内两个以上的城市变富了。


缓缓掉落的枫叶L


安徽经济发展的怎么样,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好不好,可以看一下地图和其近年GDP增长情况有个直观的了解。

总的来说吧,安徽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也不怎么差

安徽在全国的位置

安徽不太好的特点:不临海,没有像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有沿海城市。

安徽相对好的位置:

安徽位于华东地区,而且是中部6省份,东南部有长江经过大多沿江城市,如安庆、芜湖、铜陵、池州等市。

安徽临近中国最大面积的长三角城市群,省内包括合肥等8个地级城市被纳入长三角规划,可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相比于周边的河南和江西2省的省内规模小的城市群,优势更大,城市更多,人口也多。

安徽现在及未来也将有多条高铁线(合福高铁、合武线、合宁线、淮南线)路通往上杭、山东、京津,还有周边的江西、湖北等省,铁路线在中西部较发达。

既然安徽位置相对较好,经济发展情况在全国怎么样呢

在2018年,安徽省的GDP总产值是30006亿人民币多一点,位于北京之后的全国第14,人均的GDP为4.79万元,全国第23位,人均排名在中下游,说明人们还是不太有钱。

不比沿海大经济大省,在看看周边的中部省份的经济情况吧,如湖北39366亿、河南48055亿、江西21984亿,经济方面只好过江西吧。

依我的观点来看呢,安徽未来的经济其实会有较快发展的。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GDP产值是1546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全国平均为6.3%)多数省份。

其中大于8%增速的有合肥、芜湖和宣城8.3%、马鞍山8.1%、滁州有9.4%的高增速,都大于长三角城市如上海5.9%、杭州6.9%、宁波6.5%和无锡7.1%的实际增速。

看到这里,想必安徽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速也不会太低,再说安徽也在进行经济转型,发展引进一些新兴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未来会更好。

综合分析,安徽在全国位置不好不差,经济发展情况是中游位置的,还有潜力可挖。


贺千城财经


安徽,我来说说吧,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提到安徽,我往往想起了《大清徽商》,徽商在大清朝,赫赫有名,垄断江淮盐业,宰割天下。《乔家大院》乔致庸说过:商道:为国谋利,利射天下。

然而安徽,仿佛在我们近代,一直是静静的沉默着。当年,大清的钱袋子。到了现代却好像没有亮眼的名片一样。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合肥,容易想到的是传销和诈骗,在2014年的时候,深有体会。

安徽的地理位置





毗邻五省,距离上海很近。却没有得到什么优势或者江苏,浙江,山东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外溢效应。反而江苏的昆山,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得到了上海的经济外溢效应。

我认为安徽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1.教育体系不完善,没有知名高校,除了一个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区,好像没什么知名大学。而湖北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近百所院校。在东部几省来看,安徽人才这一块,不占有优势。人才也是逐利的,没有了名企大厂,没有了配套的高工资,人才也会流失严重。单凡有本事的都去江苏上海了,昆山的房价也就1w多,更加具有优势,而且离上海近,大概1个小时左右的动车。

2.产业布局





安徽重工业化倾向严重,铜陵有色,紫金矿业,等重污染金属加工业,还有化工产业比较多,而轻工业比较少。无法承接长三角的一些外包服务,比如电子,科技业。服务业远远落后周边各省。

周边情况:江苏以电子制造业,台商聚集地,日本科技企业,液晶显示等形成了规模,以昆山,无锡,苏州形成了经济圈,发展起来。政府税收稳定,财政丰盈,人才素质高,具有竞争力。

浙江,以纺织,服装,电子业为主。武汉:以光谷光电产业,汽车制造,家电制造为依托。

而目前安徽合肥,准备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号称规模剑指2000亿,在玻璃面板,液晶显示,OLED,准备有新的作为。以京东方企业的订单需求,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聚落。以芯片制造所需要的靶材为突破口。发展芯片制造业,中芯集团,等企业,形成芯片制造的企业聚落。





