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大量的民辦學校,是不是與公辦學位的不足有關?

用戶54634456429


可以明確地說,如果一個地方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大量的民辦學校,這個地方是有問題的,是地方政府對於義務教育履職嚴重缺位!

2018年11月,教育部對陝西西安湖南耒陽等地的義務教育工作督查中,就發現了這些問題,耒陽地區,因為教育經費、教育政策等原因,導致大量公辦學校倒閉,而把義務教育階段青少年兒童,推向民辦學校,導致群眾極為不滿,教育部責令必須整改到位。

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責任,不可推卸。一個地方的義務教育階段,政府必須保證每一個青少年兒童都擁有一個公辦學位,這是基本的要求,這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脫。

民辦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是公辦學校的補充。為何要這樣的補充呢?因為群眾對於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民辦學校就是為了提供民眾的擇校需求。

比如一些鄉村的孩子,想進城讀書,而其應該在當地鄉鎮接受義務教育。這種情況下,這些有擇校需求的孩子,就可以到城裡的民辦學校就讀,這就是提供不同的需求。

很明顯,出於民辦學校的這個性質,一個地方就不應該出現大量的民辦學校,而只應該是可控範圍內的一定數量的民辦學校,能夠提供一定量的擇校需求就可以了。

也有人說,民辦學校的質量比公辦學校好,如果一個地方普遍都是這樣,那是不正常現象。民辦學校由於招生政策上的優勢,是有可能比公辦學校質量好的可能,但是,大多數地方是,公辦學校有著更強的師資隊伍,人們首先是公辦學校。

筆者所在縣區,一流的學校都是公辦學校,好的民辦學校也有幾所,但是,最多也就能擠進二流學校的行列裡。公辦學校是主體,民辦學校起到補充作用。


當代師說


去年孩子小升初,成績本來可以去優質私立,但我們選擇了第一輪搖號進入優質公立。

當初選擇優質公立的初衷很簡單:好中差學生各佔1/3,成績正態分佈,孩子既有學習榜樣又不至於淪為時刻緊繃著神經的學習機器。

現在孩子就學已經將近一年,通過自己孩子就讀公立初中的經歷,我來結合孩子就讀的經歷從一個方面談一下為什麼私立學校的存在很有必要?



孩子班上的老師們對孩子們學習的激勵在初一(上)很到位:以數學老師為例,每天佈置兩張卷子,後來發現孩子們數學計算能力的準確度不夠,於是在作業中又增加了6道題計算,每天通過“老師說”發給家長,由家長督促孩子們完成。

孩子的數學英語老師經常性地會舉行一些階段性測驗,不會公佈成績,但會通過“老師說”把階段性成績出色的孩子通知給所有家長,這樣也讓家長們對這些考試有所瞭解,並以此來對照自己孩子的不足。



初一(上)結束,進入新學期,突然發現孩子的作業量大大減少。以前孩子數學每天基本都是2張卷子,6道計算。現在發現這些環節的作業幾乎都變成了自願。英語和數學階段性考試的通知也不定期發佈了。如果孩子不說,家長根本一無所知。

後來跟認識的老師一打聽,發現老師們的改變是受到了有些家長舉報的影響。舉報的理由就是:作業多,考試多,孩子不堪重負,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由於部分家長要求,數學老師曾經推薦過一些數學輔導書,但發到微信群裡很快撤回,原因是害怕給某些家長留下舉報的藉口。

有些家長的心理是典型的“自我中心“式,“損人不利己”的:我孩子覺得多那作業就多,我覺得不滿意我就反映。至於說孩子的成績,家長也根本沒放心上 。而某些部門也“混”,個別家長一反映,維穩至上,趕緊處理。這樣很多重視學習,學有餘力的孩子和家長就被拉下了水。



這樣你就能理解分層教育的必要性了。誰也不必綁架誰,重視學習的家長去管理嚴格,激勵色彩鮮明的私立,不重視的家長去寬鬆的公立。誰也犯不著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對方。

分層教育,這也是私立學校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還提公立學校不足?公立學校一直都沒有問題,為什麼有私立出現?因為有一批人發覺,建個私立學校,收大量金錢,錢掙得快呀。一個學生4萬到12萬一年,雖然是老師工資自負,但是你覺得他們收的錢能有一半用在老師工資上面嗎?

