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下《西遊記》裡要是沒有了沙僧,你會怎麼看?

清新小豹紋


如果從電視劇《西遊記》來看,取經隊伍缺少了沙僧,好像並無什麼不妥,因為他在其中的存在感的確太弱,而且有網友總結過,整部劇下來,他也就只有幾句臺詞:

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啦……
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啦……
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啦……

但從原作小說中來看,沙僧的重要性要突出很多。

首先,沙僧曾是天庭的捲簾大將,因失手打碎琉璃盞,被罰下界,每七日受萬箭穿心之苦。

——這個設置好像是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

那個遭受天神詛咒, 每天推石頭到山頂,推上去的那一刻石頭重新滾落,第二天又要重新推的人。

這裡就讓人疑惑,若是這樣的過錯就要受這樣的懲罰,那天庭也太過分。

這樣說明兩件事:第一,沙僧在天界時是極受重用的,第二他的下凡處分太過。

這樣的情況,肯定不能用“愛之愈深責之愈切”來說明,那就說明沙僧下凡應該是帶有某些使命——比如說,混入取經隊伍。

這樣就能理解,在取經途中沙僧的出工不出力,甚至有些時候,他還在挑撥悟空與八戒,

其次,有一個心理學上的觀點,認為取經四人組其實只是唐僧一個人,悟空八戒沙僧只是他的某個化身。

比如說,孫悟空其實是唐僧的頑劣不拘之心——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心猿意馬”,是指我們的心就像猿猴一樣,跳來跳去,沒有一刻停歇,而且佛家講一切皆“空”,所以能悟“空”就是修掉了自己的頑劣之心。

豬八戒是唐僧的貪婪懶惰之心,所以豬八戒好吃懶做,這也是唐僧在取經途中要通過修煉去除的習性。

至於沙僧,他是唐僧的凡塵之心,所以在形象上,沙僧和唐僧最為接近,都是人的形象,這種凡塵之心最主要的表現是庸庸碌碌,所以年可能沙僧往往都沒做過什麼事,另外,這種凡塵之心又表現為堅毅隱忍。

所以,有了沙僧,這個唐僧才能完整。


電影什麼都知道


西遊的故事讀者們已經熟記於心,為什麼《西遊記》反覆的播放,觀眾們還是不厭其煩的去看呢?如此讓觀眾喜愛這部神話小說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作為一部神話故事,小說中充滿玄幻的妖魔就已經令讀者深陷其中,再加上師徒四人不同的人格魅力,心地善良的唐三藏;狂妄不羈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勤奮老實的沙悟淨,每個人的性格雖然截然不同,但是卻都有他們的獨特之處,讓觀眾看過一次就情不自禁的想再看一次。

師徒四人中,唐僧和孫悟空自然不必多說,畢竟整部小說中多數都在討論他倆,觀眾也已經瞭解的細緻入微了,於是很多觀眾就有疑問了,師徒四人取經的過程中,沙悟淨好像沒有什麼作用,一路上降妖除魔基本上都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一起去,而沙悟淨只是挑個行禮,而這行禮給豬八戒或者白龍馬都可以完成,如此一來,沙悟淨的存在果不就顯得可有可無了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顯然不是,沙悟淨實際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位,可以這麼說,沒有沙悟淨,唐三藏根本無法取得真經。

沙悟淨在取經之路上,同樣也是鞠躬盡瘁,降妖除魔沒少出力,雖然出手的次數沒有孫悟空的多,但是並不能代表就可以缺少沙悟淨,比如在獅駝嶺一戰中,妖怪頭領有三人,孫悟空以一敵三必然有些吃力,因此是師兄弟三人和妖怪三人共同應戰,才保護唐僧沒被妖怪捉了去。

還有鯉魚精那一個橋段,原本不擅長水下功夫的孫悟空在面對不敢應戰的鯉魚精束手無策,如此情況下,只有出身流沙河的沙悟淨精通水性,倘若不是沙悟淨,如何救得了唐僧?

因此,雖然沙悟淨出手相救唐三藏的次數不多,但是每一次都是生死存亡的時刻,說明沙悟淨的存在並不是可有可無,相反,沙悟淨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雜七雜八分享哇


