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不好做,员工背后说:公司倒闭就走人,去哪里还不是打工。你是领导,有何感想呢?

职场三哥


“职入龙门”观点:公司越混乱、人心越涣散,越考验管理者的真实能力!如果你轻易被员工消极的话,左右情绪和决策的话。说明你身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还不到家!



一、为啥说:“公司混乱中才考验管理者的真本领?”因为潮水褪去,才能看出自己管理能力是源自自己,还是依赖公司!

说实话,管理岗位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在于:公司赋予你资源调配权后,可以产生很多优越感:比如:高收入、或者享受驾驭员工的快感等等。

虽然,为此你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与员工沟通、哄员工少讲条件、多干活!努力成为维护公司利益的管理者!这样老板才能持续给你升职加薪的机会。

但,凡事都有例外!

如果公司因为自身经营自顾不暇时,管理者的‘特权和光环’就会被抽离!尽管你还保持‘领导’头衔,但连员工基本需求都无力保障!

这时,员工不再听你指挥、还会天天释放消极情绪,你想骂人都没底气!

因为他们无视你的存在!


同时,你会强烈感受到无助和彷徨。因为你正在受到上挤下压的‘夹板气’!

公司没钱支付员工工资,但还需要员工做免费、听话劳动力、积极工作。帮助公司周转资金!而且不允许有怨言、更不允许带头闹事,扰乱军心。

这些‘得罪人’的事都需要你这个领导出面沟通、协调!

你心理一百个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出面!


面对员工合理合法的的讨要工资,你感觉自己真的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他们不产生怨言!

而且,随着公司经济状态日渐糟糕,你甚至和员工一样,都开始怀疑这家公司的是不是‘大限将至’了!

你甚至对公司下达的任务也充满疑惑和抵触!

不给员工发工资!谁的工作积极性高呢?哪怕自己也是领导!那又怎样?领导也是员工呀!也一样靠老板发工资!

公司经营不善,那是老板的问题,凭啥要员工买单呢?

相信这是很多深陷公司混乱环境中的管理者的日常感受吧!明明自己的合法利益也受到侵犯,却还要装作坚强的安抚或‘镇压’下属,简直是噩梦!


【总结】这个环境确实熬人!谁都希望同甘,但不想共苦。

但,所有能在生死边缘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企业都是九死一生的‘幸运儿’!也成就了一路跟随过来的管理者!因为这些人才是彻底摆脱公司赋予光环的束缚、真正具备个人魅力、懂得管理的高手。

比如:董明珠。别看她今天是威风凛凛的霸道女总裁,她成为领导都是在公司最落魄的时刻临危受命。

在董明珠还是优秀空调销售时,格力集团遭遇严重危机,工资都发不出来。很多高管、销售精英集体离职。于是公司认命她为经营部长。

当她从销售变成领导后,不仅和以前同事的关系疏远,更要面对员工每天对公司的抱怨。

那时候,很多人都看不到格力有未来,都想离职。

董明珠则展示出非凡的管理能力:不管底下人如何喊苦喊难,她都积极给大家做坚定完成销售任务的思想工作。并坚信格力空调是最好的,一定能经受住市场考验!只要销售齐心协力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不仅被拖欠的工作有着落,坚持下去大家也一定会有好前程!

她就是这样带着员工从公司最黑暗的时刻,闯出一条生路!

董明珠根本指望不上公司出钱激励员工,她完全是靠个人魅力带领下属杀出重围的。

她是不靠公司赋予的权利优势,也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合格管理者。

二、身为领导应该明白:即便员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代表员工必须、一定要和企业‘共存亡’,不允许发表个人观点和不满!

很多人当领导时间长了,就习惯从高处来审视员工的思想觉悟。总觉得员工应该为企业贡献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推己及人的说,如果你每月工资没比员工多几千块,你愿意为企业付出更多忠心和爱心吗?

我想,敢承认的人并不多!