還有,教育界先是有公立的重點掠奪別人的優質生源,再有私立學校掠奪公立重點的優質生源,全部都是陰謀,然後詆譭公立不行了。請記住,私立學校是學生成就了學校和老師,不是學校和老師成就了學生,有些事情你天天說,到頭來你就信是真的了,如果私立可以把豬學生都教成學霸,我就服他們,但他們只是掐尖收生,完全看不出優勢。公立是不會消失的,因為8成的學生都是普通沒什麼錢的學生,不可能都去讀私立,竟然還有一些傻瓜說公立會消失,到時你們的孩子每年的學費就4萬到12萬,你讀得起嗎?

現在問題出來了,私立學校氾濫成災,老實說,大量的私立也不知害了多少學生,本來沒有那個水平,就是要湧過去讀,結果到畢業才知道,根本就浪費錢和時間,不過,這也是活該,誰讓你過分相信這些學校。


中小學英語精修


不是公辦學校不足,而是優質教育的資源稀缺催生民辦學校蓬勃發展的。

我既在公辦學校工作過,也在民辦學校工作過,對於這兩種類型的學校優缺點我深有體會。為什麼民辦學校發展如火如荼,公辦學校逐漸萎縮,我以為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師資質量有懸殊。

毋庸置疑,民辦學校在選聘老師方面只看能力不看關係,考評老師只看成績不看親疏;其次,老師因為有著深刻的危機感,所以業務上不敢放鬆,教學上不敢懈怠。

比如說,我曾經工作過的公辦學校就有很多是縣招聘、市招聘的代課教師轉正的,他們知識上有缺陷,教法簡單;有些即使是科班畢業,但是鑽研業務動力也不強,這些原因造成了整體教學水平下降,有些學科“短腿”現象非常嚴重。

第二,興辦民辦學校,政府減輕壓力,商人看到商機。

我記得我們這裡2000年民辦學校興起時,的確是因為公辦學校教育資源缺乏,尤其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教學質量相對較好的縣城中學只有二兩,但是富起了農村迫切希望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當時要建校區,添置設施,如果一一實施,地方政府的確會面臨重大壓力,正好國家出臺鼓勵民辦教育的文件,於是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辦學;商人看到了商機,於是紛紛籌集資金開始搶灘辦學。

經過十幾年的優勝劣汰,民辦學校發展漸漸步入正規,解決了百姓上學問題,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又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優秀民辦學校的示範效應,使得民辦學校越辦越多,也得到越來越多老百姓的認可。

民辦學校就是這樣發展興盛起來的,她的發展壯大,搶佔了公辦學優質校師資和生源,反而給今天的公辦學造成了壓力,當然也逼著公辦學校正視問題,加快改革步伐。


青衫李探花


如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僅是出現大量的民辦學校,而且許多地方民辦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已知超過了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的大量出現,遠不只公辦學校學位不足這麼簡單。


一句老話,有需求就有市場。近年來教育在許多投資者眼裡是一塊大蛋糕,有大量的民營資本進入教育市場,甚至不少個人,幾個人一合夥,不管合不合法,一個培訓機構就辦起來了。究其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家長在教育投資上舍得花錢,而誰能讓我孩子考高分成為很多人選擇的唯一標準,這是民辦學校發展起來的基礎。

那為什麼公辦學校辦不過民辦,這既有體制原因,民辦學校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的管理槓桿都多得多。教師你是我聘的,不服管就走人。同樣,民辦學校對學生的處置權也比公辦學校寬鬆得多。又有政策問題,站在國家層面,更注重的是教育質量,關注的是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有了素質教育,有了減負。因此限制公辦學校的條條框框很多,而民辦學校由於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受這些限制少得多,他們可以大膽地唯分數論。而這正是家長看重的。


當然如果非說學位的問題,不是公辦學校的學位少了,而是優質的公辦學校太少了。而且隨著多年民辦學校的發展,在一起發達城市,許多民辦學校再不只是應試教育歷害,而是教育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全面培養也都超過了公辦學校。

