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無力腿抽筋、關節咔咔響,先別急著補鈣!當心補成“玻璃心”

鈣是身體中一個重要元素,可以說生命的一切運動都離不開鈣。

人體在30-35歲左右,體內所含有的骨量是一生中的巔峰,到了三十歲以後,骨量開始流失,女性最終可能會流失30%—40%,男性則在20%—30%。

四肢無力腿抽筋、關節咔咔響,先別急著補鈣!當心補成“玻璃心”

為了預防骨質疏鬆,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注重補鈣,牛奶、豆漿、骨頭湯……多種方式輪番上陣。但補鈣補方法不對,不僅收效甚微,反而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北京醫院骨科主任、肩關節中心主任薛慶雲在北京衛視的健康節目《我是大醫生》中提醒大家,如果補鈣補不對,可能導致“玻璃心”或者腎結石。

四肢無力腿抽筋、關節咔咔響,先別急著補鈣!當心補成“玻璃心”

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缺鈣風險?

不妨試試這個小方法↓↓↓

四肢無力腿抽筋、關節咔咔響,先別急著補鈣!當心補成“玻璃心”

用一隻手的拇指和中指,環繞另一隻手的手腕,如果拇指能碰到中指,說明你的骨骼細,存在缺鈣的風險。

據北京醫院骨科主任、肩關節中心主任薛慶雲醫生介紹:“這應該還是能看出一點來。這個方法不一定太科學,但是很實用。”

一般,骨骼越粗大,骨量越大,缺鈣和骨折的風險越低。

補鈣不入骨,相當於白補

現在有一個難題困擾著大家,常年堅持補鈣,卻像是沒補一樣,骨骼還是一樣的稀鬆,上樓腳無力,下樓腳發軟,稍微磕著碰著,可能就得進醫院。

形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鈣沒補到骨頭裡面去,大家不要以為只要補鈣就有用,其實你吃進去的鈣,有兩條路走。

01

正確的地方:骨骼、牙齒

如果你的身體吸收好,補下去的鈣一下子就能直接到骨頭、牙齒裡面去,那麼這條路就是正確的,能夠幫助身體機能的一個正常運轉,從而有效預防骨質疏鬆,還能擁有一口美麗的牙齒。

02

錯誤的地方:腎臟、血管、心臟等

當人體內維生素K2缺失時,鈣像是失去了“領路人”一樣,會到處流竄沉積,如到動脈血管、心臟瓣膜、關節軟骨、眼底、腎臟或其它軟骨組織等,引發器官或組織的鈣化。尤其是中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原因,更容易發生這個情況,引發視力下降、動脈硬化、泌尿系統結石等問題。

你補的鈣,真的進入骨骼了嗎?

很多人會以為平時多喝骨頭湯、多吃補鈣的食物,那麼我們的骨骼自然會健康起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沒有一位正確的“領航員”,鈣不僅無法進入骨骼,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革命性維生素K2

開啟領鈣入骨新時

大家可能會疑惑維生素K2是什麼?

維生素K2就像是鈣元素的領航員,幫助一體化解決骨質疏鬆與動脈鈣化難題。充足的維生素K2可以有效激活MGP(基質穀氨酸蛋白)和OC(骨鈣素蛋白),鎖定血液中的遊離鈣,既能把它們精準輸送進骨骼,又能防止它們在血管或其他軟組織中沉積。

可以說維生素K2是確保血鈣在骨骼上有效沉積與礦化的根本,尤其針對中老年而言,維生素K2不僅參與骨代謝,能有效降低骨丟失和骨質疏鬆患者的骨折發生率,還有利於心血管健康,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

有數據表明,絕大部分中老年人目前都缺乏維生素K2,因為維生素K2在體內只能由腸道細菌合成,遠遠不能滿足人體所需,而且日常食物來源極低。

四肢無力腿抽筋、關節咔咔響,先別急著補鈣!當心補成“玻璃心”

▲上圖為攝入每日所需的維生素K2(45微克 ):


中老年群體是目前骨骼及心血管健康問題的主要人群。維生素K2不僅能促進鈣進入骨骼,還能激活移除動脈等軟組織中的鈣沉積,其領鈣入骨的功能,有助於中老年預防骨質疏鬆和動脈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