因为员工要求公司支付合理报酬是合理合法的!为此员工只要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即可。

至于奉献精神和忠诚度那要看企业给员工提供哪些附加值(职业发展平台等)后,员工自发、自愿的去做得到的结果。

而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即便员工很好完成工作,企业连工资都无法保障。

请问,你好意思不让员工发发牢骚吗?

员工与公司在任何时候都是双向选择的过程!

特别是一方已经履行义务,而另一方却因种种理由不履行义务,这已经上升到违法层面了!

员工有权追回属于自己的权益。

所以,这时的管理者最好不要轻易向着公司和老板说话。

即便你需要大家配合你工作,也要考虑清楚再说!

三、公司越混乱、聪明的管理者越要给员工想发声的机会!倾听、安慰、理解、认同是你此时最需要做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激动时,最有效的沟通就是倾听、理解和安慰!

这是深处混乱公司中的管理者最应该提升的能力!

员工也是人!他们虽然没有领导工资高,但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比领导少!辛苦工作多年的公司要黄了。

这就意味着自己马上要失业,马上又要进入频繁找工作的波动期。对于养家糊口的员工来说,是职业和经济‘双危机’的开始。

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所以,发牢骚、消极怠工都是人之常情!你能堵住人家的嘴吗?


领导这个时候应该清楚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公司一天没有宣布破产,领导就需要履行自己‘润滑’员工与公司矛盾、促进生产任务按时按量完成的职责!
所以,坚决不能让员工反感自己、激化员工与公司的 矛盾!
这是管理底线!

切记:不要认为自己平时接触老板比较多,知道老板此时的难处。就人情角度出发,替老板打抱不平。强势说员工没良心……

你虽然也是想哄着员工不要发牢骚,先把工作做好。

但,对待敏感时期的员工,还用从前高高在上的方式压制,完全没用!

因为以前人家服你,不是因为你有过人之处,只是因为公司能给他们想要的薪资待遇和前途!

现在公司都自身难保了,你这个领导出门就和陌生人一样,谁理你!

你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和欠薪老板是一丘之貉,你们是合伙压榨员工的魔鬼!

你把自己放在员工对立面,还怎么开展工作呢?

这就是管理能力弱的直观表现!

【对策】

环境越混乱,管理者越要冷静提升2大能力:

A 冷静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急于反驳员工发牢骚前,请先认真分析公司财务和业务发展情况,确定公司是否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欠薪是否有能力偿还?或者说老板是否真有意愿偿还?

这样你就知道员工继续在公司做下去是真有前途?还是只当免费劳动力!如果老板真黑心,你也别傻傻替他压榨员工了。你自己的工资不也是在人家手里吗?

此时,你需要给员工和自己指出一条明路。

B 重塑领导力的能力

在公司暂时没钱,但有发展前景的情况下,想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就必须从职场导师的身份入手。

真心为每一位员工规划一条属于他们的职业之路。鼓励大家和和公司一起度过难关!

将来等时机成熟再考虑跳槽到心仪公司,自己也会积极给予实用建议。

如果老板打算卷款逃跑,那你就要站在员工这边,积极提供证据,鼓励大家通过劳动仲裁方式维权。

这样,起码你自己的利益也有机会追回。也不会在员工心中落下‘走狗’的骂名!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亲自尝试从员工真实需求角度沟通,让员工认可你的个人能力。即使公司黄了,你未来去别家公司,也有了与员工沟通、让员工认可你的经验!

这个混乱的环境于你而言,收获良多!


“职入龙门”最后总结一下:

领导是一个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员工。所以,越是在公司低迷期,面对员工发牢骚,越要能控制情绪、慎重安抚员工敏感的心情。

你需要做的不是站在员工对立面,你需要锻炼自己在逆境中树立自信、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管理能力!你在这个混乱的环境就彻底被成全了!