不知有多少人看過《最強大腦》第五季,其中14歲少年楊英豪來自杭州文瀾中學,如此天才在學校成績才一百名左右,而文瀾中學就是一所公辦民營的學校。

說到公辦民營,這可是時下非常流行的一種辦學模式。不少地方當地政府建好學校直接交民營教育集團管理,政府不用操管理之心,民營集團不用投入大量資金。看似雙贏的事,卻令人深思,為什麼民營集團能用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能管好許多學校,短期讓一所所民辦學校成為名校?而公辦學校不行?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這個問題提得太苛刻了,不僅是對公辦學校的猜忌,也是對民辦學校的否定。民辦學校的興起是當前教育的一大喜事,他主要解決因外地務工人員的子女讀書方便快捷,也為當地因區域性限制選擇的學生給予了便宜。她的出現並不是公辦學校太少不足,而是由於公辦學校在很多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性,象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就很難接收,必須有本地戶口的人才能有資格入學。其實公辦學校現在已經有很多的了,對本地入學率基本上都是100%的事。但要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接納,那肯定是超編了,所以無法容納。針對這些問題,有能力的企業家和善做公益的人士們,想辦法辦起了私立學校。不但解決因公辦學校不能接納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而且為本地的文化教育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其教育質量也上升得很快,敢於挑戰公辦學校的教育了。其實這也是國家希望的,也是不同人群認可的事實。她的存在不是因公辦學校的缺少,而是因教育發展的需求。齊頭並進、互相比較,做全做大教育的拓展,為繁榮祖國的文化事業而努力奮鬥吧!


碧野28


公辦教育解決的是有學上的問題,民辦教育解決的是上好學的問題,這也是與國際接軌。

優質的教育資源本來就是要靠高價來買的。這幾年的普及教育使得,教育顯得很廉價,教師的勞動也很廉價,其實這已經偏離了,知識的市場價值。

越是在經濟低迷的時候,越要反思以前的發展方式,越應該加強教育。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的高速發展,讓人們認為中國經濟只會增長,不會停滯。中央政府已經重新定義了,未來的經濟為新常態化。這個時候就是擠幹水分,蹲下來,為起跳,積蓄力量,這些力量就來源於教育。

公辦教育在各路專家的聯合絞殺下垂死掙扎,民辦教育就有了蓬勃發展的空間。未來的民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公辦教育就是普及教育。


澠池人


別的地方我不是很瞭解,但我們這,也就是煙臺的牟平區,確實是因為教育不足,而當地又不願意對教育投入太多,所以現在折中一下的辦法就是建設民辦學校,這樣地方既不用出錢,又解決了差異化的問題~尤其是像我們牟平西部地區,雖然名義上是城區,但公辦學校非常的差,小學初中還都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你真的很難想象,在城區的小學初中會是低矮的平房,連個正規的操場都沒有~所以你要是想上好一點的學校,一是買別的地方的學區房,二上民辦學校



  

    可以肯定的說,義務教育階段出現的大量民辦學校,並非由於公辦學校學位不足,而是城鄉教育失衡、優質教育資源被極少數公辦重點學校壟斷所致。

一、先來說一說城鄉教育失衡嗎?

  城鄉教育失衡嗎?如沐春風啊雖然沒有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但對城鄉教育差距巨大、嚴重不均衡,還是深有體會的。最近幾年,如沐春風啊由於參加教研活動,曾去過不少城裡的中小學,這些中小學中既有重點學校,也有非重點的普通學校,即便是最普通的非重點學校,在政府投入、硬件設施、師資配備等諸多方面,也決不是農村學校可以望其項背的。

  先說硬件設施方面,且不說城裡學校漂亮、精緻、功能齊全的教學樓、實驗樓、綜合樓等現代化的教學建築,就拿早已在城裡學校普及的塑膠操場、多功能報告廳、淨化水處理設備等,即便是在如沐春風啊所在的整個縣都是鳳毛麟角般的稀有存在,多數的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更多地存在於師生們的想象中。如沐春風啊到過的兩所學校,給如沐春風啊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該校的教學質量,而是遍佈於樓道各個角落的圖書以及幾乎每一面牆上都安裝的觸摸式電子顯示屏,還有那推著電動清潔車往返於各層樓道之間的清潔工。這些恐怕是農村的孩子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情景吧,但它們都活生生在出現在城市學校兒童的生活裡,且早已習以為常。

