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古典椅蘊含中華禮儀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椅子”這個叫法是唐代才有的。隋唐五代時期,椅凳的使用漸漸多起來;宋代椅子更為普遍,造型和結構都更合理,高度也接近現代;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有很多,如交椅、圈椅、官帽椅、梳背椅等等。這些坐具的設計宗旨,並非簡單的坐,而是坐的尊嚴。中國古典正式坐具,體現的是一種莊重和典雅,蘊含著人們坐時的禮儀。

交 椅

最少見但最顯赫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貴象徵。正因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領的代名詞。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明代交椅以造型優美流暢而著稱,它的椅圈曲線弧度柔和自如,俗稱“月牙扶手”, 製作工藝考究,通常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其扶手兩端飾以外撇雲紋如意頭,端莊凝重。後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開光,透射出清靈之氣,兩側“鵝頭棖”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氣。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腳踏板,裝飾實用兩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間,一般都配製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處也多用銅裝飾件包裹鑲嵌,不僅起到堅固作用,更具有點綴美化功能。由於交椅可摺疊,搬運方便,故在古代常為野外郊遊、圍獵、行軍作戰所用。後逐漸演變成廳堂傢俱,而且是上場面的坐具,古書所說的那些英雄好漢論資排輩坐第幾把第幾把交椅,即出源於此。

太 師 椅

唯一用官職命名的椅子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太師椅是古傢俱中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於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於交椅的椅具。在明代時,將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坐者身份:到了清代,太師椅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成直角,俗稱屏背式,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誇張,裝飾繁縟。這些特徵都是為了顯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於尊嚴。

官 帽 椅

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文化內涵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種椅具,它的名字很形象,因其形狀酷似古代官員的帽子而得來。也有人認為椅子的搭腦兩端出頭,像官帽的展腳(俗稱“紗帽翅”),故有此名。其說似難成立。因官帽椅的進一步區分即有“四出頭”(搭腦和扶手都出頭)和“南官帽”之別。而所謂“南官帽椅”是四處無一處出頭的。可見名為官帽,並不在搭腦出頭還是不出頭。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種椅具,它的名字很形象,因其形狀酷似古代官員的帽子而得來。也有人認為椅子的搭腦兩端出頭,像官帽的展腳(俗稱“紗帽翅”),故有此名。其說似難成立。因官帽椅的進一步區分即有“四出頭”(搭腦和扶手都出頭)和“南官帽”之別。而所謂“南官帽椅”是四處無一處出頭的。可見名為官帽,並不在搭腦出頭還是不出頭。

圈 椅

最舒適少有單獨陳設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圈椅起源於中國唐代,上邊提到的交椅便是由圈椅與胡床的變化融合而來。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造型圓婉優美,體態豐滿勁健,是我們民族獨具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

古典椅子——千年禮儀均在方寸之間

圈椅造型為上圓下方,外圓內方。暗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乾坤之說,乾為天為圓,坤為地為方。而外圓內方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種品德,雖在處事上有所圓滑但卻內在有所堅持。圈椅是身份較高貴、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