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END----


职入龙门


初创公司呆过几年,跟公司老板是朋友关系,见证了公司从8个人到80人再到零的过程,在公司倒闭的前3月,这样的话我听到了无数遍,虽然我不是领导,但是作为最早的老员工,我早就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伤心

我们的老板比我稍大几岁,平时对员工比较好,当时我俩正在楼梯口抽烟,听到两个上厕所的员工说起这句话,我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刚想开口安慰他,他先开口苦笑着道:说的还挺在理呢。说完狠狠地掐灭了烟头。

反思

当天晚上我们几个元老聚餐,老板交代了公司的运营现状,确实初期的小打小闹,我们碰巧赚到了不少的钱,可是公司扩大后的运营出了问题,资金链现在断了,而且之前的门路也快不行了。

老板喝了不少笑着说:自己确实差太多了,不懂管理,就是凭着一腔热血才冲到现在,公司坚持不了多久了,等发完工资他要重新去学习。

制度还是人情

当初的初创公司,因为规模小人员少,大家相处和谐,所以之前老板都是打的感情牌,扩大规模后,为了规范管理很多人,因此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制度,人情味少了很多,如今来看一个成熟的公司,必须要兼顾这两点。

员工说出这样的话一方面是现实如此,并且这个人没有什么大抱负,工作对他来说就是混日子,另一方面就是公司归属感的问题,如何让员工遵守公司制度,认可公司的文化,这些都是老板需要想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相互理解吧。

共享人才


很正常,员工和老板就是雇佣关系,别想着员工和你共同担风险,尽管员工和你关系处的再好,记住员工和老板永远都是雇佣关系,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太不可能了,我开店10年了,给导购开工资干活我自己还要干一半,导购的思想就是你的店你干活天经地义,其实作为老板完全可以给他制定任务完成了我给你多少钱,完不成干不好就扣钱,不想干走人,毕竟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我和员工一起干活完全是想年龄上我们差不多,年轻人出门在外不容易能帮着帮点,不扣工资,导购带薪请假,不压工资,其实在他眼里你就傻,所以只有雇佣关系,员工看你不行了换另一家也是情理之中


我叫孟先僧


确实,现在的生意是比较难做。前几天还有一个大型商场负责招商的朋友说,商场里,除了几个教育机构和几个餐饮的,其他的店铺基本上都换了一次了。其实,消费力不足,也说明现在的实体生意比较难做。

精英菌很认同一句话就是,老板就是为员工打工。这句话其实听起来很对,真的是如此,很多时候,老板忙来忙去的,带领全公司人马忙的热火朝天的,其实,最后一结算,扣掉成本,其实赚的也就是一份工资而已。当然,你也可以说老板没有能力,才导致目前这样的局面,但是,事实上就是,很多老板赚的其实就是一份工资而已。

至于员工怎么想,其实,作为老板,真的不好干涉,来去都是他的自由,这就是做员工的好处,这里不好做,换一个地方就是,但是老板就不同,他需要支撑。所以,从所有者的角度出发,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是非常正常的。角度不同,立场想法当然就不一样。作为老板,没法去要求别人不这么想。所以,唯一的做法就是,团结大家,一起把生意做的更好,生意有了,待遇有了,人自然就能留下来。

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高薪职位,猎头服务就上无忧精英网(www.51jingying.com)


无忧精英网


个人建议做跨境电商,现在处在风口的行业,我个人是从去年开始做的跨境电商,投资了几万块钱开了一家工作室和几个店铺,刚开始很枯燥每天都在电脑旁边大量的铺货。订单也从几天一单到每天几单几十单,也有日进千单。当然了,国外和国内的机制不一样,把平台上的雷区都踩了一遍,提高的自己的技术。现在手里也有一批新店铺,一个店铺月收入在50000左右。如果想做电商的话,我电脑上的资料可以拿去,有兴趣的可以留意我的主页面,加油创业路上的朋友


跨境黑脸仔


老板听见员工说“公司倒闭就走人”,心里伤心、生气、愤怒,觉得员工是“白眼狼”。其实,如果你还这么想,说明你自己的观念没有扭转,公司倒闭员工走人,这是本分,如果员工留下、陪你同甘共苦,这是情分。员工愿意跟你打拼,关键看老板为人。如果员工鸟兽散,说明老板做人做事没有笼住人心,不是责怪员工,而是责怪自己。

第一,听到员工背后说出这么“无情”的话,不要发火。

不要当面发火,也不要指责员工,你怎么做,只会加速员工的离职。而且你当面一旦说破脸皮,员工也待不下去了。不信,你骂员工“白眼狼”一句,员工肯定就走了。员工怎么想?原来老板这么想我啊,我还留着尴尬吗?

