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鵑幫黛玉守靈,鶯兒卻被寶釵趕走

自古“主僕一體”,王熙鳳也曾對探春賠笑,“有其主必有其僕”,其自己曾有四個丫鬟,但最終只留下平兒,讓她拴住賈璉,又能贏得部分賢良之名,即便這樣,李紈還曾為此吃醋,說自己一個也容不下。

紫鵑幫黛玉守靈,鶯兒卻被寶釵趕走

孫媳婦尚且如此,作為大家閨秀的小姐僕人就更重要了,古代女兒是不能自由進出的,講究笑不露齒,行不露足,很多東西就需要其代言人丫鬟來進行,比如崔鶯鶯之紅娘。

在那個純潔的大觀園裡,黛玉和寶釵的大丫鬟也是如此,只不過兩人的結局令人唏噓,紫鵑為黛玉鳴不平,在其吐血而亡後,堅持為其守靈,並在雪雁護送蘇州戶籍地安葬後,選擇陪同惜春出家,而鶯兒卻被寶釵趕走了。

鶯兒如此忠心,寶釵為何要趕走她呢?

紫鵑幫黛玉守靈,鶯兒卻被寶釵趕走

首先鶯兒其實對寶釵很忠心的,寶釵的金玉良緣就是由鶯兒之口“不經意”說出,在寶玉央求其打絡子時,鶯兒還說其寶釵的幾樣好處來。

其次鶯兒的品性其實跟寶釵並不十分和諧,最起碼不到紫鵑和黛玉,雪雁是黛玉蘇州就在一起的丫鬟,但個性不投,紫鵑就不一樣了,其始終想著姑娘想的,為姑娘終身考慮,因為知道黛玉的心思,看到賈母如此疼寶琴,心一急,就是“林妹妹回去蘇州去”,將寶黛難分的實情暴露公眾面前,自此,賈府上下皆知木石前盟了。

鶯兒雖然也鼓吹金玉良緣,為自己主子代言,但品性上兩人還是有隔閡的。寶釵藏拙,鋒芒畢露,“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鶯兒則嬌憨得很,有時嘴快,書中至少有四次點出了其個性:第8回寶釵親自察看通靈寶玉上所鐫文字“莫失莫忘,仙壽恆昌” 時,鶯兒立馬插嘴,“我聽這兩句話,倒象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

紫鵑幫黛玉守靈,鶯兒卻被寶釵趕走

如此多嘴,你讓藏拙端莊的寶釵情何以堪!本來還想暗地操作,結果惹得大夥皆知,連寶玉都知道金玉良緣,開始防範了,最明顯的就是元春端午賜禮物時,寶玉十分不滿與寶釵同類,還做夢罵和尚道士宣揚的金玉良緣。

35回鶯兒進一步對著寶玉誇耀自己主子,“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人都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幸虧寶姐姐及時趕到,不然寶釵閨蜜事,進一步被寶玉所知。

此外鶯兒還曾與賈府主子丫鬟發生過沖突,春節賭錢,竟然不知幫主子收買賈環,堅持真理,認為賈環耍賴,還用寶玉來擠兌,這勢必使得賈環對薛寶釵印象變壞,59回,甚至摘柳樹枝編花籃,結果導致春燕捱打,“姑媽,你別信小燕子的話,這都是她摘下來,煩我給她編,我攆她,她不去。”

最明顯就是鶯兒喜歡“桃紅柳綠”,寶釵則不喜花兒粉兒,房間佈置如雪洞,你讓對生活如此熱愛的鶯兒,如何受得了?

紫鵑幫黛玉守靈,鶯兒卻被寶釵趕走

所以木旦鳩茲認為,80回後,寶釵成為寶二奶奶不久,為減輕財政壓力,彌補賈府虧空,在放逐丫鬟時,將鶯兒和襲人一併逐出,只是“好歹留著麝月”(襲人語)。

理由有兩個詩讖,23回寶玉進大觀園時,曾有春夏秋冬四首即事詩,其中《冬夜即事》裡有“松影一庭惟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冬天即如寶釵的雪,暗示寶釵嫁給寶玉後,身邊沒有了“鶯”。

其次是鶯兒改名的詩讖,其本名黃金鶯,寶釵嫌俗,改成了鶯兒,“這個名姓倒對了,果然是個黃鶯兒。”(寶玉語),這個名改得妙,不僅符合鶯兒個性還暗示其最終命運。黃鶯即黃鸝,喜歡歌唱即鳴叫。唐詩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典型的春閨望夫詩。

紫鵑幫黛玉守靈,鶯兒卻被寶釵趕走

即寶釵不喜歡鶯兒的“枝上啼”,把她金玉良緣的美夢驚醒,最後也應暗示鶯兒被“打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