3.为人诟病的,低工资高房价

其实高房价各省都有,全国只有湖南长沙,房价均价在一万左右,在各省的省会房价都更高,但是产业不升级,工资不增长,才导致人才出走,企业找不到人才,政策需要资金支持,只有名企大厂过来,政府有了税收,才能扶持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中国的几个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的环渤海经济圈,上海的金融服务业等,山东起来,是因为港口贸易,青岛的工业制造。安徽,则毫无亮点,武汉默克尔还来几趟,有德国的仪器制造业,法国的企业,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安徽,本应该在政策扶持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不过错失了机会,所以发展不起来。


子非魚


安徽和河南是难兄难弟

看起来,差不多都是一马平川的地貌,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但青山绿水,就是不能换来金山银山。怪什么呢?

都是因为河,只不过河南是黄河,安徽是淮河。

人老几辈子,好几个朝代,黄河要是夺淮入海,遭殃的不仅仅是豫东,山东鲁西南 ,安徽江北,淮河两岸,巢湖周边,甚至江苏苏北,无一幸免。这样的灾害,断断续续几百年,现在好些,还要防洪。

这些地方的穷都是因为洪灾,连发展都提心吊胆,消除存量,需要很长时间。


多彩体坛


安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流失严重!阜阳地区人口1千多万居然大学没有3所、其他地区未超过2所大学.南京800多万人口?大学几十所.这不是给江浙沪、输入廉价劳动力吗?到目前为止还一味的盲目发展经济.安徽的人均GDP能看吗?人口6000多万、常驻江浙沪至少1500万人口.自营(菜场、夜市、早餐、修电器、装修....)在外面都有家了、过年才回家看老人.这些人和安徽发展没有一点关系.还有就是文化地区差异太大、三大文化地区、皖北(淮河以北)皖中(长江上游、淮河下游、简称江淮之间)皖南(长江以南)凝聚力不集中.相互之间经济交流几乎很少.在大学上问题最严重.合肥应该给予高等教育人才.福利待遇、提供优惠房屋购买政策.留住人口.未来才能成为超大城市.不然10年内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BoBo


重新区划地级市,全省保留十二个地级市:阜阳市,(亳州,利辛,涡阳并入),宿州市(淮北市并入),蚌埠市(蒙城,凤阳并入),淮南市,(颖上霍邱并入)六安市,滁州市,安庆市,合肥市,徽州市,池州市(铜陵市并入),芜湖市(马鞍山市并入),宣城市。


东部第一战区


安徽有多少人口,估计有一半人在外地务工。本省照要负责这些人的医疗,养老等等的付出。务工人员是有带回一些回报,但仅止于家用,或者家庭建设,对本省贡献极少。

以每人每天消费二十元计算,在外人口每天要消费多少?

要是安徽省向外输出人口一千万,仅每天在外消费额就是,一千万x二十等于二亿。就以消费品利润百分之三十计,也有六千万纯利润。

再六千万x三百天,(扣除假日)一年下来也有个一百八十亿。再以一百八十以x二至三十年等于多少?

如果这些反过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假如反过来,安徽能吸引几千万或者过亿人来务工,情形怎么样?

安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小吧,人口,土地面积抵得小的发达国家。说大吧,在人口大省来说也不算什么。

如果安徽象韩日哪样得到世界银行,及国内的大力扶持。以一省之力富可敌国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



用户4926524205


安徽论自然条件就是很好,中国科大就在会肥,有准南准北两大煤场,有著名风景旅游区,黄山,九华山,徽商。徽派建筑历史悠久,享誉盛名,,铜陵有名铜都,黄金水道长江也流经安徽境内。名企有荣事达,美陵,老子号有张小全剪刀,胡玉美辣酱,安徽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安徽发展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安徽底子簿,是个农业省份,农业产品利润低,安徽历年来省领导班子没有一个突出人物,好点都走了,但是安徽腐败严重,人际关系上下盘根坐节,揭不开真正的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