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仁川登陸”是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最後的閃光?

欣欣去采薇


鐵桿軍迷必觀的戰爭片《月尾島》看過的舉手?那是“仁川登陸”少見的正面影片,人民軍一個岸炮連(四門火炮)死守航道中心的月尾島。而68000餘名登陸美軍在四艘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的開路下,攻擊只有人民軍一個海軍陸戰隊團把守的港口,有什麼可值得吹噓的?

(鄧華)

話說難聽點,在如此絕對的空中、水上和地面優勢的情況下,去幾個電視臺軍事評論員指揮也搞定了,我們頭條軍事作者群的兄弟們也完全勝任,所以麥克阿瑟的這次兩棲登陸作戰並無甚出奇之處。並且,我駐朝臨時代辦柴成文和第13兵團司令鄧華將軍,也早就預見了仁川登陸的可能性。

人民軍雖然在戰爭初期勢如破竹,但是打到洛東江時其實已精疲力盡,裝甲矛頭第105裝甲旅的坦克也損失殆盡。戰至8月初,“釜山防禦圈”裡的美韓軍實力已經完全超過人民軍,但就是不發動反擊,稍有軍事常識都知道里面必有貓膩。尤其是半島狹長的特殊地形,使兩側都極易遭到兩棲登陸攻擊。



(柴成文)

麥克阿瑟早就醞釀在半島蜂腰部實施大舉登陸,從地理位置上看,適合登陸地點主要是漢城以西的仁川港和全州以西的群山港,從地理條件上說,群山港比仁川好得多。但麥克阿瑟堅持選擇仁川,一方面是可以攔腰切斷人民軍的補給線和將來的退路,一方面是那裡距離漢城較近,政治影響極大,非常符合麥克阿瑟好大喜功的作風與性格。

1950年8月12日,麥克阿瑟下達了進行仁川登陸作戰的預備命令,月底的29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了作戰計劃,擬定攻擊發起時間為9月15日。然而,我軍開國將領們的軍事智慧是足夠強大的,深入戰場一線的柴成文於9月1日返回北京彙報,立即提交了《目前CX戰爭局勢報告提綱》。

(麥克阿瑟)

在給軍委的報告中,柴成文指出:“這時期的敵人除用大力阻止人民軍的前進外,正積極部置反攻,已將陸戰隊第5團調回日本,擬組建成陸戰師,估計可能在仁川或者其它地區進行登陸”。而正在丹東待命的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也與洪學智、解方聯名給林彪寫了一封長信,通過研判認為,戰爭局面非常可能逆轉,指出敵人可能在平壤或漢城附近的港口實施登陸。

人民軍總司令部知道情況之危險與否呢?其實在中方的通報和自身的思考下,人民軍也對可能的登陸有所警惕,特別成立了“西海岸防禦司令部”,但問題是“已無可用之兵”,所有能調用的主力部隊都頂在了洛東江前線,而若想完善仁川及西海岸的防禦體系,至少需要四個師以上的兵力。另外一點,是對敵人用於登陸的兵力規模有所誤判。



人民軍拿不出來這麼多正規部隊,又不能從僵持的前線抽兵,所以也承認:“西海岸防禦司令部所屬的部隊,大多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組建之部隊”。也就是說,這是戰爭總體力量不足的結果,顧此必然失彼,而並非麥克阿瑟的登陸計劃有多麼的完美。

如果說到亮點,那就是選擇在水文情況非常複雜的仁川實施登陸,有一定的冒險性和突然性,只要有一艘美艦被打趴在仁川港外狹窄的水道里,整個登陸艦隊就將動彈不得。



可惜的是,人民軍沒有這樣的火力配置,四門海岸炮在美軍空艦聯合火力的狂轟濫炸之下,很快全被摧毀,趕來增援的裝甲部隊也被美國空軍完全擊破,不到1000人的防守部隊只能眼睜睜看著敵人衝上來。

這與麥克阿瑟的“指揮藝術高超”有什麼關係嗎?對手的力量太弱而已,哪裡來的什麼“榮光”!鮮為人知的是,麥克阿瑟後來又在東海岸的元山搞了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結果淪為韓戰笑柄。