第二,听到员工这么说,作为老板,悄悄关上办公室的门,好好反思一下。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员工不陪你打拼,说明两点:一点是没有感情,另一点是没有利益。即使为了感情,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比如,古人结拜打天下,为兄弟两肋插刀,根本的利益是互相帮助、最终瓜分天下。所以,作为老板,你要想一想如何把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发展进行有效捆绑。

第三,人心也是肉长的,越是底层员工,越是普通人,越是容易讲感情。

老板对他们一分好,只要是真心的,员工真的可以涌泉相报。朴实的员工,感情也是朴实的。比如,你公司不行了,有感情的员工可以陪你撑半年,没感情的员工第二天就走人了。

感情来源于老板真心对待员工,一方面是砸钱,给的钱多,一方面是投入感情。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砸钱也不是万能的。平时多关心员工,人家家里有困难,就要体谅帮助。

举一个例子:有的老板,员工孩子病了都不给假,照顾老人迟到了就罚款。老板看似严格执行制度,甚至一视同仁,对中层也罚款。但是,等老板有难时,员工也不帮你。你对他们公事公办,员工对你也公事公办。

感情是相互投入的,是不是真心对员工好,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员工心里有杆秤。


职场火锅


题主的提出的题目让我想起了德国曾经应对经济危机时出现的景象:德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工厂要倒闭,员工自愿提出各自出钱拯救工厂。那时候,为了生存有些德国企业需要裁员,而员工为了不让裁员发生,竟然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工资减半,把要裁员的员工保留下来继续工作。德国工人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一个是出于对工厂的情怀,一个是一个国家体制有所不同,一个是德国工厂的老板平日里对员工的尊敬。

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公司的一员,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对于员工背后的“公司倒闭就走人,去哪里还不是打工”一说,想必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尤其是老板。

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反思。

员工背后说这样的话,其实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完全可以理解。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终就要要靠前养活自己,养活家庭,孝敬父辈。市场经济自身也没有错,可惜的是,一旦整体社会的价值观变成“一切向钱看”的时候,除了钱,什么也不认的时候,公司生意不好,公司倒闭,员工重新选择一个还活着的公司去打工养家的时候,可不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都要活下去啊。现在的环境是什么一种环境?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生毕业,一路都贯穿着“金钱”的味道,而不是道德的味道。员工能说出那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老板的反思。

有些网友说中国的工厂是血汗工厂,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有些工厂对于员工的态度,实在来自于老板的处世态度和对金钱的态度。这里也许没有对错,因为工厂都是靠利润或者的。只是,我们往往过于重视经营利润、经营成功,忘记了对“人”的经营。忘记了对人的经营,最后的结果就是当一个工厂行将就木的时候,生意凄凉的时候,大家纷纷先找好自己的退路,因为在大家的骨子里,已经坐实了“你给钱我干活”的单一思维,至于工厂的私活,干我什么事儿。工厂活着是你们的事儿,我干了活你给钱是我的事。平日里对员工的态度,也决定了一个工厂在关键时刻员工对于工厂的态度。经常看到那些蓬头垢面、厂服沾满油污的员工行色匆匆进入工厂、再从工厂出来的那个样子,面无表情,真的有种无奈的感觉。是他们造就了现在的自己,还是工厂造就了现在的他们,还是教育造就了他们现在这个样子?

