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的钱包,也要耐心看下去

全 民 反 诈

为了您的钱包,也要耐心看下去


为了您的钱包,也要耐心看下去


文章太丰富,为了钱包也要耐心看下去

1

网络刷单

案例:诈骗犯甲给在校生李果发信息:"因您优秀的网淘购记录,现邀您进店做好评,详询请添加QQ***"。李果加QQ询问流程后,表示想做刷单。甲就发来一个任务和一张微信二维码,添加微信后扫描了二维码支付98元,甲立马转账102元的本金加佣金给李果,并询问是否还要继续,于是又完成了一笔686元后,甲告诉李果还需要购买4单才能把本来和佣金反还。这时李果说钱不够了,甲就再也没回应了。意识到被骗的李果立马报警。

手段:诈骗分子通过QQ群、微信、网页、论坛等渠道发布“足不出户,日赚千元”、“无本创业,工资日结”等赚眼球的广告语,以给网店刷单提高商家信誉的方式,指定刷单人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指定的物品,交易成功后会承诺将本金和相关奖励一同返还给您,由此您可以轻松快速得到高额的回报,诱骗刷单人不断投入资金刷单,最后并不按事先约定还反本金和报酬,直到您意识到被骗报警。

警方提示不要从事不合法的兼职工作,否则不仅容易上当受骗,而且可能还会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刷点、刷钻、刷积分等都不合法,相关的网上兼职也基本上都是欺诈。

2

提供特殊服务

案例:作案人甲利用计算机手段,将自己的微信定位在济源城区某地。碰巧张远用微信搜索附近的甲微信并添加了好友。甲与张远聊到“约炮”

话题,并开始商谈,最终以1500元的价格约定在某宾馆内等甲。后甲谎称到宾馆楼下,但以交定金、买辅助工具和表演道具等名义分别让张远转款总计1900元,还声称马上就上楼,张远登录4个小时左右都未见有人来,才意识到被骗。

手段:诈骗分子利用社交软件添加附件好友、手游内添加陌生玩家求偶、发送特殊服务短信广告等来引起您的关注,加为好友后,会给您发送一条离您不远的定位,并推荐相关“上门服务”的套餐。选定服务套餐后,会让您宾馆开房并告知地址和房间号。过后谎称已到达宾馆楼下,会以先交定金、买药、“妈咪”抽头等名义分别让您转钱。所谓的小姐一直没来,您的钱也就被骗走了。


警方提示:当有陌生好友添加或收到“上门服务”等字眼的短信时,一定要有预防意识。不可以把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和位置告之对方,更不能相信先付定金之类的骗局。

3

冒充“银行”“警察”

案例孙某接到了一个自称银行客服的电话说孙某在北京办有信用卡,已欠款21386元逾期未还款,并直接说出了孙某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孙某表明并没有在外地办过信用卡,对方说其可能被骗了,得赶紧报案,可以帮其转接到北京警方。转接过去之后对方自称是北京昌平区公安民警,对方说孙某泄露过个人信息,可能被人冒用信息办理了农行信用卡,确实涉嫌恶意透支,为了证明孙某的所有资金是否合法,需要通过对方所给安全账户验证资金,孙某在通话中按照对方要求将所有钱通过无卡存款转到对方给的银行账户内,对方说需要等半个小时来确认,分析资金后会帮其洗脱罪名再把钱返还给其,孙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就按照要求照做了,转完之后电话就被挂断了,没一会儿其就看见短信上发来疑似被诈骗的短信,才意识到被骗。

手段:诈骗分子以利用身份证异地办理银行卡、信用卡被透支或涉嫌骗保为由给您打电话,诱惑您拨打所谓“公安机关”、“警官”的电话处理,接着骗子又以调查“赃款”为由,诱骗您告之真实的个人身份和银行卡信息,并以证明您自身清白为由把钱转账到骗子的银行卡内。随后您就会和骗子失去联系。

警方提示1、公检法司机关从来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凡以此为由要求汇款转账的,肯定是电信诈骗。

2、一旦接到类似电话,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商量,切勿轻信,更不要向其提供的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及时拨打110报警。

4

冒充银行客服信用卡提额

案例:嫌疑人甲给受害人东东发去一条短信:“【中国银行】尊敬的用户您好,我行信用卡诚邀您提升卡片额度,详情请拨打电话****申请办理,退订回复T。”正想着信用卡能调高额度消费的东东立马拨打了短信内的号码,并告知需要提额,对方是以为自称是中国银行客服,称经查询确实可以将额度调至50000元,可电话内直接办理。于是东东就按照“客服”要求把自己完整的身份证、银行卡号、卡背后三位安全码以及验证码告之对方,不久后就收到中国银行发来的两笔消费短信,总计9996元。立马报警。

