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釣了幾條就停口?不一定是水裡沒魚,而是這3個細節沒做好

在自然水域釣魚的時候,經常能夠碰到這樣的事,打窩之後沒多久就有魚進窩,但是常常是釣不了幾條魚就停口的尷尬。很多時候以為是資源太差,水裡沒魚才會這樣,但有時候扭過頭卻發現別人在不停的上魚。恐怕這就不能簡單的認為水裡沒魚了,肯定是自己身上除了問題,可要去問人家又有點不好意思,又有點擔心別人不說大家都有點尷尬。其實這也沒啥特殊原因,一般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總是釣了幾條就停口?不一定是水裡沒魚,而是這3個細節沒做好

1,餌料的狀態的問題比味型更大

搭配餌料是非常考驗基本功的事情,很多釣友會到處尋找餌料的味型,也捨得花錢買高價餌料,但卻不怎麼喜歡變通。就拿餌料的味型來說吧,同樣的配方,不同的腥香比例會對魚口有不同的影響,有時候腥味多一點效果好,有時候香味多一些效果好。如果不懂得變通,在餌料味型上有差異,旁邊又有高手在作釣,魚兒肯定會選擇更好吃的餌料,你這裡停口也就不奇怪了。

但餌料的狀態的問題比味型更大,很多釣友都發現過這種情況,一份餌料用久了之後就有“返水”的現象,尤其是喜歡在餌料中加很多拉絲粉的釣友,時間長了之後餌料會變成麵疙瘩。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魚不停口才怪。建議一次不要開太多餌料,保證能用2個小時左右就差不多了,到時候再開就是了,哪怕遇到中途魚情發生變化,也可以重新調整餌料,不會造成浪費。

總是釣了幾條就停口?不一定是水裡沒魚,而是這3個細節沒做好

2,不注意續窩​留魚

在釣魚的時候十個釣友有九個都會打窩,但記得續窩和掌握好續窩頻率的不到三分之一,絕大多數釣友都是前期一團窩料砸下去,然後就開釣,一直釣到沒口為止。其實我們釣魚不僅要將魚誘進來,還要把它留住才行。就好像你開飯店一樣,客人進來了之後你要把他留下來才行,不然點餐時這個沒有,那個沒有,那肯定要走人了。

我們釣魚也是一樣,從釣上來第一條魚的時候就要考慮留魚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窩子裡一直有吃的,可以釣2條魚之後搓個大餌留魚,也可以在餌料上粘一些酒米類的顆粒,如果是釣大魚可以用打窩勺打幾個顆粒或玉米。總之一點,不能讓魚吃飽,也不能讓窩子裡沒東西吃。不過續窩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不然一大團窩料砸下去,這不是續窩,這是在砸窩。

總是釣了幾條就停口?不一定是水裡沒魚,而是這3個細節沒做好

3,魚情變了釣法卻沒有變

釣魚這個活動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如果應變能力差一點,漁獲就會大打折扣。即使在同一天,魚情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說溫差的問題,有時候釣著釣著停口了,是不是上層水域的溫度被太陽曬得更暖和魚上浮了?這時候我們釣離底,釣飛鉛可能才會有點效果。又比如說現在早晚溫差大了,很多時候釣到天黑之後魚口就發生停口或魚口很輕的現象,這時候我們的線組,調釣都要跟著改變,不變通,釣不到魚一點都不奇怪。

總是釣了幾條就停口?不一定是水裡沒魚,而是這3個細節沒做好

​結束語:釣魚這個活動還是比較考驗應變能力的,有時候別人釣得比你多不一定是用了什麼高深的釣技釣法,也不一定是餌料有多昂貴。很可能是一些基礎環節比你做得好一些而已,簡單舉個例子,有的釣友在釣魚的時候總是習慣將餌料拋入水後就不管了,但有的釣友則喜歡保證一定的頻率,還時不時的逗魚,窩子裡有源源不斷的食物,魚口肯定要比死守要好。尤其是逗魚,在魚口不給力的時候往往後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這些雖然都是基本功,但卻是非常影響漁獲的細節,如果不懂得合理運用,釣了幾條就停口實在太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