度度狼gg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仁川登陸以後,麥克阿瑟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卻無力迅速挽回戰局,最終被撤職。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10萬朝鮮人民軍迅速擊潰南韓軍隊,佔領了韓國百分之九十的領土。

這並不出乎意料,反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朝鮮人民軍的主力約有三四萬人,均是參加過慘烈解放戰爭的四野朝鮮獨立師。

這些軍隊官兵普遍經過了長達三四年的戰鬥,曾經擊敗過國軍美械部隊,戰鬥力是很強的。

當時為了支援朝鮮,我軍命令3個朝鮮獨立師回國,並且攜帶了我軍能夠提供的最好武器裝備。

然而,回國以後他們立即更換了全套的蘇制裝備,甚至還配備了1個坦克旅。

可以說,以四野獨立師為骨幹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是非常厲害的,裝備也相當精良。

如果拋去空軍來說,這支10萬人的大軍可以和最精銳的美軍、蘇軍正面交火,絲毫不落下風。

而當時南韓軍隊實際上算不上作戰部隊,而是保安部隊。

南韓軍重武器奇缺,連1輛坦克都沒有,官兵沒有受到過野戰軍事訓練,平時只是保境安民,對付朝鮮游擊隊的滲透而已。

在人民軍攻擊下,南韓軍的崩潰是必然。

朝鮮戰爭初期,人民軍銳不可當。曾經人民軍對南韓一個主力團攻擊二三個小時,該團傷亡竟然超過七成,差點全軍覆沒。

美軍倉促趕來增援,結果因兵力不足,被人民軍同樣擊潰,一直敗退到釜山一線,眼見就要被趕下海。

在這種關鍵時刻,麥克阿瑟在最不適合登陸的仁川登陸了。

這裡的地形太差,一旦沒有把握好時間就會導致登陸艦隊全部擱淺,淪為岸上的活靶子,更別說船隻自身的損失了。

然而,仁川登陸以後,麥克阿瑟的主力迅速攻陷漢城、平壤,將朝鮮半島從中間攔腰切斷。

在釜山一線奮戰的朝鮮人民軍被切斷後路和補給線,根本無法繼續作戰,迅速自行潰敗了。其中三分之二投降或者被殲滅,餘下三分之一靠丟掉所有重武器,分散突圍甚至打游擊,僥倖逃回朝鮮國土。

由此,麥克阿瑟獲得最為輝煌的勝利。

但麥克阿瑟同美國軍方錯誤判斷形勢,認為蘇聯不敢出兵幫助朝鮮,而百廢待興的中國當然更不可能。

美韓聯軍毫無顧慮的開到鴨綠江附近,突然遭到志願軍的猛擊。

美軍之前從沒遇到志願軍的打發,被誘敵深入以後切斷補給線路,導致一線部隊連續潰敗。

從第一次戰役開始到第三次戰役,美韓聯軍一路向南潰逃,連漢城都放棄了。

由於麥克阿瑟無力扭轉局面,還不斷大發厥詞。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對中國在東北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必要時動用核武器。

杜魯門對麥克阿瑟失去耐心,也希望藉此讓他黑背鍋,當天將他解職,由李奇微接任。

李奇微上臺以後,利用著名的磁性戰術,攻擊了志願軍補給和缺乏空軍的弱點,在第四次戰役中迅速挽回敗局。

麥克阿瑟回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受到了萬人空巷的英雄式歡迎。

美國很多大城市都爆發了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活動,杜魯門支持率下降到了26%。

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發表演說—— 《老兵永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

1951年6月25日,美國國會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破例通過一個決議,批准為他專門製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這面勳章上面鐫刻著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韓國的捍衛者”。