手段:诈骗分子通常冒充银行给您发送短信:***信用卡可以提额80%,请拨打电话***。当您按照短信上的电话打过去要求提额时,通常接电话的都自称是***信用卡中心客服,告之可以提额。让您报完整的银行号和卡背后的三位数以及操作时收到的验证码。又称利用其他卡做绑定才可以激活,卡片信息和短信验证码也一并告之,没过多久发现卡内一笔钱被转走。

警方提示:信用卡额度都是累积起来的,不是直接提高得到的,大家不要轻信网上的中介机构。建议一定要走正规流程办理,银行会通过评估系统确认额度,花钱提高信用卡额度的都是骗局。卡号、有效期、卡背面数字验证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是信用卡的重要支付信息,千万不要告诉他人,任何银行工作人员都不会向持卡人索取短信验证码。

5

冒充快递员

案例:一个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甲,给受害人王寒打电话,称王寒淘宝购买的一个快递在运输途中遗失,可以办理理赔。随后用支付宝加了好友,并发来一个申请理赔的网站链接,王寒按照链接提示,输入了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以及密码,甲利用王寒提供的信息在凤凰金融APP内申请了一个账户,以验证账号是小王的为由将王寒银行卡内的1600元转到基金账户,并要求支付宝的所有钱体现到银行卡内,后又被甲自由转换账户。接着甲以走流水名让王寒把钱转给其,通过网银小王分别转账5000、38000给甲提供的账户,甲说第二天等通知退款,王寒越想越不对劲,继而报警发现被骗。总计损失43000元。

手段:诈骗分子会自称是**快递客服给您打电话:由于运输快递的车发生事故,快递丢失,需要给您赔偿并添加微信方便快速处理。随后骗子主动要求加微信或者支付宝好友办理退款手续,随后让您在一个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支付密码、和网银密码,并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其扫描并点击确认,您的钱就不翼而飞了。

警方提示如收到声称是快递公司丢失包裹能给予赔偿的电话,一定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在对付提及要填写个人信息和发送二维码、网址链接时,应第一时间与平台卖家取得联系,同时拨打快递公司官方热线咨询确认。

6

冒充公司老板

案例:某公司女财务张丹在办公室接到一“客户公司”财务的电话,对方称有一笔合同款要转过来,并给了一个QQ号。之后,张丹添加对方QQ并提供公司银行账户信息。与此同时,又收到一条QQ名称显示是公司老板名字的信息,一时放松了警惕”,她没有添加过老板QQ,对通过“多人聊天”模式功能不熟悉,加上“老板”又是咨询“客户”合同款的事情,就误以为对方是老板。紧接着,“老板”以询问资金是否到账为幌子,借机向财务张丹了解公司账户的余额,为后续诈骗最重要的环节入局转账做铺垫。在 “老板”获取公司账户余额信息后,很快以一笔货款要支付为由,指令张丹汇款。因为有了前期的铺垫,对“老板”的指令并没有怀疑。于是,张丹往“老板”提供的账户转了28.4万元。直到次日上午,张丹在公司碰到真老板才知道上当受骗。

手段:诈骗分子实一般在微信或QQ平台上,事先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真实老板的头像、姓名和其他相关资料,由于微信和QQ非实名、不能查验真伪,骗取您的信任,然后提出紧急打款等要求,对您的迷惑性极强。大额度的损失了公司财产。

警方提示若财务人员警惕性不高,就很容易上当受骗,针对企业的诈骗,一般诈骗数额都较大。为了防止此类诈骗的再次发生,公司财务在汇款前,一定要当面或电话向老板确认之后再汇钱。一旦发现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7

网络贷款

案例:受害人温丽之前在好几个贷款网站上提交过自己需要办理贷款的信息。案犯甲得取信息后以办理贷款客服的身份给温丽打了电话,双方达成共识后加了微信好友。甲先发送了其公司的相关资质和营业执照,温丽信以为真,表明需要办理7万贷款。接着甲通过微信发送了一个二维码,让温丽扫描后下载一个软件,并且申请好贷款,照做后甲称要先缴费8个点费用贷款就能办下来,按照发来的付款二维码温丽就用绑定的银行卡内转账了5600元。等了一段时间后账户并没有收到钱反而发现软件中的资金被冻结,便问情况。甲说需要5000元费用解冻,等贷款到账户中5000元会同时返还到账户,温丽付款后,贷款一直未办下来,甲再也无回应。方知被骗,损失10600元。