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适者生存+物竞天择。

无论社会环境是怎样的,每个人由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社会环境的态度也不同,由此也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无论环境如何,能够适应环境让自己活得更好的人,就是赢家。老板为了自己工厂的生存,不得不对员工们狠一点,而当工厂行将倒闭,员工抱着“哪里都可以干活”的心理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让他们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拯救工厂是不可能的事情。老板对员工“狠”,员工对工厂“无情”,于是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恶性循环:工厂对员工越狠,员工对工厂越无情,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只讲究“钱”,而抛弃了“德”。毕竟,人不是普通的动物,他有思想、有个性、有想法,需要尊重和体面地生活,但当一切都以钱为中心的时候,人和动物真的没有什么区别了。

四、分享一个案例。

我在张家口的一个朋友是做餐饮生意的,当时已经有七八家的自营店。在某省的一个省会,也开了一家饭店。朋友多员工的人格尊重和物资尊重没得说。只是不知何故,在省会的饭店开了不到两年,江河日下,经营惨淡。于是朋友提出要关闭饭店。而员工真的拿出钱来对我朋友说,我们希望饭店能够经营下去,我们投钱入股。但朋友知道那点钱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房租吃掉,生意也不会好起来,于是拒绝了员工的请求,但却让他惊醒了一点:只有尊重,才能换来尊重。

小结:现实生活中,老板有老板的难处,员工有员工的难处,大家都在水深火热之中,互相理解是最佳状态。但是,“相互理解”时,大家竟然会生出“我理解你,谁理解我”的言词。这是什么问题?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导向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相互理解这个词或许已经在大环境下不存在了,只存在与一些微环境下。真正打动人的“尊重”,应该回归,否则上述的恶性循环就会不停地演下去,而且会愈演愈烈。华为、阿里毕竟是凤毛麟角的企业,他们并不能成为整体企业的代表。但尊重成为一种普遍企业的行为的时候,或许员工才会有所改变。


耕然夫


以前国有企业没有奖金,没有加班费,领导干部更没有年薪,大多数人都能自觉的努力工作,年终评个先进发一张奖壮和一条毛巾,都高兴坏了。年年企业都能完成任务(实打实的不是现在做假的),不给钱都有人干活为什么?因为那时的企业是给国家和工人开的,官兵平等有些官还不如兵呢(有的领导要等所有职工都住进新房后,他家才搬进去),这样的企业大多数人都会努力工作,这样的企业能没效益吗?不管什么样型式的私企老板都是以利为中心的,只所以能做大是站了当时天时地利人和,过了这段时间别人站了更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他的企业也就完了,但他~样还是富豪,可大多数員工就没这么好了,被裁员出来的员工面对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样的企业谁愿意一心一意为他干,有机会就会跳槽。私有制在没有公有制前他是先进的,一但公有制出现了他必将被替代,这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当年抗美援朝如果我国是私有制的话,一定打不过美联军,因为中国军队不会有那样的势气,我们打败美联军靠的是精神,只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才有那样的精神和势气。)


说实话不傻372


很正常,遇到这种情况老板一定心里不舒服,其实,一个公司,员工愿意跟着你就算公司落难了员工也不抛弃你,只要做到三点就可以。

第一,把员工当家人一样对待,不要让你的家人去干涉员工干活等等。

第二,员工工资准时发放,而且工资比周围公司高,员工们就会有一种骄傲和幸福感,他们愿意为你奋斗。

第三,员工给予相应的自由度,比如员工送孩子上课下学这些时间,公司要相应理解。员工居住环境好一点,节假日福利好一点。

人心都是肉长的。

以前我在昆明进城搞大棚蔬菜种植的时候,有员工十一个人,我就是这样对他们的,一七年的时候不景气,我亏了,多给他们两个月的薪水,让他们重新去找工作,并且很他们说在我把种植基地盘出去之前,你们安心找工作,你们的孩子上课下学我接送。要知道,种植基地到镇上学校开车要半个小时。

分开的那天,那些女的哭得稀里哗啦,几个老爷们也眼眶湿润。

我跟他们说,但凡还有一丝扭转的机会,我都不会这样做,这几年谢谢大家。

或许在很多老板眼里我这样的行为很傻逼。

傻逼就傻逼一点吧,问心无愧。


南山树下lisong


在公司处境不好的情况下,听到员工这样的话,我当然是感到气愤和难受!但我不会冲动做出什么,而是先了解一个情况:是个别员工,还是大部分员工说这样的话?

