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你觉得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江海寄余生ycy


说说个人观点。

1、孩子小的话,比如读小学或初中,我认为拿手机给孩子搜题目答案是弊大于利的。

利就是孩子知道了题目答案,作业完成了。至于有没有掌握知识,不一定。

而弊端更多一些。

首先,孩子小,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也很差,拿手机搜题,目的就是想要知道答案。手机一搜,答案一写,作业写完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做作业时间短,没效率。

而且,孩子用手机快速搜索答案,完成作业以后,他们是很难做到放下手机去做别的事情。基本都是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去了,而且一看就不可收拾,看手机的时间一般超过用手机搜答案写作业的时间。

其次,用手机搜答案,没有自己的思考,而且会对手机有依赖性。本来一个题目,学生会思考一下能解答出来的,但用了手机搜答案之后,学生会不愿思考,不管简单还是难度大的题目都想着用手机搜答案。慢慢的,学生就不会思考了,这很不利于学习。写作业、做试题原本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及养成思考的习惯。用手机搜的话就违背了做作业的初衷和意义了。

2、如果孩子比较大了,读高中、大学了。个人认为,学生是可以适当使用手机搜索题目答案的。而且,利多一些。

首先,大孩子自控能力更强。体现在他们不会每个题目都依赖手机搜索,也不会用手机搜完答案后,就玩手机去了。

其次,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学生们平时会做很多课外辅导书上的题目,老师上课是不会讲解的。那学生要掌握知识要不就勤问老师,说实话,老师也就课间几分钟的时间或者晚自习时间可以解答。而用手机搜索就方便多了。随时随地随自己需要,现在网络发达、方便,有视频讲解,这样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当然,不能绝对的说,高中生大学生就可以用,初中生、小学生就不能用,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够不够自觉,学生学习目标强不强等来综合判断是否可用手机搜索答案以及是否利大还是弊大。


化学姐话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用手机查题,弊大于利。在班里,我是坚决反对学生用手机查题的。

两年前带的一个六年级毕业班,班里有个小姑娘,每天的家庭作业,准确率100%,但课堂作业却一塌糊涂,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小姑娘告诉我,她妈妈每天帮她用手机数学查题,她负责把答案抄到练习册上。


没办法,我只能和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告诉我,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长每天给孩子讲,有时孩子转不过来弯,就直接把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写上。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孩子不会做的题,家长也不会讲了,就只能用手机帮孩子查题,没想到孩子就依赖上了手机,现在离开了手机,就不会做题了。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差。


家长用手机帮孩子查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孩子不想独立思考,就想让家长讲,家长也不会就只能求助手机了。有时家长就直接让孩子自己拿手机查题。


对于小学生老说,用手机查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我认为还是可行的。偶尔用手机查一次数学题,我认为也是可以的,但孩子经常用手机查题,我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

一、经常用手机查题,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孩子用手机查题产生依赖性的时候,就是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时候。用手机查题表面上是在帮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时间长了,孩子越来越不想思考问题,越来越不会思考问题。


用手机查题,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影响老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判断,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学期我代六年级数学,学生的家庭作业,我每天都进行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就发现,好多难题,学习中下等的学生都会做,而且都做对。但班里的优秀学生不一定能做对。在进行家庭作业反馈的时候,对这些中下等的学生进行一一追问的时候,这些学生却讲不出解题的思路。


看着学生们的作业,都是对的,还以为自己的教学效果挺好的。其实不然,只是一种表象,而真正掌握的、理解的学生有多少,还需要老师认真地进行甄别。


学生用手机查题,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影响老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判断。而不能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束语: 小学生用手机查数学题,我坚决反对。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能真实地反应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影响老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判断,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木爻木大说教育


拿手机查题,我觉得弊大于利。

我儿子上高中时,说他们班好多同学都在网上查题。他说网上查题确实有好多优点,遇到不会的题,网上一搜,立刻会出来答案,且有详细的讲解。看讲解就好比有一位随时随地给你辅导的老师在身边。对学生来说,真的非常方便。

