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德國是近代史上迅速崛起的大國,他的身世坎坷起伏,經歷了幾次的分裂與統一,他的發展歷程更是起起伏伏,曾經兩度挑起世界大戰,但都以失敗告終。

在經歷了傳統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帝國軍國主義再到二戰後的民主改革與社會主義嘗試,德國最終還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如今仍然是歐洲強國,在世界諸國中保有自己的地位,而德國的國旗則見證了近代來的德國曆史進程,今天讓我們以德國國旗為線索,一探近代德國的發展脈絡。

(一)從中世紀諸侯國走向統一——德國國旗淵源

雖然直到近代的1871年普法戰爭之後,德國才完成統一建立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但以德意志名義存在的

政治實體部落、封建王國與帝國)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法蘭克人建立的東法蘭克王國可以視為德意志的前身,而神聖羅馬帝國則是第一個冠以“日耳曼”民族象徵字樣的政治實體,也因而,神聖羅馬帝國的旗幟與徽紋對近代德國的國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旗幟之中,神聖羅馬帝國的旗幟以及普魯士邦國(現代德國的前身)的旗幟對之後德國的國旗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雄踞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1789年版圖),全稱為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雖然帝國實際上是一個鬆散的多民族封建君主帝國,但德意志的諸侯與貴族在帝國政治活動彙總起主導作用。

作為中世紀的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與現代民族國家或後來的民族君主國不同,它沒有自己的國旗,但有帝國皇帝有著屬於自己的帝國皇帝旗

在存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帝國皇帝旗因皇帝來自不同諸侯和家族而有所差異和演化,但皇帝旗的基本圖案是固定的:象徵皇室尊貴的黃色底色,配上代表羅馬國正統繼承者象徵的黑鷹(後改為雙頭鷹),這面旗幟中的黃色底色和黑鷹的標誌為當代德國等國家所繼承,今天德國的國徽仍然是黃底黑鷹的盾徽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旗(1400-1806年使用)

普魯士是當代德國的前身,它的旗幟也對後世的幾個版本的國旗產生了巨大影響。普魯士是一個年輕的王國,從發跡到雄霸德意志諸邦,它前後一共用了不到150年,而1871年,普魯士更是統一了德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來自東方普魯士的紀律、效率以及嚴謹甚至是專制主義都因而拓展的整個德國,普魯士國旗得諸多象徵也因而在整個德國深受喜愛。在歷史上,普魯士曾有多面國旗,但這之中最為我們所熟悉的當屬帶有黑鷹的黑白黑條文旗,它的黑白的顏色基調可以追溯至更古老的條頓騎士團。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普魯士王國國旗(1892–1918)

(二)深陷軍事戰爭的近代德國與德國“國旗戰爭”

近代德國的歷史,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一部戰爭史,德國依靠戰爭起家、發展,卻也因為戰爭一敗塗地,給德意志民族和全人類帶來了災難。而同德意志國家的戰爭反覆相同步,圍繞德意志國旗也有著一部反覆鬥爭的“戰爭史”,它反映了近代德意志面對國家崛起和道路選擇而產生的,圍繞民主共和與專制軍國間的鬥爭與紛擾。

德國統一前後,德意志前後共出現了兩個版本的國旗,一個是黑紅金三色旗,另一個是黑白紅三色旗。

這兩種國旗分別因為其最初使用的政治取向而被賦予了不同的政治意涵,其中黑紅金三色旗因為其最早被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使用,而被賦予

民主共和的色彩,它受法國大革命的三色旗啟發被設計使用,併成為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象徵旗幟。

它代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德國,並先後被其繼任的共和國政權所繼承。但是在1949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前的德意志共和國要麼羸弱,要麼短命,德意志邦聯只是一個鬆散的邦聯,魏瑪共和國更是一個在戰敗的情境下建立的共和政權。共和制度在德國那種歷史背景下缺乏土壤,這面黑紅金三色旗在這種背景下獲得的認同也相對有限。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黑紅金三色旗,分別在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時期(1848–1866)、魏瑪共和國時期(1919-193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49-1959)、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49至今)使用

另一面旗幟的命運則不盡相同,黑白紅三色旗最早由普魯士主導的被德意志聯邦使用,並由德意志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主導設計。它的誕生比黑紅金稍晚,使用普魯士使用的白色代替之前的金色,在色條的排列次序上也有所不同。

帝國對其官方解釋是黑白代表普魯士、而紅白則代表漢薩同盟城市。這麼旗幟誕生於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普魯士,因而也自然而然的帶著這種氣息,這之後,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這面旗幟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整個德國的國旗直至1918年德國在一戰中落敗,帝國政府瓦解。1933年,希特勒上臺德國進入

納粹時期,宣揚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的納粹德國敵視代表民主共和的黑紅金三色旗,代表舊帝國的黑白紅三色旗重新被作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國旗使用。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黑白紅三色旗,分別在北德意志聯邦(1867–1871)、德意志帝國(1871–1918)、德意志第三帝國(1933–1935)時期使用

而近代歷史上,除了上述

兩面旗幟外,德國還有一面納粹德國的國旗。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權為了鞏固統治,統一思想,將自己黨派的“卐字旗”和黑-白-紅三色旗共同作為德國國旗,1935年後,更是獨尊納粹的“卐字旗”作為國旗,這面國旗從1933年至1945德國投降年前後使用了近13年。

(三)重新崛起——戰後德國國旗的演進與當代德國國旗

二戰結束後,盟軍對德國進行了4年多軍事佔領,在這一時期,德國沒有自己的政府只有佔領軍政府,在這種狀態下德國也沒有自己的國旗,在海上船隻等需要國旗辨認的場合,德國被迫使用燕尾的C-信號旗代表自己。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曾經短期代表德國的燕尾C-信號旗

1949年,四國盟軍陸續結束了對德國的軍事佔領,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德國分裂了社會主義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

兩個政權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曾經代表共和色彩的黑紅金三色旗作為國旗。在1959年,東德在自己國旗上添加國徽之前,可以說東德和西德的國旗是一樣的。而在這之後,黑紅白三色旗一直是西德國旗,並在1990年東西德合併後繼續成為今天德國的國旗。值得指出的是,西德(以及今天的德國)國旗也是有帶有國徽的版本的,但這一版本在德國只作為政府旗使用,民間使用的國旗仍然是單純的黑紅白三色旗。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旗(1959-1989)

德國國旗演變——“世界諸大國國旗史”專題(三)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旗政府旗(1950至今)

如今,我們看到,從1848年至1946年,打了近百年的“德國國旗戰爭”最終以黑紅金三色旗的勝利而告終,這是為什麼?這說明,最終在圍繞軍國主義與專制和民主共和的這場爭論也以民主共和的勝利而收場。

德國的軍國主義和專制在德國崛起的歷程中一度被認為是成功的,因而代幣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甚至是法西斯主義的黑白紅三色旗受到人們的認可而被確定為國旗,但一戰與二戰的殘忍歷史最終教育了德國人、也告誡了全人類,軍國主義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在殘酷的歷史教訓下,德國人重新找回自我,反省戰爭錯誤,在廢墟中重生,這也是為什麼東德和西德這樣兩個政治制度不完全相同的政權都選擇重新使用

黑紅金三色旗作為國旗的原因。

參考文獻:

瑪麗·弗爾布魯克,卿文輝譯:《德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Thomas Hylland Eriksen and Richard Jenkins, Flag, nation and symbolism in Europe and America,2007.

郭小沙:《德國國旗、國徽和國歌的產生及其歷史沿革(一)》,載《當代世界》,1997年0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