  再說師資配備方面。2018年,如沐春風啊所在縣招聘了250多名新教師,這些教師所學專業真可謂是五花八門、琳琅滿目。除了師範類專業之外,什麼農林、化工、畜牧、養殖等專業應有盡有,學歷只要求專科,年齡也放寬到了35週歲。對於這些非師範類專業的應聘者,如沐春風啊沒有任何的歧視,但是如沐春風啊更相信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辦,比如,廚師和醫生,雖然都用刀,但廚師的專業在做菜,醫生的專業在治病、做手術,一名廚師,即使是國際級的大廚師站在手術檯上給病人動手術,無論如何都是一件極驚悚的事情。如沐春風啊所在縣教育局的領導們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為什麼還要錄用這些非師範類專業的人呢?道理也很簡單,羞澀的工資不足以吸引足夠數量的師範類院校畢業生前來應聘,只能降格以求,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待條件成熟再解決好與差的問題。而城裡的學校就不存在這樣的情況:比農村好得多的待遇再加上優越的辦公條件可以吸引足夠多的師範類專業畢業生前來應聘,甚至在某些重點學校還可以做到非985、211不予錄用等等。這些待遇當然也會吸引那些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近年來,不斷地傳出某些農村優秀教師通過招調甚至離職的方式離開農村學校、進入城市學校,就是城鄉教育嚴重失衡的產物。一方面招不到專業性更強一些的師範類畢業生,一方面又不斷流失數量本就不足的優秀教師,農村教育想不被城市教育所落下,幾乎沒有可能,城鄉教育失衡,就成為必然。

二、義務教育階段出現的民辦學校是城鄉教育失衡的唯一受益者。

  在城鄉教育失衡日漸加劇的大趨勢之下,那些重視子女教育且經濟基礎相對較好的農村家長,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孩子過早地在考考考的大軍中敗下陣來,於是這些家長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一條前途可能光明、但充滿坎坷的擇校之路。

  城裡的重點中小學自然是這些農村家長擇校的首選。城裡的中小學硬件設施好、優秀教師多,教學成績穩定有保障,農村家長自然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入讀這類學校。但是,除了農村家人和孩子本人之外,似乎沒有人會歡迎他們的到來,因為更多的學生意味著更繁重的教學任務、意味著每名學生可能得到的照顧就更少。於是,苛刻的入學條件就出臺了,先是戶籍,再是學區房,再是高額的贊助費,甚至是某位重要部門領導的簽字同意。這一條條苛刻的入學條件,如同一堵堵既高且厚的圍牆,將農村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硬生生地擋在了重點中小學的大門之外。畢竟能夠買得起學區房,交得起高額贊助費,還與某些重要部門領導有一定關係的農村家長少之又少。於是,家長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擇教學質量相對有保障且不需要那麼多苛刻條件就能入讀的民辦學校。可以想象,當家長想盡一切辦法都擠不進那些重點學校的時候,一所既不需要戶籍、也不需要人脈以及其他苛刻的入學條件,只需要每年交納還不算太多的學費就可以入讀的質量並不比重點學校差上太多的民辦學校,必然成為那些重視子女教育的農村家庭的不二選擇。所以,民辦學校大熱,也就成了一種必然。城裡學校因苛刻的入學條件積蓄下太多的敵視和仇恨,農村學校因流失了大量的優質生源每況愈下、難以為繼,政府呢?更是集千萬毀謗於一身,民辦學校卻因此賺得盆滿缽滿,還獲得無數讚譽,成為城鄉教育失衡中唯一的受益者。

  冷眼觀世象,妙語暖人心。我是如沐春風啊,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支持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如沐春風啊


社會是多元的。

但就一個手機來說:還有多種多樣。

如果社會上只有一個壟斷的手機。那麼手機這個行業一定做不好。

同樣,人更是多元的。那也要有更多的多元化的教育來服務。

義務教育。並不是大眾的義務。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用取之於民的稅收,來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過往是農業社會。大家不大重視教育。

但如今沒有人不重視教育了。

並且社會的發展已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很大了。

所以更需要多元化的服務。

政府義務教育保底線。(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功能所在)

民辦教育促發展。(有的孩子家裡是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人家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資源不行嗎?)民辦教育要做特色。滿足社會不同階層人民的需要。

如今的民辦教育,只是公辦學校的附庸。學的東西一模一樣。這才是問題所在。

把所有的人一刀切。這樣的想法,不是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