但儿子说,他一般不会在网上查题。因为总在网上查题,学生无形中会对网络形成一种依赖。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不愿再深入思考,而是直接选择查题。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愿意思考的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儿子说他知道自己意志力薄弱,怕自己养成不动脑子的习惯,所以宁肯题不会,第2天问老师,同学也不愿意用手机查题。

我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对于自制力强的孩子,网上查题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网上查题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花朵5506


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会做的题。今天我的小外甥女就因为不会写的题闹出了一个笑话。

下午外甥女在书房写作业。我和她妈妈为了不打扰她学习,就从书房出来。告诉孩子,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先动脑筋想想,实在不会了,再出来问大人怎么做。

一个小时后,外甥女出来了。我们就问她题都做完了,她轻松地说:做完了。她妈妈说:有不会的吗?不会就问你姨,她是老师,给你讲讲。孩子摇头说:不用,我全会。

她妈妈说,你拿过来,叫你姨给你检查下。孩子就把作业给拿出来了。

我就认真地给孩子检查作业。看到其中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我哭笑不得。原来孩子的答案上写了这么几个字:答案自拟。

这很明显呀。这孩子抄答案了,人家答案上这道题没有给出答案,写了:答案自拟。可是孩子根本就不明白答案自拟的意思,就照抄答案了。

我就问她:你写作业时,有抄答案吗?她迟疑了下,说:都是我自己做的没有抄答案!

我看着她说:你再说一遍,你有没有抄答案!外甥女就低下了头,不再说话了。

孩子显然这道题就不会,以为抄上答案,完成作业就ok了。可见孩子的学习态度非常的不认真。其他答案是不是抄的,也很难鉴定。所以原本答应了她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就变了,惩罚她在一些一篇类似的数学试卷,来检验她是不是学会了。

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在低年级,孩子一般都会依赖自己的家长。并且家长大多也能胜任。可是随着孩子知识的加深。孩子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解决起来很困难。为了给孩子解决难题,很多家长就会选择用手机软件进行查题。一来二去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就学会了用家长的手机查题。

那么用手机查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就看孩子怎么使用了。遇到不会的题,又没有在学校,家长也未能解决,这时利用手机查题。想解决这个难题。那么这种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遇到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

但是手机查题后,如果就是直接把题的答案照搬到自己的作业中,不思其解,那么这样的效果和不做也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这种做法就是弊大于利。

如果查到答案,仔细地研究答案,直到真正的弄懂,捋顺思路,不借助手机答案,而是自己把题的正确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或者想不明白,就做记号,等着问老师,直到题目搞明白为止,那么这样的就是利大于弊。

而那些就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孩子。有了手机,直接搜出题来,把答案抄上,不求甚解,企图蒙混过关,那么手机搜题就有百害而无一利。

就像我的外甥女一样,为了赶快把作业完成,好出去玩,就偷偷抄答案,那么像这样想的孩子,并没有认识到写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而不是为了完作业而完作业。

学习没有主动性,不知道是为啥学,为谁学,就会投机取巧,那么像这样的孩子,给他手机查答案,那么就会使他越来越依赖手机,不想在动脑筋,越来越懒惰,学习时就依靠手机,像这样的使用手机查题,就是有弊无利。

我把外甥女的作业后面的答案给撕掉了,斩断了她写作业作弊的可能。那么家长也可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查题。查了可以,你叫他给你讲讲其中的道理,或者在给他在网上搜出类似的题,来检验下孩子,是否真的做到明白了。还可以把这样的题积累到错题、难题本上,过几天就温习下,温故而知新。也许那时对于此题孩子就会有全新的理解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你怎么看待孩子用手机搜题的问题,你支持孩子用手机搜题吗?


心中百合静静开


孩子不会的题拿手机查,可能是现在很多学生常用的手法,也是很多家长积极支持的。本人数学老师,真的很不赞成这样的学习方法。尤其小学生。

第一:只抄袭答案,并不理解。

我每天都会讲解晚上作业。很多题,我看孩子们也基本都做对了,但我感觉以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他们不一定真正掌握。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孩子起来讲解,但是提问很多孩子,他们都讲不出来。我问他们,你们不会,答案怎么都是对的,他们说查答案查的。

很多孩子,做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一道题只要有答案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他们并不深究。

大多数孩子,只为查答案而查,根本就不懂题的意思。

第二:学习培养的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特别在数学的学习上,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孩子,其学习能力会更强。

一个孩子,如果每遇到一道题,一看不会就想着去查答案,他还有心情去思考吗?如果长期如此,他还有思考的能力吗?