根据这个情况的结果,再分析背后的原因,想法应对方法。

一、个别员工在背后煽动情绪,则马上辞退

如果我们发现只是个别员工在背后说出这样的话,那么就没必要上升到管理的层面,而是个人问题个别处理,然后再开个会议稳定人心。

对个别员工 的个别处理,最好是直接辞退,不要再留着,避免扩大影响,最后公司还没倒,下面员工就已经各自在找新工作了。

其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公司确实开始有些人心不稳,身为领导还是需要出面澄清,开个会议,向员工表达自己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的决心,以及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计划,让大家更有信心干下来。

比如可以这么说,“公司最近业绩是有些不好,我看有些员工都以为公司要倒了(微笑),没那么夸张,有起有落是公司发展的正常现象而已,作为高层,我们不但不担心,还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

大部分员工在背后议论,则稳住核心骨干为主,待公司业绩稳定,再强化员工归属感

如果有大部分员工在背后议论,那么说明公司确实有一定的危机了,人心也开始不稳。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是需要我们出面澄清,但效果不会太大,只能稳住一时。

在此时,我们要分三步走,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公司困境:

  1. 先稳住核心骨干
  2. 让员工看到业绩发展,增强员工信心
  3. 完善管理,增强员工归属感
1、核心骨干是公司中流砥柱,稳住他们最重要

任何事情都要有最坏的打算,大多员工都在背后议论了,我们不能排除有员工陆续跳槽的情况。

事实上,我以前在一家公司做的时候,就出现过员工人心不稳,陆续有人跳槽的情况。当时老板的处理让我印象深刻,他和公司的核心骨干(中层管理者)一一约谈,约大家聚餐吃饭,在饭局上大谈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强调大家只要跟着发展走,都有机会成为股东。

基本一套下来,中层管理者很少有跳槽了,而且还帮他稳住了下面员工的局面,在公司业绩稳定下来后,他马上请了顾问来讨论如何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核心骨干是公司的主要力量,当出现人员流动危机的时候,第一时候必须稳住核心骨干,方法方面也提到了,要让他们有信心,谈发展,谈利益,留下来就能赚大钱,这是最实际的。

2、让员工看到业绩发展,增强员工信心

人心不稳,根源还是在于员工觉得公司业绩不好,再这样下去,可能工资都发不起。

所以,我们要稳定人心,可以从两步进行:

  • 第一就是让员工知道,不管公司业绩如何,工资不会有问题,大家做好工作便可以。
  • 第二就是让员工去看到,公司的业绩已经在慢慢起步。比如在每月的工作会议上,公布公司业绩进步的幅度,告诉大家,公司业绩有了新的进步,虽然进程慢,那也说明公司已经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然后对所有员工的贡献给予肯定。
3、完善管理,增强员工归属感

最后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增强员工归属感。这里建议从三个制度入手:

  1. 公司晋升制度,明确公司的职位晋升架构,并具体列出晋升申请要求,审核机制。同时,根据这一制度,协助中层管理者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再让中层管理者与下面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将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绑定在一起,员工的归属感自然更强。
  2. 完善团队建设制度,投入经费定期开展团队建设,公司文化的营造等。这一制度更适用于大公司,由企业文化专员来做,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情。
  3. 完善绩效激励制度,包括绩效奖金、年终奖等,让有能力的员工能获得更好的薪酬,留住真正有价值的员工。

我是学习委猿,10年职场高管经历,每日职场干货分享,我们一起职场进化。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随手点个赞,对委猿是个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