手段: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群众想做无抵押贷款并且想快速拿到钱的心理,诱导群众上当。取得群众的信任之后,不法分子又以“保证金”,“解冻账户”等说辞要求群众转账,达到诈骗财物的目的。

警方提示有贷款需求的朋友们,应当选择正规的具备相应资质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切莫相信“网络借贷”电话的“三分钟到账”等说辞,遇到对方要求交付“保证金”,“解冻账户”资金等说法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可轻易转账。

更不要在不靠谱网站注册网络贷款,填写个人信息,公司营业执照和资质也有伪造嫌疑,不要看到图片就信以为真。正规贷款公司都不会先收手续费、保证金再放贷。 

8

冒充购物平台退款诈骗

案例:田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淘宝商家客服打来的电话,对方说田某在网上购买的衣服存在质量上的问题,会将其购买衣服的钱退还并且赔偿其损失,田某相信了对方并添加了对方为好友。对方向田某发送了一个二维码,田某扫描二维码后登陆上自己的支付宝,按对方讲的在支付宝“网商贷”上申请到了26000元贷款,贷款到账后,对方让田某将钱转到对方支付宝,说这只是走个资金流程,不用田某偿还,田某把钱转到对方账户后,联系不到对方,发现被骗。

手段诈骗分子自称购物电商平台客服,通过拨打电话方式,告之受害人购买产品有质量问题,后以协商数倍退款金额作赔偿为由,加受害人为微信好友,谎称“蚂蚁借呗”借款后系统会自动扣除,将受害人“借呗”钱款转移;诈骗分子制作“吸金”二维码,通过要求受害人扫描付款二维码或点击虚假退款链接等方式,实施反扣款式诈骗。

警方提示如果有市民收到网购客服电话或客服短信,内容为个人信息与购物内容且需要进行退款,须谨慎对待。不要轻易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或拨打其提供的电话号码,更不要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银行卡的相关操作,应拨打正规的客服电话或者到相关购物平台咨询相关事宜,以防被骗。

9

冒充朋友熟人借款

案例:“在吗?找你有点事!”突然收到好友(作案人甲)发来的QQ信息。“遇到点急事,能不能帮帮忙借我800元钱。”受害人小张心想朋友一定是遇到难事了,不然不会这么着急地向他借钱,便没有了戒备之心,用微信转账了800元。半小时后,甲说自己出了车祸,现在人在医院,需要1000元救命。小张再次不假思索立即给其转了钱。甲收到钱后连声道谢,并承诺第二天还钱。可到了次日,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了。小张觉得不对头,立即拨通好友电话询问此事,才发现,原来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盗了,那个借钱的人是个“冒牌货”。立马报了警。

手段:通过社交平台,假冒所谓的朋友,利用没有戒备之心,以遇难为借口要求借钱,并承诺时间归还。一般会连续诈骗。当受害人转款后,就会失去联系。

警方提示看到朋友急需帮忙时,要保持冷静,与本人电话或视频确认,千万不可立马转款,更不能泄露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

10

冒充社交好友代买机票

案例:作案人甲冒充受害人孟云的微博好友,通过微博发送私信:“我在泰国的缘故无法登录微信,国际长途受限制,因此联系不上航空公司的经理(乙),你能帮我联系确认机票是否又预留吗?”并告之了自己的虚假身份证信息和航空公司经理的电话。乙接到电话核实信息后,说要孟云先付钱才能预留机票。后孟云和甲取得联系并告知需先垫付,甲又谎称账户处于外汇饱和状态(只能在国内的人汇款,网银也无法汇款),表示先转款13000到孟云的支付宝(附假凭证),又提示说要6小时后才能到账,让孟云先把钱支付给乙,并和乙联系。这时候乙说可以先付一半的钱,剩下等到账后再转,于是孟云凑了7000元转到了乙指定的银行里内,之后看到朋友圈说有人冒充自己骗机票钱才知道自己被骗。损失7000元。

手段:诈骗团伙成员先通过互联网搜索目标对象(此类目标以留学生、出境旅游、在国外工作及华人华侨为主),再进入目标对象的QQ空间,或者微信、微博好友,收集掌握其生活习惯及朋友关系等信息。接着使用一个新的QQ号码,把头像、简介、空间等信息都复制成跟目标对象的QQ信息一模一样。利用这个假冒的QQ号码,去添加目标对象的好友,如果添加成功,就冒充目标对象。谎称人在国外无法付款购买机票(以通讯不畅等理由),委托受害人帮忙订机票,先向受害人提供预付金额转账记录及所谓“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让受害人帮忙代购机票,购票成功后,接着提供预付金额转账记录,让受害人接着帮忙购票。