过去没有手机,孩子们难道都不写作业了吗?

尽量不要用,那怕不写。第二天老师讲他自然会更认真的去听。

第三:学霸可以适当用,高中的孩子可以用,其他就不要用了。

为什么说学霸可以?

第一,人家就算查也会弄明白为什么?不会只抄袭答案。

第二,学霸自觉学习能力强,更让人放心。

高中为什么可以呢?

高中孩子大多具备一定自学能力,有目标有计划。老师平时的卷纸也不收答案,大家会很好的利用答案。

像小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这些孩子基本为完成作业而学习。有了答案,他们才懒得思考呢?

当然,有些家长也很为难,自己不会,孩子学习能力也不行,那怎么办呢?要想有效的利用手机,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孩子查好答案后给家长讲一遍,看是否理解。

第二:至少思考很长时间,实在不会才可以查。

第三:一周限定次数,不能每天都用。

手机从来不是万能的,学习最终还得靠自己。学习的目的实际让每个孩子学会思考,会思考的孩子学习能力才会更强。


人生如梦LLH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刚好有个五年级的小孩,学习不会就查手机弊大于利。

我小孩读书不太认真,只要用心了还是能做好的。现在五年级数学已经有应用题了,可是他不懂思路,应用题对于他来说太难了。他每次作业我都检查,了解他有多少斤两,当我看到他应用题全部答对了就知道用学习机找答案了。在第二天放学回来我会给他做同样的应用题,看着他来做,他却说“妈妈,我不会”。

因为他用学习机找答案时根本没去了解真正的意思,只是写个答案而已。

我觉得用手机查答案是弊大于利,我发现在手机上只能得答案,我们要让他真正了解题目的含义才行,我会用画图、形象比喻来跟他解释,反复跟他讲,让他真正了解,而不是只要一个答案。

但是有一些像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觉得用手机查是不错的选择,现在的手机内容丰富,像历史这知识会讲的更详细。

我是慢半拍的花花姐,虽然慢半拍但我坚持走下去。



慢半拍的花花姐


当下网络发达,手机流行的这个时代,用手机拍题成了学生解决难题,完成作业的一大利器。“学霸君”“作业帮”等成了学生手机中的家常便客。

在我现在所在班上的学生中就有这样的现象。当天晚上布置的课时练习册,第二天交上来以后,在批改的过程当中就发现练习册中题目的准确率高的吓人。平时成绩很差的孩子基本上做的题都是全对。在他们完成自己作业的过程当中,有些孩子是拿手机抄的,有些孩子是拿答案抄的。

这种抄作业的现象在整个中学甚至小学都已经非常普遍了。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用手机查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干利?要看孩子本身和家长如何利用手机的拍题这一强大功能了!

第一种情况: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对孩子利用手机拍题的情况不加以了解和控制,那么孩子用手机拍题,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依赖性,因为他不会做的题目太多了,并不是拍一次就能解决的。越到后期,孩子的思维越停滞不前,一碰到不会做的题就会想起万能神器“手机”。从表面上看孩子的作业每次都完成了,并且准确率很高,可是在最终的考试当中却是直接败北。


第二种情况:

孩子成绩一般,但家长对于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当孩子遇到题不会做,家长并不是让孩子直接拿手机拍,而是让孩子认真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想尽所有办法都不行的时候,允许让孩子看一看手机,然后再去自己思考完成这道题目。这种情况下孩子对手机的利用显然是利大于弊。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不会做的题目,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如果还不能够解决啊!这个时候我想孩子看一下手机只需要一眼便知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了。这样对手机的利用才是真正的有好处。