西天取經團隊缺一不可,不能沒有沙僧。

西天取經的團隊是觀音菩薩千辛萬苦才組建好的。觀音菩薩跟他們每個人都說明了西天取經的意圖和他們要做的事,以及取經成功之後可以得到的封賞。

沙僧被貶下凡間之前是玉皇大帝身邊的貼身保鏢,在天庭的地位很高。沙僧代表的是天庭道教的勢力。西天取經是為了平衡三姐勢力的,沙僧需要時常向天庭彙報取經動態的。所以只因為在蟠桃會上無心之失,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盞而已,就被趕下了流沙河,是玉帝故意為之。從沙僧所受的懲罰來看,他應該不僅是打破琉璃盞這麼簡單的事吧,而正好在組建取經團隊,沙僧為了戴罪立功才下凡。作為曾經的捲簾大將,淪為妖怪還要每七天都承受一次痛苦。這樣強大的反差,沙僧肯定是特別痛苦的。因此觀音菩薩來找他的時候,有一個這麼好的方式可以解救自己脫離苦海,沙僧當然很願意了。

在西天取經過程中,沙僧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做著自己分內的事,與師兄師傅的關係也非常和諧。雖然在降妖除魔上沒有立過大功,每次降妖除魔都是孫悟空首當其中降妖除魔,可是有很大的生命危險的,這麼辛苦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也是理所應當的。可沙僧在西天取經團隊中發揮的作用也就是給唐僧牽馬,不過沙僧很善於解決團隊矛盾。孫悟空和豬八戒經常內鬥,這種時候往往是沙僧出來緩和矛盾。唐僧經常被抓的時候,沙僧也一併被抓了去。沙僧一直陪伴著師傅左右給師傅吃定心丸。他在團隊中做出的貢獻也是值得嘉獎的。


灰愛看娛樂


沙悟淨其實很厲害的,我感覺他一直在隱藏實力,他為了不受萬箭穿心之苦,所以選擇了隱藏自己的實力。

首先,他身為捲簾大將,是玉皇大帝的貼身護衛,算是大內高手了,一直以來護駕都是他在前,足以見得其實力肯定很強。

其次,他內斂深沉,俗話說“一罐子不響,半罐子叮噹”。真正的高手才會像他這樣擺出一副超然世外的姿態,所以他肯定深不可測。

再者,取經路上,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肉,甚至天上的神仙都想,而他卻獨吞了唐僧的前九世(唐僧此前的九個取經人),其功力到達何種境界可想而知。

最後,大家只知道孫悟空的金箍棒厲害,其實沙僧的武器也是很厲害的,由很多名家打造而成,並且可以像金箍棒那樣隨意變換大小。是一件真正的神兵。

他作為大內高手,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卻沒有出手,玉帝想懲罰他,於是找了一個小小的過錯(打碎琉璃盞),便將他打下凡間,還不止這樣,要每天受萬箭穿心之痛,才解玉帝的氣。

他隱藏實力,裝出無能的樣子,只要不受萬箭穿心之苦就行了,沒想到卻功成名就了,如果他真的沒有實力,那麼觀音菩薩肯定看不上他的,觀音菩薩的眼光我們必定知道,不可能找一個很弱的人保護唐僧,不然取經路上又多了一個累贅豈不是更麻煩。

取經路上不能沒有沙僧,當孫悟空去打妖怪的時候,總的有人保護師傅吧,總的有人看行李吧。如果和師傅一起被抓了,在妖怪那裡還可以做和事老。路上發生矛盾可以做協調劑,他一路隱藏實力,可謂是忍辱負重。不能少!!

好句分享:

有一個夜晚我燒燬了所有的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瞭。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泰戈爾


喜歡分享樂意分享


沙和尚在巜西遊記》中當然不主角,但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從劇中人物,在四個人的形象看就會得出結論,這也是作者吳承恩人物描寫的獨特之處。《西遊記》本身就是一篇神話故事,任何人物,故事都是虛擬編制的。劇中的四主角的人物形象,性格都有各自不同,包括那些一路遇上的妖魔鬼怪也是表現各異。

從沙和尚表象上看是挑一路西去的行禮,八戒懶得像豬一樣,好吃懶做,有時候累了地上一躺,幾乎連自己那個豬屎鈀都想扔掉算了,像這種人會給你挑行禮嗎?再說悟空肩負重任,聰明伶俐,除妖捉魔,難道還挑個擔擔?如此也不會給你挑擔的。至於唐僧老大人就更不用說了,他一身書生之氣,細皮嫩肉的,只知道一心向佛一路向西,能走到頭就算是阿門託福了,哪還有力氣挑擔啊?所以由沙僧挑擔是最佳人選。

再從內在看看沙僧,也是在劇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一行四人的性格各有不同,難免會出現分歧,正好沙僧可以襯托一下,表明是與非,正與邪,好與壞的人物。讓劇中更加體現出完美無缺的表達能力。唐僧是個很主觀而又沒主意的傻男人,就剩下悟空和八戒,如果就他們兩個人在一起就很難表達出來誰對誰錯,總是會處在1:1平手的局面。加上一個沙僧就顯然不一樣,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眼神,小小的一個行動都會讓真相變為2:1的權衡輕重的效果。讓劇情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沙僧是個正直,厚道的人物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這樣的人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非要不可。