薩沙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仁川登陸之前,金日成已經快把李承晚攆下海里了。

三八線劃分之後,南韓雖然擁有整個朝鮮半島三分之二的人口,但是工業化程度和北朝鮮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而且北朝鮮的軍隊中有十個團,共計三萬餘人的部隊是當年國共內戰時解放軍戰鬥序列裡的朝鮮人部隊,這些人經歷了慘烈的解放戰爭,移交給金日成後在北朝鮮部隊中是戰鬥力最強悍的存在,以這三萬人為支柱的十萬朝鮮人民軍很快就佔領了朝鮮半島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和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李承晚眼看就要被趕到海里了。

在這個危急關頭,美國坐不住了,南韓是美國在亞洲的關鍵勢力,絕對不能有失,於是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帶領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發起了仁川登陸,切斷朝鮮軍隊的補給線。隨後,深入南韓境內的朝鮮軍隊面對缺吃少穿的困境以及在美軍的打擊迅速潰敗。麥克阿瑟的原定計劃是把朝鮮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北就行了,沒想到戰士進展的如此順利,就有了統一整個朝鮮半島的想法。



隨後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守仁君不多說。

守仁君想說麥克阿瑟之所以被杜魯門免職,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打的不行。而是麥克阿瑟在日本當太上皇當慣了,目中無人,極力想把這場戰爭擴大,甚至試圖空襲中國東北。他只想打贏這場戰爭,至於會造成多壞的影響,會不會把美國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戰則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而美蘇中三國雖然在朝鮮戰場上打的熱火朝天,但是都是非常剋制的。



本來入朝作戰的官兵叫作“支援軍”,但是這個名字就意味著中國政府官方和美國開戰,所以才叫“志願軍”,志願軍就說明這是中國人民自發組織起來抗美援朝的,美國政府也心知肚明,很快認同了這一叫法。

中國軍隊入朝作戰一週後蘇聯空軍也參加了戰鬥,但是這些蘇聯飛行員一律換成志願軍的衣服,表示和蘇聯沒有關係,我們也是志願來的。

美國人當然明白,但是外交部還是對外宣稱“中國一夜之間成了空軍強國。”



三國政府在朝鮮戰場上打的再激烈,也不願意正面宣戰,但是麥克阿瑟則以軍事勝利為優先,頻頻越過紅線,美國這才把麥克阿瑟換下,換李奇微上陣。


守仁讀仁


在1945年7月召開的波茨坦會議上,蘇美商定,以北緯38%線為兩國在朝對日作戰區的分界線,到了1948年8月,南朝鮮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美軍繼續佔領南朝鮮,9月,北朝鮮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金日成為內閣首相和國家元首,蘇軍撤出了北朝鮮,從此朝鮮半島形成了南北兩個朝鮮,而三八線附近則常常矛盾叢生,戰火不斷。

南北朝鮮的紛爭終於釀成了大規模的戰爭。1950年6月25日,戰爭正式爆發,在初始階段,南朝鮮節節失利,北朝鮮一鼓作氣攻下了漢城。為此,聯合國根據美國的提議,決定對北朝鮮的攻擊採取行動。6月29日,駐在日本的美國首腦,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乘飛機到朝鮮視察戰場形勢後電告華盛頓:南朝鮮的部隊已潰不成軍,並要求本國政府增派地面部隊入朝作戰。7月7日,聯合國在美國的操縱下,成立了由各國派遣人員組成的“聯合國軍”,並任命麥克阿瑟為總司令進行指揮。

麥克阿瑟為了擊潰北方的進攻,決定在位於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實話登陸作戰,他的這個計劃一提出,立即遭到有關方面的激烈反對,而且美國陸軍參謀長約理事長夫·何林將軍和海軍作戰部長福雷斯特·謝爾曼海軍上將親赴東京,勸阻麥克阿瑟放棄這個計劃,其理由是:

一,此時雙方正在釜山激戰,仁川距朝鮮的釜山戰場過遠,在仁川登陸既不能及時對釜山戰場以有力支援,又因路程過遠而在於分散兵力,易被對方各個擊破。

二,仁川的地形和水文條件都不適合登陸作戰。

三,受到潮汐限制,登陸船艦隻能選在大潮高漲時的黃昏接近仁川港,但大潮時間只有9月15日、10月13日、11月2日、3日有限的幾天,這麼短暫的時間,不利大部隊隱蔽登陸。