中学教之道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不要让孩子上网查答案(仅针对语文)。我在教三年级语文的时候,因为语文这个时候阅读理解比二年级难了不止一个档次,有许多孩子不会回答问题了。我只能一点一点的启发,做练习册时哪一点没有想到,都给孩子们讲解。

班上有一个很听话乖巧的女孩子,每回交上来的作业,答案都和正确答案一致,可是我都让孩子们撕下来了?一想,就是上网查了。我也和她说了,要自己动脑筋,写不对可以改正,没关系。结果孩子可能是父母回家晚,老人就让孩子上网查。一个学期下来,语文从90分以上掉到了80多分,始终上不去了。

所以说,如果单纯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作业,大可不必,最终会害了自己。


小豆丁的幸福人生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这样做肯定弊大于利。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中小学生不会做的题用手机查题已经蔚然成风。我看过好几个五六年级、初中的小孩写作业,手机都是放在旁边不能拿走的。有些孩子甚至以查作业为由,让父母专门买了智能手机,查手机的频率还很高。

我有一次就问一个五年级的小孩,你写作业非要查手机吗?自己做不出来吗?她说:“同学都是这样的,会做的吃不准的对答案,不会做的直接查。这样写作业快。”

手机查作业容易分心

手机查作业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拿起手机想要查作业,结果就分心干别的了。我堂姐有次抱怨,孩子写作业效率低,才5年级就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他们班很多同学晚上8、9点前就完成作业了,还有时间阅读。姐姐让我给看看啥原因。我就在旁边观察孩子写作业。发现她写着写着就开始聊qq了,有时候还会刷一下抖音。

我说:你作业没写完怎么就去聊qq了?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查完作业看到有人给我发消息,就回一下,就忘记了。

成年人也会有这样的体验,拿起手机本来想查什么东西的,结果就去看微信,看朋友圈,看完了放下手机,茫然地想,我拿手机本来是要干啥来着?时间就这样消耗掉了。

更糟糕的是,手机刷完,原本集中注意力要写作业,就会反反复复被打断,需要重新集中精力。这一过程甚至比刷几下手机还费时间。经常这样操作,大脑就没法进入深度思考了。

手机查作业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大脑思考问题

经过对一些习惯用手机查答案的孩子的观察和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用手机查答案都是越来越频繁,依赖心越来越重。

一开始,他们是实在写不出才查手机;渐渐地发展到稍微一思考,想不出就查手机,再到一有不会就查手机。最严重的一个孩子,连作文都是直接网上一查,查完就抄。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要布置作业,是老师怕学生太闲,危害社会吗?不是的,是学习必须要有写作业这一步骤,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习需要一个检索过程,要想学得好,学生就要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测,把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检索线”。只有通过不断搜索,提取知识,才能把知识占为己有。

对于难题,在得到标准答案前,必须先绞尽脑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哪怕犯下错误,也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次考试考完,记得住的题往往不是我们顺利得到答案的那些题,而是冥思苦想,最后可能随便写了个答案的题,但是这道题,我们通常都会记住很久。思考能在大脑中刻下更深的回路。

现在,手机查答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他们满足于作业全对的假象,把手机上查到的答案当作他们自己做出来的。答案来得太轻易,会导致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

写作业使用智能手机的正确姿势

先声明:孩子写作业完全可以不依赖于手机,也没必要依赖手机。从有人类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学习,而智能手机的诞生也就近10年。所以你说写作业必须要查手机,孔子笑了,孟子笑了,马克思,爱因斯坦,钱学森都笑了。

如果做作业一定要借助于手机,或者习惯了用手机一时半会改不掉。那这里普及一下手机的正确使用姿势:

1、每门学科,全部写完前不可用手机查题。凡是不会的先自己努力思考,获取答案,三思之后还不行,空着。最好能记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卡在哪个点上。

2、集中不会的题一起查。查到答案并非万事大吉,对照答案,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把这题搞明白了。如果只有答案,没有搞懂解题过程,记下来到学校去问老师。一定要做好记录,不要忘记了。作业做得正确与否,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考试能做对。

