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文章由【曾說】原創,品讀曾國藩的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在我身邊曾經有這樣一個人,我和他接觸的時候,他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事情就是總是在追求完美。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這一生,一定要讓自己的方方面面做到完美極致,這樣才算是心安理得。”

其實追求完美是一個兩面性的心態,從好的方面來說,追求完美可以讓我們更優秀,讓我們擁有上進心,從而引導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太過於追求完美,其實就是人性中的缺陷。

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因為生活本沒有完美,那些人如果不能完全的接受當下的人和事,如果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瑕疵,則會因為過分的追求,而讓自己喪失在無盡的痛苦之中。

很多人不光是把對於追求完美的心思,放在了某一些事情上面,也包括自己在擇友方面,也有著追求完美的心態。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好的朋友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學會“慎交”,交往一些有質量有品質的朋友,這是必須要具備的一個因素和條件。

但是如果在交友方面一味的錙銖必較,要求對方100%的完美,那麼你的這一生都不可能收穫一個真正的友誼。

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曾國藩在寫給自己弟弟的家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抵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亦無完全無隙之友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曾國藩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總的來說,天下沒有一點缺陷都沒有的人,沒有這樣的完美之人,也沒有完全沒有摩擦和矛盾的友情。只要在大的方面能夠做的正直,一些小瑕疵可以包容,這樣也就過得去了。”

不管是在與人交往,或者是對待朋友親人的一些態度之上,不必吹毛求疵,懷著一份寬容,容納的態度,反而更有利於自己與人相處。

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的達到一種完美和100%的狀態。在與別人交往的一個過程中,一些太過於細心之人,能總會在很正常的交往關係之中找到一些摩擦的藉口,產生矛盾。

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但是寬容之人,即便是遇到了一些摩擦的小矛盾,也能夠輕易的化解,不當一回事,只有保持著這樣一份大度,才能真正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

否則,自己就會無法遇到真正的友情,或者陷入“無法遇到完美之人的執念之中無法自拔”,產生無盡的苦痛。

人活著要活出一種“混沌感”,這種“混沌感”並不是所謂的裝傻充愣,而是懂得用一種難得糊塗的狀態,來面對所謂的人和事。

常言說的好,“傻人有傻福”,“傻”人的心底憨直,性情純真,沒有太多的計較,才能成就人生的福氣。

蘇軾在人到中年之後,寫給他的兒子一首詩,叫做:人皆養子望聰明,我因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有的時候,人生太過於計較,太過於聰明也未必是好事。

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古人云: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本事成個寬舒氣象;鄙夫念頭近促,便 祿薄而澤短,事事得個迫促規模。

這句話告訴我們:仁慈博愛的人心胸寬厚,所以能夠福祿豐厚而且悠長,對任何事情都能表現出寬宏大度的氣魄。淺薄無知的人心胸狹窄,所以福祿微薄而且短淺,對任何事情都是隻顧眼前,沒有長久的謀劃。

過於吹毛求疵的人好用心機,凡事講究一得一失的利益權衡,甚至會不擇手段,而那些看似愚笨之人,他們總能在大的格局上不計較太多,盡其本分的做事,不計個人得失。

這反而能成就自己,或許小人能成功一時,但是難得糊塗之人,才能成就一世。

曾國藩:與人相處,擁有一種“混沌感”,才能福澤永久

這樣福澤永久,即便人生沒有建立偉大的功業,但是活得心安理得,平安舒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