四,大潮漲落期只有兩個小時左右,由於潮差過大,作戰的物資器材必須嚴格限制在兩個小時之內全部上岸,否則,船艦將擱淺於敵方岸上火力網控制下的泥沼之中,全部輜重能否在兩小時內全部登陸沒有把握。

五,仁川港的入口是海拔105米的月尾島,該島防禦設施堅固,要保障仁川登陸,必須對該島進行長時間的火力控制。

然而麥克阿瑟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主張,他認為,仁川是臨近南朝鮮首都的西漲岸港口,又位於北朝鮮軍隊的後方150英里,假如在仁川登陸成功,既可使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又切斷了北方軍隊的軍需供應和交通線,並能夠迅速地攻下漢城,給北方以沉重打擊。

為了確保仁川登陸成功,麥克阿瑟使用了一系列迷惑北方軍隊的手段……

美軍在仁川登陸前,對朝鮮東海岸的三陟和西海岸的鎮南浦、達陽島進行狂轟濫炸,以造成美軍將在東海岸登陸作戰的假象。

9月13日晨(登陸前兩天)美國的“密蘇里”號戰列艦在數艘驅逐艦的伴隨下,突然出現在朝鮮東海岸的三陟海面,對海岸上的各種軍事目標進行瘋狂的火力襲擊,與此同時,英國輕型航空母艦“海倫那”號和美國重巡洋艦“凱旋號”也對平壤外港鎮南浦和清川江口的達陽島進行攻擊。

麥克阿瑟還派出部分部隊在東邊的群山實行佯動登陸。

麥克阿瑟不但在軍事上實行“聲東擊西”的戰術方案,還通過各種報紙和廣播進行心理戰,以增強其軍事效果。他故意通過報紙和電臺廣播透露,10月份以後美國將在朝鮮人民軍後方進行登陸作戰,而且登陸的地點有可能是仁川。他以“10月份以後”這個時間,掩蓋9月15日即登陸的事實,用“登陸點可能是仁川”這一真實企圖,給人造成“此地無銀三百兩”、“賣瓜的不說瓜苦”的假象,讓人們判斷實際的登陸地點決不會是報紙、電臺上說的仁川。

經過一系列準備活動,1950年9月12日,麥克阿瑟在日本的佐世保登上了“麥金利山”號艦艇,悄悄地帶著美軍陸1師、步7師及李偽軍4萬餘人,300多艘軍艦,500多架飛機向仁川而去。9月15日拂曉前強行登陸,上午8時即佔領了灘頭陣地並向東展開,仁川登陸成功,隨後即與在釜山防禦的美李軍合力攻打漢城,並於9月30日攻下漢城。

這時的麥克阿瑟因為仁川登陸的成功躊躇滿志,帶領著李軍實施了全面的反攻,不久便越過三八線,將戰爭推進到北朝鮮的土地上,並步步緊逼,全力北進,妄圖武力佔領整個北朝鮮,甚至狂妄地向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發出通牒,要其無條件投降。

與此同時,美國空軍侵入中.國東北領空,進行狂轟濫炸,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在此情況下,中.國實在是忍無可忍,憤而出兵北朝鮮,擊碎了麥克阿瑟的美夢。


欣欣去采薇


從軍事角度上看麥克阿瑟五星上將的仁川登陸無疑是戰爭史的一個傑作

全世界的情報界事先都沒有得到仁川登陸的情報,是周恩來的軍事秘書雷英夫根據麥克阿瑟二戰登陸戰的特點是在最不可能的時間和最不易登陸的地點登陸,雷英夫將他分析的情況向周恩來彙報,周恩來認為有道理,於是帶雷英夫向毛澤東當面彙報,毛澤東也認為“有道理”,並誇獎雷英夫是“英俊的丈夫”

毛澤東將這個主要的情報通報給了金日成,金日成還半信半疑,終於釀成大禍,沒有及時通報給“圍攻”釜山人民軍部隊,終於被美軍仁川登陸後形成合圍全軍覆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