3、梳理每一章节学科知识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清楚,或者需要拓展的内容,可以用手机进行查询。注意,不要过分相信网上查到的知识,有可能的话问问老师。查手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因为我们的教科书有时候编的有点一言难尽,你们懂的。

4、如果老师有布置课题,让学生做PPT之类的,这时候可以用手机查找一些素材。这才是智能手机的正确打开姿势。

总结:手机查作业,对学生肯定影响大于帮助。

其实这从侧面反映了孩子追求表面光鲜,宁可对知识不求甚解,也要维持作业本好看的心理,以及反应了孩子畏难,不愿意深度思考的问题。用手机查作业还容易让孩子分心,本该集中精力写作业,一查手机却用起了即时聊天工具,浏览起网页来,延长了写作业的时间,还让孩子产生写作业很久、很累的错觉。

如果写作业一定要用手机,那我建议把手机锁起来,等一门课作业都写完集中一起查。不要轻易地给题目打上不会做的标签,要通过自己努力,认真思索答案,实在答不出再查。

当然,如果能不用手机,最好还是不要用。有可能一时看不出,但长期写作业查手机,成绩一定会下滑。


亦君说书


我认为是弊大于利!

手机是现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大元凶。

手机的普及,使得孩子们被手机束缚,家长和孩子就如同猫和老鼠:一个抓一个躲。

家长抓,是因为手机影响学习;

孩子躲,是因为手机对他们有巨大吸引力。

即使用手机查题,依然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太大帮助。

第一、借“手机查题”打游戏,分散学习注意力。

我侄女今年初二,从小乖巧懂事学习也从不让家长操心。前几周去她家做客,她妈妈下楼买菜,小侄女就跑来客厅问我数学题。

没想到现在初中的题目也让我无从下手。

小侄女就向我讨了手机说要查题,我偷偷在门缝里看,发现侄女用练习册半掩着手机在偷偷打游戏。

我相信许多家长和孩子都在背地里作战。

他们的孩子就如同我侄女一样,抵制不了手机的诱惑。美名其曰查题,实则是在玩手机。

我身边朋友们大都有了孩子,平时孩子们的手机都被家长保管,周末才会还给他们。这就免不了孩子在平时拿查题当借口玩手机。

当然意志力坚定,拿着手机查题学习的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少数。多数的孩子意志力都较为薄弱。也许查题是初衷,可查完题又会忍不住地玩几把游戏。

第二、手机查题,查到的知识容易遗忘。

我也曾经是个孩子,对于孩子的心理历程也很了解。经常拿手机查题而不自己思考的人有挺多,但通常查题学到东西的却很少。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通过手机查到答案然后抄入老师布置的作业中。

就语文来说,高年级查的差的多是文学常识和诗词等,但这些东西并不是你查阅并抄下就能记住掌握的。真正靠的是老师上课讲解完后自我的消化以及课后自我的积累等。通过手机搜索的答案,因为太过容易,少了很多探索的经过,越容易得到的越容易被遗忘。

又拿数学来说,我不善理科,打小数学就不好,但对每次绞尽脑汁解答出来的大题却是颇有成就感。思索的过程虽然艰难但让我印象深刻,此后这一类型的题就都相对容易。

有的人又会问:我家孩子不是想查答案抄上去,而是因为解答不出想看一下解题过程。你要寻找这个过程,通过手机浏览得到太过容易,在大脑里形成的波刺激也相对较少。而如果你的孩子留着这道题,等待老师讲解和老师探究,那会大大加深你的印象。因为手机的过程过于顺向,所有的思维都顺着它走,所以最终能带给我们的收获也是极少。

第三、给家长的两点建议:

1.平时合理把控孩子查题的时间,尽量自己动脑思考,也为了防止孩子查题时偷玩的情况。

2.周末可以合理分配把手机归还给孩子。

因为孩子玩心较重,但逆反心理也同样存在。如果家长为了孩子贪玩一直没收手机,不给他们触碰手机的时间,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显现。看见其他朋友都有手机玩,这个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得到手机,甚至于偷偷存钱在外面买手机(这是我侄女的做法)。

总之,家长要对孩子用手机查题的现象格外注意,并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