中華興盛607


 從文學的角度上講 三個徒弟代表的是唐僧精神的三個側面。 悟空 — 開路著的勇敢,八戒 — 行路著的堅持,沙僧 — 寂寞著的隱忍。這三個形象合在一起來映射唐三藏的堅定和不屈。 so,沒有沙僧,就無法完整的表現小說想要表現的精神。

   1  沙僧這個角色在這個故事中的主要功能是:通報,牽馬,有些許戰鬥力。可能沙僧 本身並不像作品裡表現的那麼弱,但是他在整個故事中的作用並不大。想必大家都知道網上流傳的一個梗,沙僧說的最多的四句話。“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

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這在讓我們捧腹的同時,難免讓我們聯想到沙僧在整個故事中的表現力有多麼孱弱。因此,沙僧這個位置並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就好比一個專門給領導倒水的員工,你管他是大專生還是本科生。

因此你方如何論證沙僧在這個故事中的能做到的事黑熊精做不到 2  觀音手裡本來有三個一樣的箍,但是有 “金緊禁”咒語三篇。孫悟空緊箍咒,黑熊 怪禁,紅孩兒金。 3  關於沒有沙僧整個故事的影響。個人這樣認為的,不代表所有人。





少少愛影視


如果《西遊記》裡沒有沙僧,第一個感到難受的便是唐三藏。影視中最尊敬師父便是這個默默無聞的三師弟,扶師父下馬、給師傅遞水、擔行李都是沙僧的活。

他雖能力不足,但會把師父照顧的好好的,否則一個文弱白淨的小僧怎麼還能在妖精骷髏裡摸爬滾打後仍是香餑餑,僅靠想吃他的妖精的洗乾淨,怕還沒下鍋就被大徒弟打的落花流水。

所以還要靠貼心且省心的三徒弟的幫忙。

要是沙僧不在,孫猴子忙著上躥下跳,豬八戒自己都顧不過來,他倒不是不會幫師父,大師兄吩咐下來,他懼怕大師兄的實力,自然聽話,但在師父面前定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替自己討要點好處。

不過依唐三藏的性情,寧可自己來也不願為難他人,最合豬八戒的胃口。

如果《西遊記》裡沒有沙僧,第二個難受的絕對是豬八戒。你想一想,唐僧那個身體,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要不了幾個月就累趴下了。更何況沒走多遠,來一個妖怪就綁走了,累人又累心。大徒弟從石頭蹦出來的,天生天養,不理俗物,二徒弟好吃懶做是他的本性,僅憑師父師兄的情誼能對抗他的本性嗎?

雖說豬八戒也不敢弄得太過分,不說遠的有觀世音菩薩,光一個孫猴子他就招架不住,行李肯定會替師父擔的,其他的瑣碎的、不上明面的事能拖則拖。

可做不做,總歸不開心。做了,自己受累;不做,天在看。唉!乾脆收拾收拾回高老莊,不知小娘子還在等我不?

如果《西遊記》裡沒有沙僧,孫猴子:“師父,你們在這兒等我,我去探探虛實。“、“師父呢?又被妖怪抓走了!”、“妖怪,還我師父。”嗯,保證師父安全就好。沙不沙僧的,好像沒什麼關係。

等到觀世音菩薩空閒下來,卻發現西遊三人怎麼看怎麼不協調:金蟬子越來越瘦,天蓬元帥無精打采,猴子火氣大上加大。

百思不解,於是報告了頂頭上司如來佛祖。佛祖聽了笑而不語,觀音點頭回應:知曉了。

然後,西遊上又恢復了四人行。


閒雲野鶴子


沒了沙僧就沒了我們的父母,也就沒了我們的晚年!

你看沙僧,禿頂這是大部分上了年紀的人的真實寫照,是歲月的蹉跎是生活的壓力。

負重,父輩們的堅韌身上的擔子到老也沒放下。為了兒女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操勞一世,子女相見少,還要辛苦撫育孫子輩,人活一生苦修一世。

更加自律,沙僧的骷髏項鍊換成佛珠之後信守信仰,堅定不移,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也要樹立的底線。

父親一般話少重複語重心長。子女多大都還是孩子,子女聽不聽的進不知道,但還是要叮囑。

待人更加圓滿,越成熟越彎腰,你看沙僧的臺詞‘師傅說’ ‘菩薩說’‘大師兄說’盡是由衷的尊敬。





Miss如故


《西遊記》沙僧扮演者閆懷禮,因肺部感染於2009年4月12日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7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