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跟鼕鼕媽正聊著天,4歲的鼕鼕哭著朝媽媽跑來:“媽媽,我的玩具被他們搶了,他們還打我……”

鼕鼕媽一聽兒子被欺負了:

“是不是又是毛毛打了你,叫你不要跟他們玩,你怎麼這麼笨,說了這麼多次,怎麼就不知道打回去,人家搶你玩具,你就不知道搶回來啊……”

鼕鼕哭得越發厲害,媽媽就越是恨鐵不成鋼。

孩子在一塊玩耍,前一秒可能還一起玩得興高采烈,後一秒就可能你搶我玩具我打你,混亂一片。

當孩子哭著跑來跟你說自己被打了,你會怎麼做呢?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家長的不同態度,影響著孩子未來處事的格局

通常我們家長大多數能想到的法子,有這麼兩種:

第一種:直接叫孩子打回去。

比如說鼕鼕媽,先是數落孩子一番,接著叫孩子打回去,從鼕鼕媽的話中,我們可以得出幾個信息:

1、孩子被同伴打、被同伴搶玩具,應該不是一次兩次了

2、媽媽每次的做法也大同小異,叫孩子打回去,叫孩子不要和他們玩

3、鼕鼕還是願意跟那群孩子玩,也還是會被打,還是會向媽媽哭訴

這說明,鼕鼕媽的教育法子此刻是失敗的。

鼕鼕不敢還擊,才會求助媽媽,卻反被媽媽數落,更是委屈和不自信。

長期以往,孩子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處於弱勢地位,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寧願委屈自己,也不敢努力爭取。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第二種:替孩子伸張正義。

受不得自己孩子被欺負,有部分家長會直接出面,替孩子伸張正義。

這樣的做法,好處就是,給與孩子安全感,給孩子做了示範了。

不好的地方就在於,可能讓孩子養成依賴習慣;孩子之間的小矛盾容易上升為家長之間的矛盾,可能孩子和好了,家長還在分外眼紅。

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家長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紛爭時,保持理智,先問問孩子,後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事後,教育和引導孩子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時該怎麼處理。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會孩子正確處理朋友間的小矛盾,對孩子來說,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更受用。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專家教你怎麼處理,比叫孩子“打回去”更有用

孩子被欺負,家長會心疼,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變得強一點,希望孩子在面對圈子裡的矛盾衝突時,能掌握主動權,既能不被別人欺負,又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如,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所言:“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我們不主張孩子去欺負弱小。

但孩子被打了,直接叫孩子“打回去”,對孩子來說也不是種好辦法,一是孩子聽了但依然不敢打回去,如果他敢早就打回去了,二是容易導致孩子成偏執性格,程度嚴重時開玩笑也會當真,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被欺負時,我們該怎麼辦呢?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受欺負吧?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在《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一書中,提出了ICPS法(I can problem solve的英文縮寫)。

音譯過來就是:我能解決問題。

這套實用的方法和技巧,是通過了臨床證實和對孩子們的實驗檢驗過的方法,供家長借鑑。

具體分為幾步:

  • 第一步:思考該做什麼
  • 第二步: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 第三步: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
  • 第四步:判斷一個想法好不好
  • 第五步:預估對方會有什麼感受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我們拿4歲孩子鼕鼕舉例說明,這5步具體的做法:

鼕鼕哭訴時,媽媽首先應該安撫鼕鼕的情緒,然後瞭解事情的經過,再引導孩子思考除了哭還可以做些什麼。

比如說:媽媽知道你被欺負了,你很委屈,你覺得除了叫媽媽幫忙外,還可以怎麼辦呢?(完成第一步

孩子說不出來時,可以引導孩子,比如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勇敢地去把玩具要回來?當他搶你玩具打你時,你是不是可以大聲說不許搶,並跑開?(完成第二步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當打不贏的時候跑開,能避免自己被傷害;如果打回去,他可能也會受傷,會怕你,會哭(引導孩子辨別後果,完成第三步,以及第五步)

你是想跑開還是想打回去(問問題,引導孩子辨別自己的想法,完成第四步)。

其實,這幾步是可以混合一起進行的,不過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來進行具體的引導教育。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每一種能力都是在不斷練習中習得的。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研究證實,“ICPS”方法會幫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自己決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並看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具備“ICPS”能力的孩子,能更妥善地處理人際衝突,懂得體諒別人,更有群體號召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給予孩子耐心和信心,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讓孩子茁壯成長。


我是兩孩媽媽 - 果媽,一直從事教育行業,正面管教踐行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及乾貨文,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1)

2)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