警方提示遇到好友在任何平台的网上借钱或办事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网络上涉及钱财交易一定要通过电话、见面等方式,直接向当事人本人核实,以免被骗。现如今社交APP都可通过WiFi直接语音视频通话,出国也不受限制。

11

投资理财诈骗

案例:魏某在QQ里认识了一位自称理财顾问的人,并被拉入一个投资理财群。她根据对方提供的网站,向对方提供了身份证和银行卡号,注册开通了账户,委托对方远程操控。刚开始魏某比较谨慎,但是前三天每次投入都有回报,这让她尝到了甜头,魏某逐渐放松了警惕,此后又接连五次投资,共计13万元。直至2018年3月,魏某想取现时发现不能取现,几次拨打客服电话,对方称出现网络故障,要她稍后再试。魏某抱着侥幸的心理,试了几次后,登陆的网站却消失了,还被这位“好友”拉黑了,这时魏某才意识到被骗。

手段:骗子仿冒正规投资理财产品网站,让人信以为真,一旦有人投资后,后台资金就完全由他们掌控了,他们放长线钓大鱼,先给投资人一点甜头,通过交流逐渐摸透投资人经济承受能力上限后,见好就收,销声匿迹;或是以投资公司名义,发布高收益理财产品广告,诱骗市民投资,得手后就以网站维护或被查封为由关闭网站。

警方提示:投资理财前注意甄别理财信息真伪,对各种投资理财信息,应通过咨询信息涉及的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确认,不可随意相信不明投资信息,要对所投资项目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12

交友+博彩诈骗

案例:通过珍爱网添加了好友,相处一段时间后,确认了男女朋友关系,就骗受害人自己太忙了,让其帮忙操作一个博彩网站。登陆后押注三次变赢得了一万元,受害人想自己注册,并先后充值了三十几万进行博彩押注,后来进行提现时,发现网站无法登录,发现被骗。

手段: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好友后,不会一下展露目的,会以好友身份慢慢联系增加好感,赢得对方信任后,才开始推荐所谓的赚钱方法,一般博彩网站都是会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后诱其不断充值,最后无法提现。

警方提示网络的博彩、押注网站都是背后有操控的,即使赢钱也不能顺利提现,所以这类高额收益都不要相信,更不要因为和某人熟就一味相信。更不能注册转账。 

13

游戏账号、游戏币诈骗

案例:嫌疑人甲通过QQ添加了受害人王涛为好友,并发消息说免费赠送游戏武器、游戏币“钻石”。过后几日,王涛主动和甲聊天问怎么送东西的程序,甲让小张发了CF手游的账号密码,便信以为真,接着王涛的游戏账号被系统锁定要解锁,就让其支付188元。随后便按照甲的要求添加了微信号进行支付,又称要躲避系统IP等理由先后让王涛支付400元、200元,以各种理由不停的转账,声称会退款。于是王涛越想越不对,发现自己被骗后报警,总计损失788元。

手段:伴随各类网络游戏的迅速走俏,由此引发的各类买卖网络游戏币、游戏装备、游戏账号实施诈骗的犯罪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骗子打着买玩家手里游戏账号、装备等的幌子,利用假的交易平台,来骗取玩家手里的钱财。

警方提示切莫沉迷于虚拟世界,更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买卖的骗局。在网上交易游戏账号等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增强防范意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和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要选择信誉有保障的交易平台,以防被骗。对对方提出的先支付要求或者提供的交易网站、支付链接,应随时保持戒备心,提高自身防诈骗能力。

14

数倍红包返还诈骗

案例:小吴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发信息玩发红包返利,发了就会翻倍,一倍、十倍、甚至是百倍。添加了对方后,最初,小吴发送了个10元红包试探,立刻收到了100元,非常激动,询问对方最高能给返多少钱,对方答复说如果转500元就返18888 元。小吴就转出了500元,结果对方说还需要再转400元手续费才能返还18888元。小吴提出不玩了,让对方退还500元,得到答复游戏不能中途退出,她接着再索要500元就被拉黑了。

手段:嫌疑人利用人的贪财心理,以高倍数红包返还形式诱惑受害人关注,并加QQ好友或者微信好友后进一步诈骗。诈骗开端是取得信任,会截图一些伪造的返还记录,也会让受害人享受返还红包的真实感,让其深信不疑。当受害人想要享受最高的翻倍红包时,通常转出的钱将一去不复回,甚至立马被拉黑。

警方提示:天上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平白无故地白送钱给你的,除了骗子还是骗子。靠自己能力赚钱才是真本事。别因贪小财失了大钱。


为了您的钱包,也要耐心看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